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投顧業務該怎麼做的争議

作者:複利無聲

投顧業務是這幾年出現的一項全新的基金服務業務,普通投資者爆發出來的巨大需求和市場,以及對标美國巨大的市場規模,業務的成長性是非常可期的。

我本人從最早有幸主理悄悄盈和年年紅兩個組合,到現在加入銀華基金投顧團隊,真是十分有幸參與并見證整個業務在中國資本市場的開展,而伴随業務的開展,其中的一些争議也很有意思。

一、争議的開始,“投”重要還是“顧”重要

關于投顧業務“投”和“顧”那個更重要的問題,按照現在的普遍提法是“三分投七分顧”,客觀來講,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過分的強調“顧”的重要性,反而忽略了“投”的重要性,投顧這個業務會有可能跑偏。

這個不是信口開河,而是這兩年各個平台大V基金組合實踐下來暴露的問題,很多使用者過分關注“顧”的價值,更在意互動交流,而忽略了投資本身也是需要研究的。

實際上行業本身也要思考這個問題,業務更加成熟的美國投顧市場是我們比較好的參考方向,他們在投顧人員職能上是怎麼配置設定的,可以作為一個次元參考。

從公開資料可以查到:美國從事投顧業務的人員約83萬人,其中投研人員約44萬人。

投研人數占總人數比例在50%及以上的投顧公司有3363家,不足50%的有10027家(《中國證券報》2020.03.02)。

二、為什麼“投”重要

投顧業務裡為什麼“投”重要,本來這是一個不需要争議的事情,但事物在階段性發展的過程中,總會有階段性的迷失,有時候還是需要強調一下的。

舉個例子吧,比如去年上半年普通投資者重點關注的中國網際網路50指數,結果從2021年6月30日到2022年2月25收盤後,中間最大跌幅超過了45%(如果起始點從2021年2月9日的高點計算,就更恐怖了),這樣的“投”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和結果呢?再好的“顧”又有什麼用呢?

當然,從實際應用範圍上講,這裡抛開了有的人就是想追求風險可控而不是收益可期的情況,畢竟每個人的投資需求是不一樣。

但不管怎麼說,一定要清楚,正确的做出投資決策,真的很重要。

三、為什麼“顧”重要

先說一個事情,我算過,我自己的花銷平均一天下來差不多50塊錢可以忽略不計,家裡老婆和孩子們,再照顧下母親和一些親人,現有資金自己投一投足夠了,對于我這種沒有太大欲望的人來說,之是以入職銀華,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隻有入職才能跟團隊一起繼續做好投顧業務,做好銀華天玑-悄悄盈、銀華天玑-年年紅兩個投顧組合,而把兩個組合一直做下去做好的初心是什麼呢?

是我的初心:在不太勉強自己、不太難為自己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投資能力和經驗引導和幫助更多的人,而要實作這一目标,就離不開“顧”。

我出身貧寒,出身散戶,我太了解散戶在投資中的問題和難處了,除去投資能力不過關之外,心态不過關,情緒失控,倉位管理失控等等都是導緻大家虧損的重要原因。

如果有真正懂投資的人,每天分析下市場的情況,告訴大家什麼是對的,哪些方向是中長期投資的機會,什麼的機會該如何把握,能夠真正跟他們風雨投資、利益一緻,将會極大的改變“七虧二平一賺”的股市生态局面。

四、精力放在兩端,努力奔跑

入職銀華之後,我也在不斷進行合規學習,以前相對随意的表述就要規範起來,每一個句話都需要斟酌一下,很多朋友感覺很不适應,說實話,我也正處在一個适應的階段。

但我問過我自己,包括選擇銀華之前我也問過自己,或者說我想的很清楚,隻有正式入職、隻有嚴謹合規,才可以和團隊一起把投顧業務堅持做下去,才可以實作自己的初心,否則是不可能幫到更多人的。

未來該怎麼在内容端給到大家更好的陪伴,我還要繼續探究,規範永遠都不是壞事,聲哥也不會因為規範了就變了,我還是我,一個出身貧寒、出身散戶的投資者,這是我的底色。

我依然會努力和團隊一起做好投研,依然會言行一緻和大家利益一緻、風雨同舟。

關于我個人的發展,我很單純,我隻想“投”上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做好“顧”的事情。

關于投資,2022年全年仍然需要謹慎樂觀,均衡分散,既不要盲目樂觀,大開大合;

也不要過分悲觀,浪費了時代賦予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如果大家想聽我叨叨,以後每周周政策裡我就多說說。

風險提示:管理型基金投資顧問服務由銀華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投顧組合建議中可能包含銀華基金管理的基金産品及其他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産品。投資者投資基金投顧組合政策應遵循“買者自負”原則,在全面了解基金投顧組合政策的風險收益特征、運作特點及适當性比對意見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适的基金投顧組合政策,謹慎作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銀華基金不保證基金投資組合政策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做保本承諾。基金投資組合政策的風險特征與單隻基金産品的風險特征存在差異。投顧服務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為其他投資人創造的收益并不構成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顧問業務尚處于試點階段,基金投資顧問機構存在因試點資格被取消不能繼續提供服務的風險。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