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作者:新華社客戶

雁門關外,長城腳下

在左雲縣張家場村

77歲的張連印正扛着鐵鍬

穿梭在林間

早春植樹造林的好時節

必須将新進的這批樹苗盡快栽上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當了一輩子兵

在部隊戰士們稱呼張連印“老首長”

退休回到家鄉

張連印還是習慣鄉親們喊他的小名“平安”

從小在十裡河邊長大

張連印對故土的印象

是從一碗碗百家飯開始的……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鄉親,在張連印心中的分量很重。他4歲時父親去世,6歲時母親改嫁,撫養他長大的奶奶爺爺也在他13歲和16歲時相繼去世。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鄉親們的恩情張連印始終銘記在心。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1964年,19歲的張連印入伍。在部隊的淬煉下,他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共和國的将軍。2003年,張連印一退休,就向家人吐露了一個埋藏心底的心願:回到家鄉,和當地人民群衆一道植樹造林,改善生态環境,防風治沙。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小時候吃夠了風沙的苦,使張連印對種樹植綠有着一種難以動搖的執着。然而,那時在家人和鄉親們看來,張連印的想法還是過于簡單了。張家場村位于毛烏素沙地邊緣,孩子們唱的童謠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晚上堵門風。想要在這裡種樹,談何容易?張連印的倔勁上來了,他向村民們鄭重承諾:不要林權,不要地權,退耕還林的補助全部交給村民,30年後生态建設成果無償交給集體。

卸下鋼槍,扛起鐵鍬。2004年春,張連印帶領鄉親們在新的“戰場”投入戰鬥。修路、通電、打井、修渠、整地育苗……自己積攢的30萬元積蓄很快就花光了。一輩子不求人的将軍不得不東奔西走、四處籌款。

張連印拿出了全部30萬元積蓄,大女兒張曉梅用房子抵押貸款20萬元,兒子張曉斌拿出積蓄10萬元,小女兒張曉花将3萬元轉業費和訂婚時公婆給的2萬元一起拿給了父親。

錢籌到了,樹苗終于栽下了。張連印和鄉親們憧憬着荒漠上的奇迹發生。可到了當年秋天,春上栽種的1萬棵樹苗,一棵也沒成活。再次補種6000棵,依然是“全軍覆沒”。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痛定思痛,張連印開始思考“首戰失利”背後的原因。他買來教材,上門請教專家,并協調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逐漸掌握了沙地綠化技術。經過再三比較,他標明樟子松作為主培苗種,采取“以苗養樹”的方法種植。第二年,樹苗的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張連印成了村民眼中的“植樹專家”。

種樹的頭幾年,臉和耳朵常常被風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腫得老高,有時水泡裂開,鮮血就順着嘴唇流下來。一次大女兒回鄉看望,竟沒認出迎面走來的父母,看着被風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兩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淚。而張連印有自己的“苦樂觀”:“我種樹,為黨和人民做事不覺得辛苦,反而很快樂。”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幾年裡,張連印先後培育出樟子松、油松、側柏等20多個适應沙地環境的樹種。他像當年愛護自己的士兵一樣,守護着這裡的一草一木。在造林的第八個年頭,張連印被确診為肺癌。然而,手術後隻短暫休息了幾個月,他就又回到了植樹工地。

看着日漸消瘦的父親,兒子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決定陪父親走完最後一程,幫他完成最後的心願。2015年3月,42歲的他在部隊已經擔任正團職。為了幫助父親完成最後的心願,他脫下軍裝,回鄉和父親一起植樹護綠。

“綠化将軍”種出“百萬雄兵”

初心如炬,照徹一生。如今,在長城腳下,1.8萬餘畝的綠色屏障蔚為壯觀,昔日的荒山秃嶺早已變為綠水青山。

來源:共産黨員電視欄目-共産黨員微信

編輯:木青

來源:共産黨員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