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師生家長看過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要點→

作者:草原明珠錫林浩特

各位同學們

别打遊戲刷抖音了

經過一個假期的休閑放松

你們擡起眼

看到的世界有變化嗎?

師生家長看過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要點→

為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

防範視力下降

和近視的風險

首先從了解近視相關知識開始——

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2年春季學期中國小生視力監測主要資訊報送工作。随檔案一同釋出的還有《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适宜技術指南(更新版)摘錄》。根據摘錄内容制作了8張“知識卡”,一起來看——

師生家長看過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要點→

視力

又稱視覺分辨力,是眼睛能夠分辨的外界兩個物點間最小距離的能力。

視力是随着屈光系統和視網膜發育逐漸發育成熟的,0~6歲是兒童視力發育的關鍵期,新生兒出生僅有光感,1歲視力一般可達4.3(标準對數視力表,下同),2歲視力一般可達4.6以上,3歲視力一般可達4.7以上,4歲視力一般可達4.8以上,5歲及以上視力一般可達4.9以上。

正視化過程

兒童眼球和視力是逐漸發育成熟的,新生兒的眼球較小,眼軸較短,雙眼處于遠視狀态。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眼屈光變化最快的階段,其發育規律表現為随着兒童生長發育,眼球逐漸長大,眼軸随之變長,遠視度數逐漸降低而趨于正視,稱之為“正視化過程”。

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兒童到12歲後才由遠視眼發育成正視眼。

遠視儲備量

正視化前的遠視大多為生理性遠視,是一種“遠視儲備”,可了解為“對抗”發展為近視的“緩沖區”。

遠視儲備量不足指裸眼視力正常,散瞳驗光後屈光狀态雖未達到近視标準但遠視度數低于相應年齡段生理值範圍。

如4~5歲的兒童生理屈光度為150~200度遠視,則有150~200度的遠視儲備量,如果此年齡段兒童的生理屈光度隻有50度遠視,意味着其遠視儲備量消耗過多,有可能較早出現近視。

裸眼視力

又稱未矯正視力,指未經任何光學鏡片矯正所測得的視力,包括裸眼遠視力和裸眼近視力。

屈光度

屈光現象大小(屈光力)的機關,以D表示。

平行光線經過眼的屈光系統聚集在1m焦距上,眼的屈光力為1屈光度或1.00 D。

通常用眼鏡的度數來反映屈光度,屈光度D的數值乘以100就是度數,例如200度的近視鏡屈光度為﹣2.00 D,150度的遠視鏡的屈光度為﹢1.50 D。

近視

屈光不正的一種類型,指人眼在調節放松狀态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的病理狀态,其表現為遠視力下降。

篩查性近視

應用遠視力檢查、非睫狀肌麻痹狀态下電腦驗光(俗稱電腦驗光)或串鏡檢查等快速、簡便的方法,将兒童青少年中可能患有近視者篩選出來。

當6歲以上兒童青少年裸眼遠視力<5.0時,通過非睫狀肌麻痹下電腦驗光,等效球鏡(SE)≤﹣0.50 D判定為篩查性近視。

等效球鏡

等效球鏡度(SE)=球鏡度+1/2柱鏡度。

如某學生球鏡度數為﹢0.50 D,柱鏡度數為﹣3.00 D,則該生的SE=+0.50+1/2(﹣3.00)=﹣1.00 D,即等效于﹣1.00D的近視。

視力表如何使用?

視力如何統計?

繼續來了解

↓↓↓

标準對數視力表

(GB11533—2011)摘錄

5 視力表使用方法

5.4 視力測定

5.4.1 一般視力測定

按視力表一般使用方法,測出被檢眼所能辨認的最小行視标(辨認正确的視标數應超過該行視标總數的一半),記下該行視标的視力記錄值,即為該眼的視力。

5.4.3 低視力測定

視力不到4.0(0.1)時,可采用下列方法測定:

a)被檢者直接走到遠視力表前1m處,測得的5分記錄均需減去校正值0.7(即表5中1m檢查距離相應的校正值e),此時遠視力表可測3.3—4.6(0.02—0.4)的視力;

b)被檢者向遠視力表走近至表5左側所列某一檢查距離時,測得的5分記錄值加相應校正值e後即為其實際視力;

師生家長看過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要點→

6 視力統計

6.1 采用5分記錄的視力可直接進行視力水準比較及視力平均、标準差、标準誤、顯著性檢驗等統計學處理。

6.2 所有小數記錄、分數紀錄及視角、視标大小、設計距離等數值均不能直接采用6.1的方法進行比較、統計,小數記錄可用表8換算後統計。

師生家長看過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要點→

來源:内蒙古教育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