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芯觀點】中國內建電路進口首次同比下滑,透露出哪些信号?

【芯觀點】中國內建電路進口首次同比下滑,透露出哪些信号?

芯觀點──聚焦國内外産業大事件,彙聚中外名人專家觀點,剖析行業發展動态,帶你讀懂未來趨勢!

集微網消息,本月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1-2月進出口資料顯示,今年前2個月,大陸進口內建電路919.5億個,減少4.6%;價值4385.6億元人民币,增長16.6%。這還是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內建電路進口出現首次同比下降,是否可以從中看出一些信号?

1.國産替代見成效了嗎?

中美貿易沖突及随之而來的全球疫情嚴重擾亂了全球半導體産業鍊,缺芯問題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爆發,邁入2022年,缺芯格局仍難言終結,供需演變會更加複雜。

【芯觀點】中國內建電路進口首次同比下滑,透露出哪些信号?

市場、政策和資本的多重助力,中國芯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下遊的采購需求逐漸向國内轉移,為“國産替代”真正創造機遇。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內建電路産業銷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來到10458.3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設計業銷售額為4519億元,同比增長19.6%;制造業銷售額為3176.3億元,同比增長24.1%;封裝測試業銷售額2763億元,同比增長10.1%。

但是是否就能以前兩個月進口數量微幅下滑判定國産替代取得顯著成績?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目前國産替代的賽道,大多還是me-too的思路,用低價政策推市場。在高端通用領域的處理器、存儲器、FPGA、高端模拟晶片、GPU等領域的國産化率不到5%甚至低于1%。在半導體制造裝置、材料、EDA工具等方面差距也仍然十分顯著,28nm及以上制程的制造裝置約70%來自美國廠商,所用的零部件也有近50%涉及美國技術。

根據Gartner預測,目前中國在蜂窩基帶晶片和CIS、AP、智能卡等消費電子晶片領域已取得了約10%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未來三年,先進封裝也将取得這一成績,NAND存儲需要五年,而DRAM、用于電腦和伺服器的MPU、先進工藝、半導體裝置/材料/裝置零部件以及EDA工具等領域可能需要花上十年時間。

分析師預計國産晶片占比預計将從2020年的15.9%提升至2025年的19.4%,進展緩慢。為此,國産替代效應不會那麼快就能看到作用。愛集微咨詢業務部總經理韓曉敏分析認為,通常內建電路進口産品類别分為處理器及控制器、存儲器、放大器、變流功能子產品和其他等五大類,雖然1-2月的資料沒有公布明細,但是造成進口資料下滑的原因可能是處理器類别進口數量增長,一些價格較便宜的産品減少,再加上晶片價格上漲的因素,互相抵消之下就出現了數量下滑而總金額大幅上漲的情況。

2.景氣周期要出現反轉了嗎?

雖然緊缺狀況将持續到2022年, 但不會像2020年秋或2021年那麼嚴重,亦不會波及所有晶片。2021年中期,多種半導體供應出現緊缺,客戶不得不等待20-52周的時間,生産被迫延遲甚至停止,收入損失達數百億美元。德勤預測,到2022年底,晶片交貨周期将接近10-20周;到2023年初,行業将達到基本平衡。但是關于半導體景氣周期何時見頂的判斷充斥着越來越多的疑慮。

複盤終端市場變化,可以看到去年下半年開始“宅經濟”一定程度上退潮,消費類電子需求轉弱,記憶體、面闆驅動晶片、LED晶片等領域價格出現回落。中國信通院的資料顯示,2022年1月,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3302.2萬部,同比下降17.7%;國産品牌手機出貨量2565.2萬部,同比下降24.0%,上市新機型也有大幅下滑。

【芯觀點】中國內建電路進口首次同比下滑,透露出哪些信号?

愛集微咨詢研究總監趙翼指出,手機以及幾個關鍵的終端産品在過去一段時間出貨量、銷量都在下降,1、2月份也是傳統淡季,再加上去年各大手機OEM都囤了不少庫存,對相關晶片的需求不可避免會降低。例如産業鍊人士透露,包括OPPO、vivo在内的手機品牌已經下調了今年的出貨量預測,聯發科的手機處理器庫存水準從通常的100天左右增加至160-180天。

不過這也并非意味着景氣度見頂,台積電近日傳出第三季度将再度調漲8英寸成熟制程代工報價,12英寸成熟與先進制程在評估中;聯電也據傳要在與三星即将生效的新長約上提高報價,同時還宣布了在新加坡的28nm及22nm制程的擴産計劃。中芯國際剛公布的業績則顯示,前兩個月淨利潤同比增長94.9%。在“傳統淡季”,其業績能取得近一倍增長,可見晶片行業的高景氣度以及企業盈利的迅猛勢頭。

截止今日,有189家中國晶片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預喜比例高達七成,并且有13家公司業績出現數倍增長。韓曉敏表示,過去兩年的錯位和緊缺造成了缺芯,目前晶片緊缺的情況還在持續,隻是手機晶片下半年可能會部分緩解。

整體而言,消費電子領域缺芯狀況已出現緩解,但汽車、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缺芯仍在持續,晶片供不應求的狀态可能要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正如此前中芯國際CEO趙海軍所言,全球代工産業已從“全面缺芯”進入到“結構性缺芯” 。

3.香港疫情的影響?

2月份以來,香港和深圳的疫情持續更新,前者作為全球重要的晶片中轉地,後者作為國内電子資訊産業重鎮,疫情的影響都不能忽視。

據相關機構統計,2020年香港的貿易平均額占中國晶片進口總量的38%,可見香港在中國晶片供應鍊中的重要地位。2月份以來香港疫情持續更新,繼2月9日單日确診人數首次破千後,截至3月10日确診總數已超過55萬。是以前兩個月內建電路進口數量下滑或許也與此有關。

在從事半導體物流運輸服務的南冠物流工作的黎先生(Ace)告訴集微網,香港疫情的狀況讓大家始料未及,口岸通關異常艱難,半導體客戶的貨物傳遞也受到了影響,疫情爆發前通常2~3天可以從香港報關進深圳,現在需要5天以上。“由于防疫措施更新對物流造成較大影響,短期内對香港的進出口業務構成了一定壓力。跨境貨物需要層層消毒,跨境司機入境流程更為嚴格,自然拉長了物流時間。”他表示,“現在運輸的行情就是司機少、場地碼缺,導緻物流受阻,運費變動倒是不大。”

【芯觀點】中國內建電路進口首次同比下滑,透露出哪些信号?

黎先生提供的貨車消殺照片

Ace解釋,場地碼是針對某一個工廠或某一家公司的“通行證”,需要司機自行申報,每天都要進行核酸檢測,有了場地碼才能進行中港業務運輸和接駁。每台車達到接駁點至少要消毒半小時,現在司機都不能下車了。“目前已經出現晶片貨物堆積的情況,現在晶片交期本來就很緊,這樣一來周期就進一步拉長了。”

“疫情無情,每一箱貨物的運輸與傳遞,都是經過團隊的付出和負責。我們希望能共克時艱,與時間賽跑,将晶片盡早傳遞到客戶手中。”Ace強調。

結語

中國內建電路進口數量微幅下滑4.6%是個微不起眼的變化,但是對半導體産業而言,最大的挑戰可能是如何避免陷入這個行業為人熟知的漲跌周期。從曆史上看,每一次短缺過後都會出現一次供應過剩,導緻價格、收入和利潤持續下降。過去25年的周期波動幅度之大,如同一趟沒人願意主動搭乘的過山車!1996年到2021年,晶片收入同比飙升超過20%的情況至少出現了七次,而同一時期同比暴跌近20%的情況也達到五次,其中2001年的跌幅尤為驚人,收入較前一年狂跌近50%。

值得慶幸的是,半導體市場整體趨勢始終是向上增長,在社會生活各方面數字化轉型及“雙碳”需求的持續推動下,無論晶片是稀缺還是過剩,半導體收入在全球經濟産出中的份額仍将不斷擴大。至于拐點會出現在何時,則是對決策者和企業能否做出精準判斷的考驗了。(校對/Mik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