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能活到200歲,歐洲将匍匐在我腳下:葉卡捷琳娜大帝

作者:碧樹西風的記憶

文章來自微信公衆号: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很多讀者問我怎麼反駁部分公知關于标題的說法。

我懶得看推薦給我的那些文章,看标題就猜得出啥意思,無非想說俄國曆史上一直很好戰。這麼好戰,是以威脅很大。

其實我告訴你,如果你這麼喜歡參考曆史,你更應該去聽郭德綱。

郭德綱怎麼說于謙的?他說,于謙的老丈人是蒙古國海軍司令,牛吧?太牛了。如果這是真的話。

曆史上真正威脅大的,是蒙古。對,就是夾在兩個巨無霸之間的那位,你應該好好去擔憂一下。

我是一個活在現實中的人,我們參考曆史不是照抄,而是去了解其中的道理。

曆史沒有真相,隻殘存了一個道理。咱們昨天提到慈禧,慈禧也懂預期管理,但是價值錨錯了,效果就沒有。

你看,你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生搬硬套。

咱們小号此前聊市場裡的第一手資料,你發現沒有?其實這幫全球說了算的人物出來說話,跟宮鬥戲沒有差別,我是指說話的口吻沒有差別。

但是内容完全不同,就是昨天說的,大人,價值錨變了!

你要深刻地了解今天大家玩遊戲,到底在玩啥。

你去看大小号,我第一個給你們講,美國要避險情緒,要擡高美元,要為繼續放水提供台階,而俄國手裡最大的武器是能源,他們需要速戰速決嗎?他們會怕打仗嗎?怕就見鬼了。

大毛把二哈圍起來不打是打不過嗎?人家分明是想賣高價油好不好。從來隻聽過賣油的擔心不打仗導緻油價低,你見過一個賣油的會擔心打仗導緻油價漲嗎?

如果能活到200歲,歐洲将匍匐在我腳下:葉卡捷琳娜大帝

這就是在告訴你,今天這個時代大家在玩啥。

否則呢?曆史上蒙古騎兵也很可怕,日本武士也很嚣張,so tama what?

威脅大麼?現在騎兵對砍,武士對打,都屬于各地傳統民俗樂園裡的正常節目。

拜托,醒醒,都2022了,連全球在玩啥都不清楚,還參考曆史,參考個羅永浩。

曆史可以參考,但是你要把其中的價值錨替換掉,否則你參考了個寂寞。

你的行為會變得忒可笑,就像韓寒電影裡,那個老爸攢了一箱子小靈通,說這是留給兒子最大的财富。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俄國早已不是當年的俄國,我們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我們。

你應該習慣于去看當下的全球實力占比圖,所謂一顆星球,其實隻有中美歐,歐洲就像昨晚小号文末開玩笑的,古龍小說裡那個掌櫃的。散裝的,沒有凝聚力。

實際上,放眼天下,隻有中美。

其他你覺得我們要去擔憂,那也得人家夠得上資格。

如果能活到200歲,歐洲将匍匐在我腳下:葉卡捷琳娜大帝

我們來看看曆史上的俄國。俄國在曆史上大部分時候都是歐洲二流國家,隻有少數時候稱得上一流。

這就是俄國曆史上有大帝的時候。

葉卡捷琳娜不是俄國人,是普魯士人,父親是個将軍,因戰功封得公爵,這就是她的出身。

俄國當時的沙皇是伊麗莎白,她和她姐姐安娜公主都是俄國曆史上彼得大帝的女兒。

伊麗莎白是發動政變當的沙皇,她沒有嫁人,而是把姐姐的兒子小彼得,接來做俄國的繼承人。

問題是這個外甥,在德國長大,而且沒有任何政治才能。

那麼她就為外甥尋找妻子,找來找去,找到了葉卡捷琳娜,這不是她的原名,她是個普魯士人,原來叫索菲亞,後來改的。

這個名字來自伊麗莎白的媽媽。老外很喜歡同名,不是湯姆就是瑪麗。

我們可以看到葉卡捷琳娜的出身很低,她沒有什麼很強大的資源,是以終其一生,她都在做三讨好。這是她自己說的。

尋找一切機會讨好婆婆伊麗莎白,尋找一切機會讨好丈夫小彼得,尋找一切機會讨好這個國家,俄國。

她改變了自己的信仰,皈依東正教。她竭盡全力地學習一切有關俄國的文化。她得到了沙皇伊麗莎白的信任。

伊麗莎白選擇她就是覺得小彼得不靠譜,希望找個靠譜的輔佐。

問題是,小彼得不喜歡葉卡捷琳娜,兩人成婚七年後,葉卡捷琳娜仍然是處女。

這嚴重的影響了伊麗莎白的安排,于是在沙皇的授意下,葉卡捷琳娜開始有了很多很多的情人。

用伊麗莎白的話說,你不要那麼矜持,這事兒在王室裡面屬于正常操作,隻要對外講是合法繼承人就可以了,至于到底誰的種,沒那麼講究。

後來在沙皇的強力幹預下,葉卡捷琳娜與小彼得圓房了,而且同時也有各種情人助力,果然生下孩子,被伊麗莎白宣布為俄國未來的沙皇。

這後面又經曆了非常多的鬥争。伊麗莎白死後,她的外甥小彼得上位,不喜歡這個妻子,想要放逐她。

問題是小彼得是個純粹的德國人,他作為沙皇,缺乏支援。但是葉卡捷琳娜則不然,她非常有政治頭腦。而且裙下之臣,也就是情人團裡不乏禁衛軍軍官團。

葉卡捷琳娜一生,公開的情人就有二十多個,大都是政治因素,也為情人生下孩子。後面的孩子可以肯定,都是為情人所生。

但是第一個,也就是被伊麗莎白認證過的那個,大機率不是情人的,因為他的相貌與小彼得十分相似。

我講的這些内容很狗血,與很多人心目中的大帝可能不一樣,但我認為這才是本質。

政治說穿了就是一個誰支援你的遊戲。

葉卡捷琳娜到底是利用裙下之臣還是用什麼方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俄國當時大部分人都支援她,而不是她的老公小彼得。

小彼得作為一個德國長大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俄國,遑論其他。

葉卡捷琳娜也是普魯士人,問題是,她願意了解俄國。正如同她自己說的一生三讨好。

她不讨好伊麗莎白,就根本沒有成為女大公,獲得與小彼得同樣合法繼承權的資格。

她不讨好小彼得,無法維持這段婚姻,無法生下那個被伊麗莎白認定為未來沙皇的兒子,她自己做沙皇的合法性就會被質疑。

說到底,伊麗莎白是彼得大帝的女兒,有彼得大帝的血統,她通過小彼得生下的那個被伊麗莎白認證過的兒子身上也有彼得大帝的血統。

而她作為一個外來人,一個普魯士人,不借助血統親媽的名頭,是無法服衆的。

而這一切并不夠,最後還需要那幾十個裙下之臣的幫助,才能在她與彼得之間的王位競争中獲勝。

從此就如同她說的,她隻需要竭盡所能地讨好這個國家,即是她全部的責任。

這就是政治,政治本身就是這樣一個擷取支援的遊戲。紙牌屋裡對美國而言最重要的是美元,對美國總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支援率。

至于什麼活到200歲,歐洲匍匐在她腳下,那隻是口嗨。戰争天才拿破侖也做不到,不要說她。

因為有件事到最後你是無法解決的,那就是利益團體太多了,順得哥情失嫂意,你沒法讨好一切。

試圖讨好所有人,隻會讓你得罪基本盤。

如果反過來,什麼都不讨好,是不可能成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甚至恐怕連做事的機會,都沒有。

這世上除了出身好,其餘所有人才想要得到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的途徑,大都來自抱怨。

抱怨就是指責,指責舞台上的人做得不好,說這句話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吸引注意,是為了得到支援率,是為了能有一個let me try的機會。

懂王就是這種人,他2016年以前也好,被拜老頭踹下去之後也罷,所有的抱怨,指責,都是為了登上舞台,或者再次登上舞台。

說到底,他還是一個想要做事的人。至于他做不好,被群嘲,甚至被我們加封建國同志,那這個原因很多了。

美國那攤子太複雜,曆史遺留問題太多。雖然我們當年天天嘲笑他,但是有一個算一個,我們當中任何人去坐他的位置,都做不好。

大機率不如他,遠不如他。

那麼還有一種人,什麼樣的?就三國裡面祢衡那樣的。

祢衡也是成天抱怨發牢騷,時人以為公知。曹操是按照慣例推測,你罵人不就是嫌沒機會上位麼?那我給你一個機會,你出來做事吧。

祢衡啥事都不做,繼續罵人,這就是平劇裡的傳統劇目,擊鼓罵曹。

祢衡光着屁股,一邊擊鼓一邊評論當世之人,荀彧可使吊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于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将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你自己想一想,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張遼,許褚,樂進,李典,呂虔,滿寵,于禁,徐晃,夏侯惇,曹仁,擱在三國遊戲裡面,哪個不是你上杆子巴巴的求來的,挖來的大才。

這麼多響當當的人物,如果你看不起其中一兩個,或許你真是大才,野有遺賢。

如果你全都看不起,你說你沒病,醫生都不信。

你說這幫公知像不像祢衡?每天雷打不動,讓我們反思。反思什麼?反思我們為什麼不能讨好全世界?

遇到這種人,你一句話就怼回去了。

你都不能讨好我,我為啥要讨好全世界?你這麼喜歡反思,回去好好反思反思,為什麼你天天号召反思,都得不到我的認同呢?

曹操也是個好脾氣,換做任正非,早給祢衡送精神病院去了。那話怎麼說來着?

到底是精神病人思路廣,弱智兒童歡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