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好吃飯,是對孩子最高的教育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小寶寶的每日七件事——吃喝拉撒睡玩學,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吃”。對于孩子吃飯這件事,不少家長認為隻要孩子吃飯的時候不淘氣能夠吃飽、吃好就行了。事實上,“吃飯”可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

好好吃飯,是對孩子最高的教育

昨天晚上,三姨一家來家裡做客。婆婆在廚房早早的忙活起來,我坐在屋檐下,一邊陪着三姨閑聊,一邊看着孩子在院子玩。

晚餐的飯桌上,我們有說有笑的吃着飯,女兒兮兮也是自己拿着碗筷,專注的吃着。三姨見狀,不禁感歎:“兮兮真乖呀,這麼小的年紀就能乖乖的自己吃飯,給啥吃啥也不挑食,不吵也不鬧,更不要大人喂。”

“你看,碗裡的飯菜吃得幹幹淨淨,一點兒也不剩,這習慣真好。”

這樣的稱贊,在這個過年聽的是最多的。

我家女兒在這方面做的也确實挺不錯的。但是呢,哪有天生就省心的孩子呢?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不僅孩子受益,家長也是能格外省心的。

其實呢,我始終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學習,當母親這件事也不例外。那個女人一結婚就知道如何去成為一名母親,就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是以在懷孕之前,我特地的去學習育兒知識,并去考了進階育嬰師證。不為别的,隻為讓自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母親。

吃飯是件大事,關系到孩子一生的飲食習慣,更是馬虎不得。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很注重這方面。孩子不好好吃飯,多是家長培養的!家長懂育,孩子健康又聰明!

第一點,一日三餐,既要守時也要放松。

這指的不僅是時間,還有環境。首先時間上,身體也有自己的生物鐘。飲食規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對身體健康而言,孩子正是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按時就餐對腸胃功能的完善非常重要。

另外一點就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吃飯環境,尤其是在一開始,要給孩子充分的就餐時間。切記在飯桌上大談闊論。“吃飯不說話,說話不吃飯”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樣能讓孩子養成專注吃飯的習慣。放松的環境會給人良好的心情,這有助于孩子進食。最忌諱的,是在飯桌上去訓斥孩子,否則,會增加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的反感。

第二點,零食不亂吃,水果天天有。

饑餓感是孩子吃飯最大的動力,适當的饑餓感會讓孩子更加珍惜正餐。但要注意一點,家裡的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點,要養成規律才可以。當然,家裡不可避免的也會備一些零食,但是不會很多,而且會精挑細選。那些沒營養的垃圾食品是不可能有的。飯前兩個小時,是絕對不會給孩子吃零食的。

還要注意的是,水果是必要的,這個多吃點是好事。我會保證女兒每天午飯晚飯半小時以後進食水果,每天至少兩種以上。水果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可以有助于孩子的消化吸收,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

第三點,給孩子充分的吃飯自由。

别看女兒現在的不浪費一粒米,這得歸功于小時候吃飯的自主。小時候你跟她說大道理肯定是行不通的,就放手讓孩子自己折騰。尤其是在孩子7、8個月大剛學習吃飯的時候,我便給她準備好兒童餐椅,讓孩子自主進食。放心大膽的讓她自己動手,讓她自己吃。不用害怕孩子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更不用害怕孩子會吃不飽餓肚子。

最忌諱的就是追在孩子後面喂。如果習慣了被喂飯,她便不會再願意自己吃了。餓了她知道去找吃的,這個是人的本能。不吃還是因為不餓。

好好吃飯,是對孩子最高的教育

像女兒兩歲就會用筷子吃飯的孩子确實不多見,這還真就是在她自己動手抓飯玩筷子的時候學會的。一歲半的某一天,看到大人們都用的是筷子,她主動要求也要用,我沒有反對,并且給她買了專用的筷子,并教她使用方法,雖然現在用的不娴熟,但不影響就餐,相信這隻是時間問題。不過,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畢竟筷子這種尖銳的物品還是有安全風險的。

事實上,孩子在自主進食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鍛煉她的精細動作,并且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并且,這也是孩子獨立意識的開始。

吃飯是小,習慣是大。孩子的成長在朝夕之間,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容忽視喲!

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們覺得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