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作者:聞學記

《山海經》它是中國哲學啟蒙的内燃機,它并不是一部純粹的神話存在。

插圖出自于杉澤的《觀山海》

路線圖出自于徐客的白話彩圖《山海經》

刑天

注解

海外西經:

《海外西經》中記載了海外西南角到西北角的國家及地區。

白話文:

刑天與天帝争奪神位,天帝砍斷了刑天的頭,把他的頭埋在常羊山。

沒了頭的刑天便以乳頭做眼睛,以肚臍做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而舞動。

注釋:

  1. 帝:指黃帝。
  2. 幹:指盾牌。
  3. 戚:指斧頭。
  4. 舞:不是“舞蹈”,指舞動。

刑天:

《山海經》記載:“刑天…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

說,刑天曾遭受‬天帝砍斷刑天的頭之後‬,殘缺的屍身雖無頭,卻以自己兩個乳頭當做雙眼,張開肚臍眼做嘴,手中操起盾斧左右舞動,繼續與黃帝搏鬥。

  • 清朝,文學家眼中的刑天的形象

清·陳夢雷和蔣延錫,清雍正四年,編撰的《古今圖書內建·邊裔典·禽蟲典·神異典》,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清·吳任臣,近文堂圖本《增補繪像山海經廣注》,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 曆史文物,刑天

幹是盾,是防禦性武器;戚如長把斧,是進攻性武器。執幹戚而舞的舞蹈形式從遠古一直流傳到今天。(如下圖)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我們把上邊的圖分解開來看,“一個人”和“人拿着兵器”。

中間這個“人”,根據象形文字可以看出像一個“天”字。(如下圖)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人”字,頂天立地

“人頭上頂着一把斧頭”,不難看出,這是要給這個人行刑。取一個“刑”字。(如下圖)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人頭上頂把斧頭

再來看看“刑天”,為何叫“刑天”,思路逐漸清晰。個人推測有兩層意思:

其一、“刑”應當了解成“被行刑”,“天”就是人,是以“刑天”就是“被行刑的人”。回到現實,應該是刑天與某個部落首領之間的鬥争,失敗後被砍了頭。

其二、“刑”可以了解成“與天帝鬥争”,“天”就是人,是以“刑天”就是“與天帝鬥争的人”。天帝就是黃帝,這裡說的是刑天與華夏部落首領黃帝之間的鬥争。

綜上,“刑天”之前不叫“刑天”,這個名字應該是與黃帝大戰之後,後世之人編撰的。

  • 刑天,罕見地出現在了在非洲大陸

大概公元前7世紀年,非洲東北部,曾經生活着一種叫做Blemmyes的部落,這個部落其實就是當地的貝都因人。

這個民族的服飾比較奇特,加上本身肩膀比較高,導緻從外觀上看來就是像“刑天”的樣子。(如下圖)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貝都因人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刑天與黃帝之戰:

話說‬當年‬,炎帝還是統治全天下的天帝的時候,刑天對炎帝忠心耿耿。後來炎帝與黃帝發生了戰争,炎帝失敗,變成了管理南方的小小天帝。雖然炎帝不願繼續和黃帝抗争,但他的很多屬下都不服氣,刑天正是其中之一。

終于有一天,刑天趁着炎帝不注意,偷偷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向中央天廷奔去,想要和黃帝一較高低,替炎帝奪回原本屬于他的帝位。 刑天左手握着一面長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寒光閃閃的大斧,一路殺到黃帝的宮殿前。黃帝不甘示弱,拿起寶劍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勢均力敵,從宮内殺到宮外,又從天庭殺到凡間,最後來到常羊山旁。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常羊山是炎帝的降生之處,而再往北不遠,便是黃帝誕生地——軒轅國。二人到了自己的故土,于是戰鬥變得更加激烈。 黃帝終究在經驗上略勝一籌,觑個破綻,一劍向刑天的脖子砍去,隻聽“咔嚓”一聲,刑天那顆像小山一樣巨大的頭顱便從脖頸上滾下來,落到了常羊山腳下。

刑天感覺到脖子上一涼,伸手一摸,卻發現頭顱已經不在,頓時驚慌起來,趕緊伸手在地上尋找,想要找回頭顱安在頸脖上,繼續和黃帝大戰一番。可惜刑天隻顧向遠處摸去,卻沒想到頭顱就在不遠處的山腳下。

黃帝擔心刑天找到頭顱、恢複原身後繼續糾纏不休,便舉起手中的寶劍用力劈向常羊山,随着一聲巨響,常羊山裂為兩半,刑天巨大的頭顱骨碌碌地滾入山中,随即兩山重又合而為一,将刑天的頭顱深深埋葬在其中。

刑天聽到這聲巨響,感覺到周圍異樣的變動,刑天意識到,自己的頭顱已經被徹底埋葬,自己将永遠身首異處。但是想到自己的心願未能達到,刑天憤怒極了,不甘心就此屈服,于是将雙乳當成雙目,将肚臍當成口,左手持盾,右手握斧,向天空揮舞着,繼續戰鬥。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刑天,後世流傳:

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詩句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将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複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

到了後世,人們抛磚引玉,引申意義,将刑天比喻成勇猛将士的象征。在曆朝曆代中,更是被比喻成戰鬥、鬥争的标志。

在我們今天看來,刑天也象征着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不到長城非好漢毅力。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君如青山,我如松怕

常羊山:

一說今陝西以南、四川以北;一說今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的“仇池山”。

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敢與“天”鬥狠的男人

海外四經·海外西經

.

歡迎繼續閱讀下一篇:國學《山海經》海外西經——奇肱國人,中國最早的一輛載人手工車。

也許您接觸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或者是日韓文化,孰不知日韓文化來源于何處!中國文明從夏朝建立以來有3900多年的曆史,中國文化就更長了,那得從伏羲、女娲算起。老祖宗們的智慧在早期就好比“咿呀學語”的嬰兒到文明盛世,萬國來朝,每一步都是有腳印可尋的。

此處,予以整理《山海經》基本資訊,以小短片的形式供大家閱讀,不當之處,願聞其詳。

#在頭條看世界##知識迎虎年,開挂一整年##今日好文##深圳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