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發!2021碳中和報告釋出

作者:全景财經

  2021年3月12日植樹節當天,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釋出《碳中和報告(2021)》。據悉,這是首份針對全國範圍内碳中和案例的全面梳理和研究。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已有136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寫了全球88%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經濟規模的90%以上,近683家公司提出了近零排放排放相關目标,碳中和已經成全球共識。

  據廣碳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報告的釋出旨在聚焦分析各類碳中和場景的具體實施情況、主體、核心要素等,希望能夠更好推動科學的碳中和實踐。“基于不同場景的碳中和模式,報告根據公開的資料資料分析了2021年實作碳中和認證的組織、活動和産品的具體情況,并進一步探究了不同機構在碳中和資訊披露方面的現狀與問題,進而為政策制定者和參與方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大陸各類主體2021年碳中和累計實作碳抵消超過227.4萬噸,為大陸實作雙碳目标添磚加瓦。

  通常來說,碳中和是指:組織、活動、産品或服務等特定對象在特定邊界和時間周期内,通過直接減排或間接購買碳排放核算邊界範圍外碳抵消信用等形式進行碳排放抵消,實作碳中和的行為。

  大陸自“雙碳”目标宣布以來,社會各領域碳中和行動加速湧現。報告對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國内獲頒“碳中和”證書的公開案例進行了搜集。資料顯示,2021年期間獲得碳中和認證的案例總計152個,其中組織92個、活動52個、産品與服務8個。據不完全統計,報告統計案例2021年共實作超過227.4萬噸排放量中和,其中組織抵消14.59萬噸、活動抵消200.75萬噸、産品與服務抵消12.0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廣東金融機構碳中和行動熱情高漲

  報告發現,各行業企業在碳中和過程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資訊披露,與其他行業相比,金融機構目前積極性較高,在認證數量及碳排放核算範圍等方面都處于領先位置。廣東省内金融機構在全國組織碳中和行動中表現突出,2021 年共有24家廣東省内銀行主體獲得“碳中和”證書,占到了所收集的金融機構碳中和案例的50%,為金融機構引領全國碳中和事業做出了表率。

  另外,2021年共有15家生産型企業獲得了企業“碳中和”認證,分别屬于電網、家具、電器、能源、汽車、材料、自動化、生物制藥、智慧物聯、資料科技等不同行業,都為各行業企業進行碳中和提供有益探索。

  碳中和冬奧會成為全球大型活動碳中和标杆

  根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于2022年1月釋出的《北京冬奧會低碳管理報告(賽前》),2021年12月31日北京冬奧會獲得具有聯合國指定經營實體(DOE)資質的核查機構釋出的“溫室氣體核查聲明”,北京冬奧會圓滿兌現實作“碳中和”的承諾,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碳中和”的冬奧會。據悉,北京冬奧會自籌備之初便積極開展減碳方案規劃,北京冬奧會開創性地将涉及北京冬奧會籌辦活動相關的職能範圍、地理邊界和能夠施加影響的活動産生的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均納入統計,包括籌辦和運作過程、場館和交通設施以及觀衆共3項及其子類别的200種排放源。冬奧會全面推動低碳項目建設,充分應用低碳技術,通過光伏和風能發電的低碳能源利用,低碳場館建設、低碳交通、低碳辦公等低碳管理措施降低基準排放。最後,結合地方捐贈林業碳彙、企業贊助核證碳減排量等方式實作碳抵消,最終實作碳中和,完成了這一前所未有的壯舉,成為全球大型活動碳中和實踐的标杆。

  據報告統計,在2021年獲頒“碳中和”證書的54個活動中,還包括24個教育及科學活動、15個會展及商貿活動、6個體育活動、5個文化慶典和2個政府會議,碳中和已經成為了大型活動的“标配”。

  碳中和産品與服務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

  報告收集獲得産品或服務碳中和認證的案例較少,産品主要涉及保健品、石油、服裝和紙張四類,服務涉及航班和油輪兩類,均較為貼近消費者的品類。由于産品和服務的碳排放管理通常涉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可參考排放因子較少,核算難度大,成本高。但各行業正在嘗試開發碳中和産品,以适應綠色消費及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需求。

  碳中和之路任重道遠

  2021年,是大陸“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大陸開啟“碳中和”征程的元年。在碳中和應用示範的帶動下,社會主體碳排放管理能力明顯提升,碳中和理念得到廣泛普及,以減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已蔚然興起。

  報告指出,碳中和行為在資料基礎、減碳措施、抵消産品體系建設、規範建設、資訊披露及追蹤存證等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阻礙了全社會碳中和進一步推廣和可持續發展。

  針對以上問題,報告還提出六大建議:一、啟動碳排放因子庫建設,夯實碳排放資料基礎。二、大力倡導降碳先行,促進社會主體切實降碳。三、加快規範和完善碳抵消産品體系,以碳中和行動推動全社會減排。四、加強碳中和實施全過程标準規範建設,規範碳中和行為。五、推動建立統一的碳中和登記平台,建立規範的碳中和資訊披露制度。

  廣碳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實作任重道遠,亟需社會各界的協同努力。社會各主體必須要應對好這個重大戰略議題,積極發揮作用,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将碳中和目标納入自身長期發展戰略,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加強減排技術創新和應用,積極開展碳中和創新示範,推動自身及上下遊采取減排措施。”

  報告釋出當天,廣碳所同步釋出了其2021年碳中和實施報告,宣布實作2021年營運排放碳中和。“此次碳中和實施是廣碳所踐行碳中和目标的第一步,未來我們将通過采購可再生能源、綠色辦公、低碳交通出行等實際舉措降低碳排放,力争于2035年起将碳排放控制在最低水準,同時圍繞碳中和綜合服務持續推進業務創新和服務優化,幫助會員客戶減排降碳,積極部署搭建碳中和資料支撐體系和碳中和登記平台,助力全社會實作雙碳目标。”廣碳所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