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中國究竟是不是汽車強國?”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

品駕覺得,答案是肯定的。

從曆史來看,大家會覺得德國、美國、日本才算是汽車強國。因為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汽車起源于德國。直到今天,德國已有奔馳、寶馬、大衆等世界知名汽車企業,且汽車工業在德國GDP中的占比已達到8%-9%。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圖檔源于網絡

再看美國的汽車工業,百年福特曾因為發明了汽車流水線,讓人類可以大規模的駕車出行。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核心汽車企業,更是奠定了美國汽車強國的基礎。此外,美國也曾是全球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對于日本來說,雖然汽車保有量很少,但是日本在汽車制造以及技術創新方面,有着很高的行業地位。豐田、本田、馬自達等日本汽車品牌,在全球有很多擁護者。而日本的汽車改裝和賽車文化,更是享譽全球。

但放下曆史,着眼于今天的中國,我們是否在汽車強國之列?

到2020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了2.81億輛,首次超越了美國(2.79億輛)。截止2021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95億輛,依然位居世界第一。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與此同時,中國擁有一汽、廣汽、上汽、北汽、長安、東風、吉利、奇瑞、長城、比亞迪等傳統汽車品牌,他們在市場中都擁有很大的體量,也是實作大陸龐大汽車産銷量的主力軍。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此外,從領克03+上市以後,大陸陸續出現了傳祺影豹、東風風神奕炫MAX等“小鋼炮”車型。我們發現,國産車也可以用“性能”二字說事兒了,這無疑側面肯定了自主品牌車型的研發能力和産品性能。或許不久的将來,中國車迷不再需要迷戀高爾夫GTI、本田Type-R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更是可以展現出大陸汽車工業,乃至相關配套産業鍊的“強”。

在特斯拉領跑電動汽車市場以後,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就開始井噴式增長,彎道超車已不再是口号,而是事實。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2021年,全球純電動汽車的銷量為460萬輛,銷量排在前5的企業分别是:特斯拉、上汽集團、大衆集團、比亞迪、現代汽車集團。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從全球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銷量來看,前十名中有6款車型均來自中國汽車品牌,且除了特斯拉以外,五菱宏光MINI EV成為了全球銷量最高的電動車型。這就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後來居上。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我們看到“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在中國汽車市場大放光彩,而威馬、哪吒、零跑、歐拉等車企,也都在躍躍欲試。甚至連小米、華為等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都開始宣布造車。如此龐大的造車矩陣,還不夠強大嗎?或許百年曆史的汽車品牌也得害怕三分吧。是以說,中國汽車工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第一梯隊,說中國是汽車強國,一點也不過分。

不過,在汽車強國的光環背後,其實也有着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存在。

回想一下,大陸汽車工業發展比較晚,近些年的傳統汽車研發、制造技術雖有進步,但仍不是世界最頂級水準。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從産品性能表現來看,大陸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與世界頂級汽車企業的産品相比,仍有差距。比如大衆的EA888發動機、保時捷的PDK變速箱等等。

再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企,雖說锂電池方面我們有“甯王”、比亞迪、贛鋒锂業等,而自主品牌的電機,如今也能實作和西門子這樣的大品牌電機性能相差不大。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但在電動汽車的生産和制造方面,依然存在短闆。我們無法做到完全的“自主可控”。其中,汽車制造工廠中的房間不論是焊接機器人、沖壓機床,還是一些精密化裝置,依然是以德國進口、日本進口為主。

據了解,不論是生産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燃油車,大陸汽車工廠中的四大工藝工廠中的房間,依然要依賴國外的裝置,自主品牌的裝置極少。

比如,汽車制造過程中會采用德國庫卡機器人來做焊接,塗裝工廠中的房間會用到ABB機器人等。這就說明,我們自主品牌車型的生産還沒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可控”,這其實是值得重視的。

經曆了全球汽車缺“芯”,也看到了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我們認識到了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重要性,也知道完全自主可控才是維護汽車強國形象的必要條件。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現如今,自主品牌車企依然受限于國外機器人的使用,甚至個别的造車新勢力依然受限于生産線,連生産效率可能都無法保證。是以,我們看到比亞迪、零跑、理想等新能源車企,都在強調“全棧自研”和“全域自研”的概念。這也是在向完全的“自主可控”方向邁進。

在樹立汽車強國形象的時候,我們有傳統車企生産的燃油車在逐漸趕超國外的車型,同時還有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内的新能源車企,在彎道超車,甚至已經排在了世界前列。

成為汽車強國後,聊一聊如何實作自主可控

圖源于官圖

不過,汽車強國的形象下,我們也必須要知道自主品牌車企仍然還未做到完全的自主可控,它們在晶片、電控、生産制造等方面還在逐漸地完善。

2022年,随着新能源汽車的持續增長,也随着近期油價的瘋狂上漲,我們想保持汽車強國的姿态,就必須要堅持技術突破和自主創新。當然,更需懂得自主可控與汽車強國之間的内在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