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3·15|4S店的“隐性賬單”:強制辦保險辦貸款、不明收費套路多

聚焦3·15|4S店的“隐性賬單”:強制辦保險辦貸款、不明收費套路多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帥國長沙的張志強(化名),2020年12月在湖南中拓瑞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打算購買一輛車,他看中了一汽-大衆SUV車型探歌,但遇到了強制店内上保險、強制做廠家金融貸款的問題;佛山的李威(化名),在2021年5月份購置比亞迪宋plus時,遭遇了上門試駕已談妥價格,但到店後又被額外收取費用的煩惱。

孫海陽(化名)兩年前計劃在貴陽通源阿爾法羅密歐4S店内購置一台價值46萬的羅密歐車型,遇到了銷售員的誘導消費,對方承諾可低利息貸款,但是實際貸款利率偏高。“當時貸款18萬,利息算下來大概是3萬多,後來要提車的時候,銷售告訴我是7萬多的利息,然後我就把車給退了。”

金融服務費、保險費、上牌費、出庫費、車輛托運費,這些長期存在于全國各地4S店的購車亂收費現象,在當下仍繼續存在,且由于近兩年新車供應緊張,經銷店的不明收費有愈發增多的迹象。

近日,由經濟觀察報與騰訊汽車聯合發起了一次汽車消費315問卷調查,在收到的567份問卷中,有78人提及購車亂收費、變相加價等費用問題,占比達到13.75%。

對于消費者來說,被欺騙、被強制消費成了難以避開的坑。由于裸車利潤偏低,貸款、保險、牌照、裝飾品、售後成為汽車4S店的主要利潤來源。為了拿到更多利潤和提成,強推貸款、強制上保險、強制上牌、變相加價賣車等行為成了汽車銷售員們日常工作中的重點項目。

與此同時,一些新生的汽車品牌已經在嘗試尋求改變,全新的汽車直營模式出現。從理論上而言,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不再需要與銷售人員讨價還價,線上一口價、所有費用透明,可以讓消費者體驗到更好的購車服務。但直營模式也存在其他的問題。

層出不窮的收費新名目

購車費用不透明一直以來都是導緻人們對于汽車4S店印象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次購車就讓張志強對這一點深有感觸。“4S店一般報價,就是他保證落地大概什麼價格,算了總價之後,你就不要去管到底給你做的是什麼服務了。它可能把裸車的價格做的比較低,然後給你在各種服務上做的很高,強制你去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張志強表示,他在購車時,實際上大概隻需花4000元左右買一個比較基礎的保險就行,但銷售将他的保險強制性做到了6000元。

最讓張志強頭疼的是他還被強制做了貸款。“因為我買的那台車總價也不高,落地大概十四五萬的樣子。我手上可以拿出這麼多現金來。我就想全款提車,但銷售就不同意。他就說一定要做廠家金融,說廠家金融更劃算什麼什麼的,如果不做廠家金融就不賣給我。”

因為已經交了4S店規定不退的定金,無奈之下張志強隻能走了貸款。“手續費特别高,差不多要五六千塊錢,這個讓人挺不爽的,感覺這個錢花得冤枉。他們收這個錢,其實沒幫你幹什麼事兒,就是幫你填一下資料,總共花了不到一個小時,就收你五六千塊錢。”

孫海陽在此前的購車經曆中同樣因為貸款問題與4S店産生了沖突。“通源集團(4S店)告訴我是月利3厘多,然後也沒說什麼分期手續費。然後通源集團自己的金融公司告訴我,月利算下來是9厘多,18萬一年利息就是2萬多,加上1萬多的分期手續費,3年貸款下來7萬多的利息。這個利息實在太高了,還是分期,又不是先息後本。”

銷售人員口中的利率與金融公司員工所說的利率相差巨大,讓孫海陽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在他看來,這就是4S店以低利息誘導消費者下定金買車,随後以各種借口提高利率的一種“套路”。

在貸款問題之外,強制在4S店上保險、上牌照,捆綁銷售等問題不計其數。更有甚者,有消費者在問卷中吐槽,買新車還有出庫費、車輛托運費、GPS費。

何為出庫費、車輛托運費?有熟悉汽車消費市場的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出庫費是将車從4S店的倉庫内取出來需要支付的費用,這幾乎是每個品牌每個4S店在車主購買新車時都會收取的費用。出庫費一般在2000元以上。這部分費用完全沒有必要繳納,這是4S店私自加收的費用。”

車輛托運費則是指新車從廠家運輸到4S店的費用。GPS費一般出現在按揭買車中,因為是分期付款,這輛車還不是完全屬于車主,是以貸款公司需要在車輛上安裝GPS,以便貸款公司掌握汽車的動向,一般GPS費用在3000~3500元左右。全款買車不會有這個費用。另外,如果是通過正規銀行按揭買車,一般也不會有GPS費。

在消費者們看來,買車時各種讓人眼花缭亂的收費項目,實質上是4S店巧立名目從顧客手中擷取更多利益的手段。

買車如何避開“套路”

汽車消費過程中的亂收費問題存在時間已經很久,對此早有專家提醒過消費者,買車需要貨比三家,選擇最合适自己的産品和服務。但更多的人認為,解決問題之道在于從标準制度上對汽車交易流程加以規範。

目前,《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作為專門針對汽車銷售領域的一部法規,對經銷商行為規範做了規定。第十條中規定,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是以适當形式明示銷售汽車、配件及其他相關産品的價格和各項服務收費标準,不得在标價之外加價銷售或收取額外費用。

據了解,國内不少車企廠商都對其品牌授權門店制定了品牌銷售和售後服務标準,對于違反規定的經銷店,品牌授權方通常會做出相應的限制措施。而一些大的汽車經銷集團也紛紛加大了對銷售體驗和服務體驗的規範。

但如今有關亂收費的問題重新增多,其背後是什麼原因?行業中有一種觀點認為,近兩年由于汽車晶片和核心零部件供應不足,引發汽車廠家紛紛減産,市面上的車輛資源變得緊張。汽車銷售商正是抓住消費者“急于購買”的心理實施一系列收費新項目。與此類似的不規範經銷商行為還包括延遲傳遞訂單、加價銷售等。

此外,随着智能電動車大發展,造車新勢力企業崛起,伴随而來的直營模式成為一種全新的汽車銷售方式。在直營店模式中,汽車廠商自己下場投資建店,自己選拔、教育訓練員工,并且摒棄了各銷售門店享有新車最終定價權的這一慣例,實行線上一口價、全部費用明碼标價的新銷售方式。這種模式被看作是對傳統4S店銷售模式的革命,行業對其前景抱有很大期待。

然而随着新造車品牌銷量的快速增長,直營店規模也随着擴大,在如何平衡開店成本與保證服務品質上,造車新勢力車企也之間也出現分化。其中,蔚來汽車、理想汽車仍堅持直營模式,小鵬汽車與哪吒汽車采用的是直營加授權模式。特斯拉則開始建自己的4S店。

實際上,汽車銷售過程是否規範,根源也不在于店鋪的模式,而在于經銷店對于銷售人員的業績考核和工作模式是如何要求的。國内一家豪華車企的高管曾對此發表觀點表示:“直營模式相對來說成本很高。難道我們全國這麼多經銷商和銷售顧問真的沒有戰鬥力嗎?其實并不是,隻不過長期以來的工作模式,引導着他們将工作重心放在達成KPI上。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銷售模式改過來,把KPI改過來,讓經銷商回歸接待本源。”

“如果說他能夠在事前跟你溝通的時候,把費用明細列清楚,然後再跟你去談價格,最後再出一個總價。我覺得這樣是可以接受的。”張志強在經曆了一次印象深刻的購車經曆後,這樣總結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