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姑娘的信念

作者:每日

新華社香港3月13日電 題:鄭姑娘的信念

新華社記者 林甯、張玥

“姑娘,我想喝水”“姑娘,我的紙尿褲濕透了”“姑娘,什麼時候輪到喂我吃飯啊”……

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病房區,護士站的呼叫鈴聲此起彼伏。呼叫器的另一頭,是住在負氣壓病房裡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住院期間,他們不能離開病房半步,一切生活所需,完全仰仗他們呼喚的“姑娘”們。

在香港,“姑娘”指女性護理人員,包括護士、護工和社工等,她們經過專業訓練,持證上崗。疫情下,這幫平時幫人排憂解難的“姑娘”,直面新冠肺炎患者,有的甚至貼身照料病人,50歲的鄭秀珠便是其中一員。

香港暴發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香港醫院管理局從各醫院聯網調派前線醫護和退休醫護人員,到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心工作,來自香港佛教醫院的鄭姑娘主動請纓,1月6日便到崗履新。

“沒有适應期,到那裡便像上了戰場一樣去戰鬥”。

膽大心細的“姑娘”

一道杠,陰性,快速試劑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是鄭姑娘每次上班的“通行證”。

早班7點到崗,鄭姑娘6點出門,早餐吃得飽飽的,才能頂住超過9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

一到病房區,鄭姑娘立刻換上綠色制服,外面再套上藍色隔離服,戴上頭套、護目鏡、N95口罩、面罩和手套等等,進入負氣壓病房,幫病人量血壓、測體溫、協助護士做心電圖檢查……如果病患含氧量跌到90以下或是呼吸困難,便要立即把床頭的氧氣出口接上導管,讓病人吸氧。

這套監測病人生命體征的操作,鄭姑娘駕輕就熟,真正難的是照顧病患的飲食起居。

中心是全負壓病房醫院,重點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患需要的一瓶水、一餐飯、一條毛巾甚至一包衛生巾,都由姑娘們負責準備。

鄭姑娘打開連接配接病房和外界的物品傳遞視窗的外側門,把食物、毛巾和幹淨衣服放置到微波爐大小的區域,關上外側門後,病人才從病房裡打開裡側門,取物品。

物品傳遞視窗隻能從外往裡送東西,不可逆向,病人觸碰物品的區域設有紫外線消毒燈。“每個細小的環節我們都非常仔細,因為出一點錯就不能來上班了。”鄭姑娘說,一位同僚曾經忘記佩戴護目鏡,立刻被主管經理勸退。

鄭姑娘每次上班都會面對不同的搭檔,因為不斷有人服務期結束離開,也不斷有新同僚加入。雖然彼此不認識,不過一旦開始工作,大家卻瞬間能配合默契。有的給病人喂飯,有的給病人換紙尿褲,還有的兩人一組替病人翻身、擦洗身體,每個姑娘都像被擰緊的發條一樣,停不下來。

心有大愛的“姑娘”

姑娘們分三班倒,早班從7:00到15:48,下午班從13:00到21:48,晚班從21:30至次日7:10,每個班次都工作9個小時以上,幾乎沒有人準點下班過,更談不上按時吃飯。常常一個班次下來,她們連續9個多小時不吃不喝不落座……

2月底,随着疫情加劇,被送來的多是八九十歲的重症患者,躺在病床上動彈不得,姑娘們的工作量成倍增長。

黃阿婆今年80歲了,因白内障視力模糊,每次想喝水,鄭姑娘得把水杯的吸管送到黃阿婆嘴邊。雖然黃阿婆可以勉強在病床的小桌子上吃飯,但因為看不清,常會一勺飯戳到自己臉上。

“我看着好心疼,就盡量去喂她吃飯。”鄭姑娘說。

吃飽飯後,黃阿婆會向鄭姑娘拱拱手,或是說一句“多謝你”。簡單的一個動作、一句話,就能讓鄭姑娘提起十二萬分的精神。

通常,姑娘們每四個小時幫不能如廁的病人換一次紙尿褲,但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常常無法兼顧到每個人。

鄭姑娘曾聽到黃阿婆向女兒打電話哭訴:“我的褲子都濕透了,你能不能來給我換紙尿褲啊。”

“我聽到後,自己也跟着流淚……我們已經很努力了,但總有做不完的事,照顧不完的病人。”鄭姑娘說。

“老人家們忍耐着病痛,而我們六到七個人要照顧七十多個病人,不能及時滿足他們的需要,我覺得對不起他們……”

好在情況漸漸好轉。

鄭姑娘說,她們的“姑娘群組”從她剛加入時的一百多人,發展到現在有三百多人。

3月1日,鄭姑娘看到一則好消息:香港特區政府宣布緊急向内地聘用臨時合約照顧員。“内地有豐富的抗疫經驗,我相信内地來的姑娘會十分專業。”她說。

笃定信念的“姑娘”

十多年前,鄭姑娘還是個生意人。經曆了一次婦科手術,住院期間受到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她決定改行,也去做照顧病人的“天使”。經過努力,鄭姑娘考取護理資格,當上了骨科和内科的護理員。

鄭姑娘清楚地記得,十四年來,她隻有兩次春節放假。今年春節她是在中心度過的。

年三十中午,鄭姑娘和家人提前吃了團圓飯,便趕去上班。病房裡沒有過節的氣氛,鄭姑娘一如既往地忙碌……

晚上十點,她總算吃上了自己帶去的年夜飯。

這是一頓沉默的年夜飯。按照中心規定,隻能兩個姑娘同時進餐,并且摘除口罩後,不能交談。

年初二再次去上班,有病人給鄭姑娘拜年:“身體健康!”

疫情下的春節,“平安健康”成了最熱門的祝福語,取代了過去香港人最愛說的“恭喜發财”。

社會對抗疫前線醫護人員的每一點感恩,都讓鄭姑娘感到溫暖。

一次上班路上,她看到公共汽車窗外晃過一個巨幅廣告牌:“向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緻敬”。瞬間,鄭姑娘紅了眼圈。

目前,中心有大約30名全職醫生、160名全職護士,以及150名病人服務助理輪班工作。

鄭姑娘的服務期限是12周,“隻要中心需要,我願意一直服務下去,直到第五波疫情過去。”

3月裡的一天,鄭姑娘奔走于各區病房樓,匆匆瞥見蔚藍的天空,心情豁然開朗。“疫情過後的天空一定會更美!”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