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作者:顔威的曆史觀

阿瑟·米勒

阿瑟·米勒是20世紀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推銷員之死》《薩勒姆的女巫》。

阿瑟·米勒作為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創作了大量的現實主義劇作。他與尤金·奧尼爾、田納西·威廉斯并稱為20世紀美國戲劇三大家。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薩勒姆的女巫》

《薩勒姆的女巫》取材于17世紀一個真實的案子,以發生在1692年薩勒姆鎮的驅巫案為藍本,影射現實社會、揭露人性邪惡面,利用曆史文本諷喻現實社會。

根據曆史記載,當時薩勒姆鎮一群姑娘由于忍受不了禁欲主義的束縛,深夜來到鎮邊的樹林裡狂歡舞蹈,結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咬定是巫術作怪,一定要把所謂隐藏在鎮上的魔鬼代理人——巫師,搜尋出來。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于是,在當地教會和州行政長官的共同操縱下,一場以指控、逼供和株連為特征的“逐巫”行動便在該鎮全面鋪開。受到蠱惑而産生幻覺的姑娘們在地上一邊打滾,一邊呼喊鄰居的名字,控告他們正在施展巫術折磨着自己。誰一經指控,便馬上被捕入獄,面臨絞刑和剝奪财産的厄運。不少人為了活命或者被迫承認,或者陷入同樣的歇斯底裡,轉而指控他人。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在這場宗教迫害案中,至少有 19名男女被絞死,150人被關押,最後,當嫌疑人數上升到數百人,鄉鎮田園荒蕪。民怨載道時,當權者才開始恢複理智,停止審判和處決。

阿瑟·米勒就是根據這個曆史事情改編的,創作了《薩勒姆的女巫》。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故事以約翰·普洛克托、伊麗莎白和阿碧格之間的三角關系為主線。這個三角關系是整個事件的起因,之後發生的所有瘋狂的事情都由此衍生而來。

約翰·普洛克托是一個正直、善良,受人尊重的好人,他雖然有信仰,但并不虔誠。伊麗莎白是約翰·普洛克托的妻子,她本來就是個虔誠的教徒,再加上自己的身體不好,他對丈夫約翰·普洛克托有些冷淡。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夫妻二人的不和睦被他們的女傭——阿碧格看在眼裡,她對雇主約翰·普洛克托有好感,她喜歡約翰·普洛克托,決定趁虛而入,讓自己成為約翰·普洛克托的妻子。約翰·普洛克托把持不住自己,和阿碧格保持着不正當的男女關系。

事情最終東窗事發,當伊麗莎白發現了丈夫約翰·普洛克托和傭人阿碧格之間的事情後,她毫不猶豫地解雇了阿碧格。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被解雇後的阿碧格懷恨在心,她帶着一群姑娘們到樹木裡跳舞狂歡裸體奔跑,宣洩壓抑已久的欲望,結果被人告發。面對審訊,阿碧格為了漂白自己的名聲,她轉而指控黑女仆蒂圖芭為惡魔的工具,并趁機誣告伊麗莎白,将她投入監獄。

而蒂圖芭為了自保,承認巫術并供出别的無辜村民。其他的姑娘們為了掩蓋她們違反了清規戒律這一真相,也紛紛呐喊出無辜村民的名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卷入到這件事中。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主角約翰·普洛克托存在良知,他為了營救自己的妻子,決定揭發阿碧格。阿碧格為了自保,連約翰·普洛克托也不放過。

随着越來越多的人卷入到這件事中,人們為了自保,開始互相舉報揭發,随意捏造事實,瘋狂攀咬,有的人甚至趁機報複曾經和自己有過節的人。面對生死存亡,人性的自私和陰暗被無限放大。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故事背景

20世紀50年代,随着戰争的結束,人們都以為好日子就要來臨,但意識形态之争、冷戰開始又開始了。政治上,美國采取了保守主義,麥肯錫主義大行其道。個人自由依舊無時無刻不在受威脅,個人權利依然遭到無情地踐踏,不僅各種管控沒有終止,反而越來越緊。

整個社會充滿了舉報和迫害,以至于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許多人盡管無罪,卻發現自己被朋友們排斥,被公司解雇,甚至還受到一些極端“愛國者”的人身威脅,随後而來的恐懼,竟使得許多人走上了自殺的不歸路。

阿瑟·米勒筆下的美國社會:一個舉報、恐慌盛行,人人自危的時代

總之,當時美國整個國家陷入一種劍拔弩張、驚恐失措的氣氛中,社會氛圍異常詭異,人們都不敢說真話,不合群、不按照主流價值觀,不符合美國意識形态的表達都被禁止發聲。以至于整個社會熱衷于歌頌,贊揚美國生活方式,粉飾太平,謊話連篇,各種虛以委蛇,社會醜惡被掩蓋,整個社會沉浸在謊言虛構的盛世圖景之中。大國心态、民族自信心高漲,樂觀主義态度掩蓋了國家宏大叙事對個人生活的擠壓。

循規蹈矩、安于現狀成為社會通行的處世态度,個性被壓制,社會醜惡被掩蓋,虛情假意和謊言充斥。理性和實用思維取代了情感和信仰,财富取代了精神,手段比目的更加真實,形式和表象比内容和實質更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