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悲觀主義:如果可以打分,人生價值一定為“負”

作者:佛系讀者
悲觀主義:如果可以打分,人生價值一定為“負”
“一個善人即使在他黑暗的沖動中,也會覺悟到正确的道路。”

不論是當代年輕人對于自我命運的悲觀預測,還是俄烏戰争帶來的陰霾,抑或是新冠後期的的動蕩,無不給自我的命運與價值帶來了一層陰影:未來似乎不會更美好,而生活總是充滿了不确定性。

近來讀書讀到弗裡德裡希的《倫理學體系》,談到悲觀主義,實在酣暢淋漓,忍不住出來分享。

悲觀主義:如果可以打分,人生價值一定為“負”

“哲學的悲觀主義不是一種被證明了的理論,它的命題不具有普遍的确實性,它隻是個人感情的表達,因而僅僅在主觀上是真實的。”從他的這段言語中,弗裡德裡希是悲觀主義的反對者。在這段文字中,悲觀主義分為三種,而作者對每一種都給予了相當程度的反駁。

1)感官享受的悲觀主義

快樂主義的論點說人生的痛苦遠比快樂要大得多。然而,快樂和痛苦又是如何衡量? 今天的提案被甲方爸爸通過了, 讀到了一則拐賣兒童的新聞,享受了一頓豐富的晚餐,和家人就某件重要事情産生了分歧...這些是否有個分值表?生活中的這些條目如何比較總價值?

悲觀主義:如果可以打分,人生價值一定為“負”

叔本華認為意志本身是無理智的,無目的的努力。欲望永遠無法被滿足,即使被滿足了, 快樂也是暫時的,又會有下一個欲望。生命終将走入死亡,而無論做什麼都沒有辦法避免這個結局。我們日複一日的生活, 幻想,無聊。生命是一場旅程,死亡是目的和終點。

悲觀主義:如果可以打分,人生價值一定為“負”

但是,作者認為, 生命本身即是目的,而不是最終走向死亡終結的手段。我們穿梭于旅途中的道路,望向遠處的山峰, 欣賞沿途的風景, 我們氣喘籲籲,大汗淋漓, 沿途休息和恢複。我們在體驗生命這個過程。至于之前所獲得的痛苦與快樂的衡量, 也僅僅隻是主觀判斷。

2)道德方面的悲觀主義

叔本華認為,普通的人群隻是烏合之衆,大多數人像羊一樣怯懦,偏狹,冥頑不靈,而少數像狼和狐狸,兇殘和狡猾。而古希臘賢人則宣稱”大多數人是無價值的“。

但是這些觀點是正确的麼?怎麼證明?統計學麼?作者認為,哲學家們素來有了解人類,或者是了解人性的名聲,但是叔本華,康德或者霍布斯是否有良好的機會研究人性?

悲觀主義:如果可以打分,人生價值一定為“負”

“人依戀于他所關心和熱愛的那些人,甚至要甚于他對那些關系和熱愛它的人的依戀。”

“如果我們中有什麼人失去了五個或十個與他十分親近的人,他就會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是一個陌生人;倘若這五個或十個人欺騙了他,他可能會變成一個與人類做對的人。”

羅老師說過,多多關注具體的人,有血有肉的人。當我們看向熙熙攘攘的人群, 觀感未必佳,但是進入他的工作,家庭,會發現一個聰明的人, 溫暖的,努力生活的具體的人。

悲觀主義:如果可以打分,人生價值一定為“負”

而一味順從悲觀主義,也許也會滑入情緒的深淵。言情小說中人為制造的糖精讓人發膩,不對人性期待太多也是明智選擇。但是醜惡沒有價值,隻是一種病态現象。生活無法避免荊棘,但是也應當追尋原本的模樣。

3)曆史哲學的悲觀主義

盧梭是道德方面的曆史哲學的悲觀主義。他認為,科學和人文的發展帶來的是道德的衰退和天真的堕落。他向往過去的純真年代。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麼?蠻荒世界真的充滿正義麼?道德産生于文明,科學的發展帶來了更激烈的戰争,增加的人的脆弱性, 欲望無休無止。但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生活的便利,提高了壽命,增加了幸福感。

悲觀主義:如果可以打分,人生價值一定為“負”

樂觀主義宣稱曆史的進步增加幸福,而悲觀主義則以同等的口吻進行反駁。 也許,随着敏感性的增加, 悲哀和快樂都增加了。

總結:

作者認為,悲觀主義的論點錯誤地認為曆史生活的價值在于它實作一種最後的絕對幸福和絕對完美的狀态。但是實際上,不可能有這樣的狀态。少年,青年和老年都各有價值。曆史科學中也隻是展示了人類的片段,人類的生活還将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