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素食者:活着才有可能扮演你喜歡的角色吧

作者:豆包子齁兒鹹

#每天推薦一本書##每天讀點書##我推薦的書##素食者#

她跟往常一樣笑臉迎客,熱情地推薦産品,适當地打些折扣,大方地送客人試用品和贈品。她會把新産品的海報貼在醒目的位置,并且毫無差池地更換顧客評價差的美容師。但是,等到晚上把店交給店員,自己要去接智宇的時候,她就會像一座死氣沉沉的孤墳。即使走在充溢着音樂和情侶的街道,她也始終覺得那個深不見底的傷口正在張着大嘴要把自己吞噬掉。她拖着汗流浃背的身體,穿過人潮擁擠的街道。

——《素食者》

素食者:活着才有可能扮演你喜歡的角色吧

書快看完的時候,蹦出來一個話題,‘是以哪一個是真實的她,是職場上的還是作為母親姐姐妻子?‘

克制住想問一下出題人的年紀的沖動,哪一個身份都是她也都不全是她,每個人的多面性和複雜性,很難了解嗎?!

明明,身為一個人,我們首先該成為的角色是自己,但不行,總有其他身份搶在‘自己‘之前,要求你要做到完美。

從小聽着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和在父母希冀下也能成長為别人家的孩子。然後進入職場,按照傳統藝能,報喜不報憂,依然讓父母以為你仍然是具有别人家孩子的競争力,隻因為當年你為了抵抗長輩的介紹工作,梗着脖子吹牛“我的人生靠我自己,哪怕将來要飯我都會繞着家這座城走開去”。接着,按照正常,該進入婚姻,成為能被在飯桌上吹噓的别人家的賢慧的妻,慈祥的母。

所有的别人希望你做好的身份裡,唯一沒有你自己,因為也不會有人問過,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又回到老套路問題了,恨原生家庭嗎,恨第一次為人父母且不太稱職的父母嗎?!不知道别人如何,我倒是不恨的。

恨太浪費時間,而我的所有時間都忙着反叛,忙着做自己,以至于沒空怪原生家庭不如意。

得到一些,失去一些,總得學會妥協。别人的女兒别人的姐姐沒法選擇不做,但别人的妻别人的母,是到了你可以自我選擇的時候了。

當你決定了不要扮演那兩種角色,那勢必要接受體會不到一些所謂家庭溫暖和諧。但你選擇了妥協于扮演世俗要求的角色,也不一定非得作為受害者勉為其難,随時按下停止鍵,或者在夾縫當中尋找些讓自己不那麼痛苦遭受的方法和體驗,也是妳自己的事情。

素食者:活着才有可能扮演你喜歡的角色吧

各人造業個人擔,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話糙理不糙。

是以,相比起《素食者》裡的英惠,我更喜歡姐姐仁惠這個角色,想反抗家庭各種冷熱暴力,想做自己不流于俗,沒問題,決定了就好好去做,别隻靠消極抵抗,吓人吓己。

相比起略顯懦弱的英惠,‘從小她就擁有着白手起家的人所具備的堅韌性格和與生具來的誠實品性,這讓她懂得必須獨自承受生命裡發生的一切。身為女兒、姐姐、妻子、母親和經營店鋪的生意人,甚至作為在地鐵裡與陌生人擦肩而過的行人,她都會竭盡所能地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仁惠可能在一些人眼裡,更沒用一些,因為她連反抗也無,隻是帶好不同面具盡力融入世俗。

但,作為已經過了三十而立,奔向四十不惑的人來說,來之安之也沒什麼不好,不空喊理想,而不管自己并不具備達成理想的能力。

是以,相比起堅決要餓死自己變成一顆樹的英惠,敢于及時止損,離開前夫獨自撫養兒子,照顧被父母抛棄的妹妹的仁惠,更值得尊重。

畢竟,活着才有一切可能,這大概就是有了些許年紀的人所能保有的最後的浪漫和對生活壓榨的不甘心的怒吼了吧?!

素食者:活着才有可能扮演你喜歡的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