天天看點

「我向總書記“曬”家常」帶着農民工兄弟,回老家去

作者:魚台融媒

編者按:每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都和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面對面交流,聽民聲、話家常。每一份問候與囑托,都滿含關懷與期待。

2022年全國兩會,央廣網推出特别策劃《我向總書記“曬”家常》,講述基層代表委員牢記囑托、履職參政的故事。

「我向總書記“曬”家常」帶着農民工兄弟,回老家去

- 02:52

講述人:黃久生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工委書記

我當全國人大代表這5年,最難忘的是把鄉親們的心聲講給了總書記聽。今年,我帶來一個特别任務:代一位76歲的老人給總書記問聲好。

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我作為農民工代表,與總書記面對面彙報工作,講了十分鐘,把掏心窩的話都說了出來。

「我向總書記“曬”家常」帶着農民工兄弟,回老家去

黃久生與農民工兄弟一起勘察工程品質(受訪者 供圖)

有一戶人家,三代七口人,都在工地上打工。有個老人,70多歲,叫晏傳忠,是當家人。他對我說:“總書記十九大報告講了3個多小時,我是站着聽完報告的,我如果不站着聽完,我就感覺到對不起總書記,因為是黨,讓我們老百姓脫貧緻富了。”

當時聽完這話,我挺感動的。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一個沒上過學的農民,對我們黨的感情是這麼深……

當時在會上,我就把這個事情告訴總書記。總書記說:“你回去向這位同志轉達我的問候!”他溫暖人心的話語,激起了全場更加熱烈的掌聲。

今年,我想對總書記說,現在晏傳忠老人身體很好,一家人在縣城生活,買了小轎車也有了存款,日子過得安穩、有盼頭。

「我向總書記“曬”家常」帶着農民工兄弟,回老家去

農民工兄弟與黃久生分享熱乎乎的餅子(受訪者 供圖)

如今,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我們老家,大家生活得有滋有味。家鄉有了吸引力,在外面學到了技術、長了見識的農民工兄弟們也陸續回家,建設家鄉。

有一個叫餘保林的農民工,當初跟着我到城裡幹,現在回家建起了花木基地,種起了蝴蝶蘭,美麗的花朵遠銷全國多地。還有很多兄弟,搞起了食品加工廠,他們做的大别山麻鴨可真好吃,很受歡迎,北京、廣東的不少餐桌上都能看到。

其實,大家願意回來,和農村人居環境、就業環境的改善有着直接關系。現在,在我們村轉一圈,誰都會覺得環境非常好,二層小洋樓并不新鮮,夜晚村裡都亮起了小路燈。我先後投入了2800萬元,流轉兩萬多畝地,引導、支援部分有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成立了合作社,加快花木、茶油基地建設。這樣一來,有很多老鄉不再外出務工,選擇留在家鄉,既能顧家,也有錢賺。

「我向總書記“曬”家常」帶着農民工兄弟,回老家去

黃久生在花木基地實驗室檢查育苗情況(受訪者 供圖)

總書記說,鄉村振興是包括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态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今年兩會,我重點關注農村人才短缺問題并給出了相關建議。我認為,鼓勵、支援年輕人回鄉創業,能大大激發鄉村振興内生動力。

比如說,花木基地的更新,小到溫度配置,大到品種研發,都得依靠畢業于各大高校的農業人才。正是這樣,我有些擔心他們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村,到城裡去。是以,我建議政府出台更多人才政策,留住這些孩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真的很需要他們。

我從小就是苦孩子,吃百家飯長大的,18歲離開家鄉,成為鄭州一處工地上運土的小工。此後的幾十年裡,我帶領鄉親們外出闖蕩,兩獲“魯班獎”,全靠一個“拼”字。很多兄弟既掙到了錢,又學到了一技之長。

我始終是農民工代表,始終關注“三農”,就想帶着兄弟們一起幹、好好幹。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本,現在我老家的兩間土坯房我仍然留着,就是讓自己永遠記住,不管獲得多少榮譽、多大榮譽,我永遠是那個從大别山走出來的農村娃,永遠是那個叫黃久生的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