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作者:蟬大俠

曆史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超越了人世間的是非榮辱,超越了煩惱、恐懼,甚至超越了生老病死的輪回。

盡管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有一副人的形體,但如果你有能力探索彼此内在世界的不同,你會驚奇地發現:他們和我們,完全不像是同一個物種。

這群人,在莊子筆下有個特别的稱謂,叫“真人”。

一提到真人,很多朋友自然聯想到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以及《西遊記》裡那些個本事不大、架子不小的各路神仙。

然而,今天我們要談的“真人”,并非神話人物,而是由普通人經過“修真”轉化而來。

這些人,是真正的“人中龍鳳”。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大陸的史前文明中,确實存在過一個屬于“修真者”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上限已經很難确定,我們隻能從遠古神話和考古遺迹中發現些許蛛絲馬迹。

而那些大名鼎鼎的上古奇書,像《河圖洛書》《易經》《山海經》《黃帝内經》等等,正是這個時代的産物,出自“修真者”之手,是以在今人看來格外深奧難懂。

至于世人津津樂道的諸子百家,不過是這個偉大時代的回光返照罷了。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在諸子百家的著作中,我們能深深感受到他們對于那個失落的黃金時代,既有強烈的向往,又有無限的惋惜。

諸子百家或多或少都接受了“修真時代”的遺産,其中最優秀者,非老莊的道家莫屬。

老子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就深得“修真”(同“修道”)的精髓。而《莊子》一書,則保留了大量“修真時代”的原始資訊。

世人形容莊子的文字恣肆、詭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這個失落的“修真時代”太陌生了。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接下來,我們就以《莊子》一書為藍本,來複原那個偉大的時代,看看“真人”或者“修真者”到底與我們有何不同?

一、真有修真這回事嗎?

莊子開篇的《逍遙遊》一文,就有一位真人閃亮登場,那就是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這位神人長什麼樣呢?

“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像畫中人一樣。

他“不食五谷,吸風飲露”,還可以“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此外他還有一項絕活,叫“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就說他隻要一聚精會神,就能讓天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這位藐姑射神人,咱們可以了解成是“修真界”的超級巨星,莊子請他為“修真者”做個代言而已。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然而,莊子筆下的“真人”或“修真者”,并非都這樣仙氣飄飄,又美又酷。

相反,他們大都是些“醜八怪”,甚至有些還缺胳膊少腿的,單從外形看,就一個字:慘。

但是,他們似乎都有一種特殊的“魔力”。

比如《莊子·德充符》一文說,魯國有個“兀者”,即失去一隻腳的人,叫王骀。在魯國,追随他的人和追随孔子的人,幾乎是平分秋色。

王骀這個人呢,不怎麼說話,平常也不教人學問、技能,可是見到他的人全都滿載而歸。

(王骀)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德充符》

有人跑去問孔子,這是咋回事呀?

孔子就說,王骀呀,我都想領着天下人一起去追随他呢,隻是沒來得及罷了!

來人就更吃驚了,一路追問下去,逼得孔子說出了實情,他說像王骀這樣的人,他們主宰天地,包藏萬物,以形體為寓所,以耳目為表象,視萬物為一體,從未喪失本真之心,沒準哪天他就得道飛升了,人們追随他當然是應該的。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接下來,莊子還寫了個叫哀骀它的人,長得非常非常醜,也沒有什麼财富和地位。

但是,隻要跟他相處過的人,都舍不得離開。甚至很多女人見了他,都不想嫁給别人當太太了,哭着喊着要當他的小妾,這魅力值确實了不得。

魯國國君魯哀公覺得這事太邪乎了,就把哀骀它找了來,一看果然長得特别吓人。

但沒過多久,怪事發生了:魯哀公居然要拜哀骀它當宰相,而且态度誠惶誠恐,生怕對方不接受。

再後來,哀骀它辭别而去,魯哀公特别失落,于是找到孔子,把事情一說,就問了:這個哀骀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呀?

孔子說,我當年去楚國,看到一群小豬正在吮吸死去母豬的乳汁,不一會兒,小豬們就都驚惶地跑開了。可見小豬愛自己的母親,愛的不是外在的形骸,而是主宰形骸的内在精神。

哀骀它,就是一個内在精神臻于完美的“全德之人”呀。

像王骀、哀骀它這樣的人物,《莊子》一書一抓一大把,你當然可以說莊子腦洞夠大,虛構了這些奇人異士。

但是否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莊子筆下的奇人異士,也都是有創作原型的。

畢竟莊子這個人入道極深,而且如司馬遷的《史記》所載,莊子是“其學無所不窺”。

對于遠古的“修真時代”,莊子應該知道得比我們多得多。

而這個時代的開端,要比莊子生活的年代久遠得多。

老子就不用說了,妥妥的真人一枚。

老子之前的軒轅黃帝,傳說最後乘着黃龍白日飛升了,這裡邊有神話成分,但神話包裹的事實也很明确:黃帝是位得道的真人。

黃帝之前呢?《黃帝内經》開篇的“上古天真論”裡,黃帝在和岐伯的對話中提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這段話講的應該不是普通人,而是修真者。

後面又說:

“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盡管《黃帝内經》和黃帝的關系尚有争議,但至少說明,在《黃帝内經》的作者看來,遠在黃帝之前,修真就已經很普遍了,而真人的存在,也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黃帝之前的伏羲,當然更是一個修真者。

《莊子·應帝王》裡還把舜帝和伏羲做了一個比較,說舜帝盡管幹得不錯,但“未始出于非人”,仍然是有為而治。伏羲則不一樣,他是“其卧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也就是說,伏羲心神内守,完全無我,你說他馬也行,說他牛也可,是以是“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伏羲真正做到了返璞歸真,無為而治,境界要比舜帝高一大截。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二、修真時代因何失落?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修真時代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特征,是真人和人王的合二為一,伏羲和黃帝正是如此。

實際上,修真時代可謂名王輩出,但很多我們聞所未聞。

僅《莊子·胠箧》提到的“至德之世”,就列出了十二位上古名王,有: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骊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等等。

這些真人兼人王,正是老子在《道德經》裡屢次提到的“聖人”,而整部《道德經》的主旨,就是希望統治者都能通過修真或曰修道,恢複到上古聖人“無為而治”的境界,熄烽火,罷幹戈,天下大同。

關于“至德之世”,《莊子》接下來描繪說:

“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

這段引用的,正是《道德經》第八十章的内容。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那麼莊子筆下的“至德之世”,為何堕落成了烽火不斷的春秋戰國呢?

這和修真傳統的喪失,有着直接的關系,而按《莊子》一書的觀點,軒轅黃帝難辭其咎,書裡說“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撄人之心”,當人類社會到了需要推行仁義的時候,其實已經遠離了上古天真,這也就是《道德經》三十八章說的“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

黃帝之後,經颛顼、帝喾再到堯、舜,世風每況愈下。

堯、舜雖是儒家極力推崇的聖人,但在莊子看來,卻是天下大亂的根源。是以莊子認為,那位廣告明星——藐姑射神人身上的塵垢粃糠,都可以造就堯舜的功業。

是其塵垢粃糠,将猶陶鑄堯舜者也——《莊子·逍遙遊》

但不可否認,堯、舜本身都是很有成就的修真者,堯、舜之後的禹、湯、文、武、周公同樣也是。再往後,孔子、孟子、墨子、韓非子等等,諸子百家中凡叫得出名号的,或多或少都有修真的實踐,但由于時代的原因,離“真人”的境界已經很遠了。

“修真者”大行于世、真人與人王合一的時代,就這樣逐漸被曆史淡忘。号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史記》,也隻能從黃帝為首的五帝開始了。

上古時代“真人”的事迹,雖在古籍中多有記載,但這些記載在世人眼中,逐漸成了荒誕不經的傳說。

幸虧老子的橫空出世,使得修真的傳統得以延續,是以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道德經》,想要找到其中蘊含的天人之道,但真正參透的鳳毛麟角。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三、何謂“真”“修真”“真人”?

說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會好奇: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修真”?修到什麼程度才叫“真人”呢?接下來我們探讨一下這幾個話題。

什麼是“真”呢?我們先從字形來研究,這是一個小篆的“眞”字,跟現在差别不大,一眼就能認出來。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真”是個會意字,上面是個“匕”,代表變化、變形,中間一個“目”,代表眼睛。然後這個“乚”讀yǐn,是“隐匿”的意思,再下面這個“八”字,代表乘載的工具。是以《說文解字》解釋這個“真”字的原始意義,是代表“仙人變形而登天也”。

另外,“真”還有一個古字,如下: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上面同樣是一個代表變化的“匕”,下面好像一個人的形狀,裡面有個“一”字,這形象地表達了修真者要“守一”、“抱一”的意思,就像《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說的“聖人抱一為天下式”,《莊子·齊物論》說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都是類似這樣的境界。

抱一不二,去掉分别心,正是修真的一個關鍵。

是以,和今天我們說的真假的真、真僞的真不同,修真的這個“真”,是絕對沒有對立面的,假不是,僞也不是。

“假”這個字,古代一般當“代理”的意思講,如韓信打下了齊國,向劉邦讨封,要做“假齊王”,即代理齊王,暫時當一當而已。

而“僞”字呢,一看就知道了,最早是“人為”的意思。

去掉假的也就是暫時的、僞的也就是人為的東西,咱們就見到永恒的、唯一的“真”了。

是以修真者不講“唯心”,也不講“唯物”,他們隻講“唯真”,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就是什麼。

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在真人看來,我們人類所能感覺的外部世界,其實是虛幻不實的,這就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顯然超出了一般的認知,不說别的,眼下咱們手裡拿着的手機,還有看手機的眼睛,難道也虛幻不實嗎?這怎麼可能呢?

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摒棄成見,深入地探索一下了。

不知您想過沒有,我們所有的感覺、感覺,包括我們的思想,是不是都離不開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的功能?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活動,在思考,好像一切都有一個“我”在控制,但莊子們卻說,這不是真的,“我”隻是一個頑固的幻覺罷了。

人體其實真的很像一部機器,它持續不斷地帶給我們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幻覺。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控制我們活動、思考呢?

科學家、心理學家也一直在尋找答案,他們研究“大腦”,研究“神經中樞”,研究意識、潛意識,然而至今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結論。

“我是誰”,這仍是哲學史上的第一号懸案。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莊子給出的答案是,有一個無形的“真宰”存在,隻是一般人見不到罷了。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莊子·齊物論》

為了證明“真宰”的存在,以及“我”的虛幻不實,莊子在《齊物論》裡對“我”和肉身進行了一番盤問。

他說我的肉身有百骸、九竅、六髒,這麼多的組成部分,那麼:

“我”和哪一個最親呢?

這些“我”都喜歡嗎?

還是“我”比較偏愛其中一個呢?

這些都是“我”的奴仆下屬嗎?

這些下屬能夠合作共治嗎?

還是它們輪換着當君臣呢?

或者說,另有一個“真君”存在呢?

莊子啰啰嗦嗦一連問了七個問題,他在幹什麼?他在努力找出“我”的真相。

人們每天我這樣、我那樣的,“我”到底是什麼呢?

同樣的疑問,也發生在世界上其他的古老文明中。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在古希臘,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這句話被刻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被當成神留給人類的箴言,留存至今!

在古印度,佛對弟子阿難有個“七處征心”的随緣說法,結果證明心并不存在,“我”當然也不存在。

再後來發展到禅宗,師父一看弟子沒開竅,經常當頭棒喝一聲“主人翁何在”?

應該被重新認識的你自己,以及主人翁、真君、真宰,指向的都是同一個事實:在所有感官、思想的背後,即作為假象的“我”的背後,有一個“真我”存在。

緊接着莊子說了句很要緊的話,“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你知道或者不知道這個“真我”,他就在那裡,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為了進一步說清楚,莊子在《齊物論》裡還講了一個“罔兩問影”的寓言。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罔兩”就是影子邊緣的微影,也可以說是影子的影子。

有一次罔兩問影子:你剛才走着,現在又停下,剛才坐着,現在又站起來,你咋這麼沒個準啊?

影子回答,這事我說了可不算,我也是被什麼東西控制的,而控制我的這個東西——當然就是人了——他是不是也被控制而不由自主呢,這個嘛,我就不知道了。

莊子反複揭示的正是這樣一個大秘密:沒有一個真正的“我”,我們所執着的抱得緊緊的“我”,隻是個頑固的假象,是六根的作用而已,關鍵是:找到讓六根發揮作用的那一個“真我”。

而修真的目的,就是要撥開“假我”制造的迷霧,見到真我,并與真我融合為一。一旦你成功了,明了心,見了性,那你就是“真人”了。有真人,然後才有真知,你就能無所不知了。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莊子·大宗師》

《道德經》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這是真人才能達到的境界。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我知道上面說的不是很容易了解,需要更深入地去思考、去實證,這并不是玄談。

是以,咱們不要奢望在這個有形的世界可以見到真人,規則不是這樣的。

曆史上的兩位雄主秦始皇、漢武帝都曾苦苦向外求索,想要在有生之年見到“真人”。

秦始皇甚至跟大臣們說“我很仰慕真人,以後就自稱‘真人’,不再自稱‘朕’了”。

“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武帝則在聽說了黃帝乘龍飛升的事情後,大發感慨說:“哎呀,我要是能像黃帝那樣,舍棄老婆孩子就跟脫掉鞋子一樣!”

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史記·孝武本紀》

秦皇漢武仰慕真人的心不可謂不誠,可他們卻錯誤地以為,真人都是神仙,住在極其遙遠的仙山裡,而仙山則在大海中漂浮不定,是以很難見到。

殊不知,“修真”涉及的是無形的精神層面,而非有形的肉體層面,“真人”是不可能帶着肉體飛升的,沒有這樣的“玩法”。

這個道理沒弄明白,偉大的秦皇漢武就活該被人騙。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儒”,據曆史學家研究,其實是以方士居多,大都是這類騙子。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真正的“真人”是什麼樣的呢?《莊子·大宗師》裡說得再明确不過了。

莊子說: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也就是說,古代的真人,不感到匮乏,不炫耀成功,也不糾纏于人事,這裡講的是做人的品德操守。

莊子還說:古之真人,其寝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這是講真人日常在起居、飲食、呼吸上的修行。

莊子又說: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這是講真人對生死的超脫。

最後莊子總結道: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意思是說,真人可以在出世、入世之間自由切換,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和諧并存,兩者互不妨礙,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以上種種,都是普通人通過修真可以達到的境界,并不是什麼神話。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那麼,修真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概括來說,修真可以得到大自在、大解脫。

我們普通人為什麼煩惱不斷、痛苦不斷?就是因為我們被“假我”這個幻覺衍生出的種種念頭控制了,我們成了“假我”的奴隸,而迷失了“真我”。

修真者則不同,他們知道“假我”的虛幻不實,努力與“真我”進行更多的連結,雖然表面上他們可能很普通,在生活中也可能遇到各種問題,但他們已經超脫了,知道“那都不叫事兒”。

這可不是簡單地看開一點,有人看得開一點,煩惱少一點,這隻是程度上的差異,而修真帶來的則是次元上的不同。

修真是真正看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不再被心智的假象迷惑,可以心無挂礙地活着,這不就是“人間天堂”嗎?

《莊子》一書神秘主角:“古之真人”到底是些什麼人?深度解析

好,那麼修真具體是怎麼做的,莊子有沒有傳授我們什麼方法和訣竅呢?

如果大家感興趣,那麼就用點贊、評論來告訴我,我會加緊制作下期内容。

蟬大俠,帶您領略古典文化之美,咱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