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區調查報告

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區調查報告

  根據公開的報道,自2007年起,淮南礦業集團開始開采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李家莊的煤炭資源,這是亞洲最大的地下深井煤礦之一。就在王娟一家所在的村子地下,每年有約五百萬噸的煤被開采出來。

  陸地成湖

  淮南十分之一土地沉陷

  王娟告訴早報記者:“過去,我們曾經聽說過别的村子發生過這樣的問題,但從沒想過這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在煤礦開工5年後,第一道裂縫出現在了他們家的地闆上,接着是牆和天花闆。随着沉陷繼續,村莊的許多耕地無法繼續耕種,他們的生活驟然發生變化。王娟的房子雖然還沒有垮塌,但是大李家莊絕大部分已淹沒在水面之下。

  “一開始,許多老人都不敢相信,好幾輩人住的地方,怎麼說沒就沒了呢?他們都跑去塌了的地方看。”她回憶。

  中國礦業大學的郭廣禮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礦山開采沉陷與控制及礦山采礦恢複的研究。對于煤炭開采引發的沉陷問題,他解釋說:“在地下煤炭被采出以後,開采區域周圍岩體原有的應力平衡狀态受到破壞,使岩體産生變形、位移和破壞;當開采的面積達到一定範圍之後,岩層的移動和變形将發展到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動、變形和塌陷,在采空區上方形成一個比地下采空區大得多的沉陷區域;也就是采煤塌陷區。”而大李家莊之是以會淹沒到水面之下,是因為像淮南這樣的華東平原區,地下水的水位淺,采煤塌陷下沉後的地表可能低于這個水位,就使得地下水露出地表,形成積水塌陷區;在雨季,降雨雨水向較低窪的塌陷區彙集,将進一步擴大塌陷積水區面積。

  在大李家莊,受影響的區域短短幾年内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多數村民在家裡開始滲水的時候就拆了他們的房子,為了彌補一點兒損失,他們不得不将拆下來的建築廢料以幾十元的低價賣掉。王娟說,後來,建築廢料一點兒也不值錢,許多人家幹脆就不拆了。那些少數沒有拆除的房子現在成了湖中的孤島。

  由于大規模的煤炭開采,淮南市近十分之一的土地發生了沉陷。《淮南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利用規劃》透露,2013年底,全市塌陷面積約220平方公裡,涉及27個鄉鎮,涉及居民31.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2.8%。這個規劃還說,随着今後沉陷範圍的進一步加大,2020年後,全市最終塌陷面積将達到687平方公裡,這大約是100個杭州西湖的大小。

  離鄉别井

  村莊共需安置近兩萬人

  大李家莊曾經是一個擁有大約1000名村民的傳統農業村落,地勢平整,村外是成片的稻田。站在如今空曠且垃圾遍地的村路上,王娟說:“我女兒原來就在家那邊不遠的地方上國小,以前這兒有商店,白天車也多,摩托也多。”但是現在所有這些都被淹沒在水下。

  地面沉降使村莊迅速衰落下去。包括王娟一家五口人在内,現在僅有大約20人仍舊居住在這裡,其他人已經舍棄了他們曾經居住的村莊,搬進了由煤礦公司修建的全新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中。但新樓房并不是免費撥付給村民,他們為此需要按照新房的面積支付一部分購房款。對于那些被淹沒的土地,按照安徽省的規定,煤炭公司也會每年支付一筆名曰“青苗費”的費用,以補償農民損失。

  當地政府統計,大李家莊所在的顧橋鎮,共有五個村莊、約13000人被安置到新房中,另外未來還需要再搬遷大約6000人。

  3年前王娟拿到了新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鑰匙。她的新家在距離大李家莊南部25公裡的地方。在那裡,幾十棟褐黃色外牆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被簇擁在村莊和國道中。失去了耕地的村民變成居民,不得不重新尋找生活的依靠。在新小區,當男人們外出打工時,有的女人和老人在小區裡擺上小攤,販賣雜物。小攤攤主王燕說,做點生意補貼家用總比在家待着好。但是她抱怨說,小區規模畢竟比不上城鎮,“每天賺不了幾個錢”。

  在大李家莊,王娟将她拿到的賠償和今後的生活開銷做了一些計算,她發現自己家每年從煤礦公司得到的約20000元賠償并不足以彌補他們失去耕地的損失。“孩子要讀書,另外,以後住在小區裡,什麼都要到市場上買了。沒有地,我們隻會越來越窮。”她嘀咕着。

  不僅僅是村民對現狀感到失望,當地政府也頗有微詞。

  顧橋鎮經濟發展辦公室的副主任王遠洋告訴早報記者,盡管煤炭公司是在顧橋鎮境内開采作業,但事實上這家企業隸屬安徽省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鎮政府幾乎無法幹預他們的開采。

  “按理說應該先征地再開采,但現在是 以租代征 ,對于補償标準,有的老百姓覺得過低。”

  生态修複

  1.7億美元項目剛開始

  中國于1966年出台并于2011年修訂的《煤炭法》規定,采礦者必須對塌陷、挖損進行複墾,将土地恢複到可利用的狀态。但不同的專家在接受采訪時都提到,這一規定在很多地方并未得到有效實施。對于土地複墾問題,淮南礦業集團相關職能部門拒絕了早報記者的采訪要求。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程建、李景春在論文中曾提出生物技術是解決地面沉降的方法之一。在種植如小麥和玉米等經濟作物前,土地首先将會排水并重新開墾,然後進行填充。最終,生态環境會變得适宜水果作物和大米生長,同時也适合豬、鴨等牲畜的飼養。然而,複墾土地是一項持續多年的項目,需要巨大的經濟支援,并且它的結果也是不确定的。因為如果過多的煤炭再次被開采出來,那麼土地就會再次沉降。而且,淮南的情況可能更加棘手。

  “對于塌陷不深的地方,可以采取回填的辦法,但是如果塌陷過深過大,就很難回填,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胡炳南說。

  世界銀行在2015年為這一區域共1.7億美元的生态恢複工程提供1億美元的資金,但他們稱目前項目剛開始,拒絕發表評論。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梁海林在《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中的研究顯示,在全國範圍内,煤炭如果以目前速度繼續開采下去,那麼到2020年,将有超過150萬公頃的土地沉陷下去,這相當于整個北京市的大小。

  為解決這一問題,安徽省級政府于2009年在淮南設立了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辦公室(簡稱沉陷辦)。該辦公室下設搬遷安置科、生态修複科等科室。另外,2013年初公布的《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規劃(2012-2020年)》中提到,當地政府将根據沉陷區具體情況來進行複墾。比如将大面積的積水沉陷區發展成為漁場或濕地公園等。

  然而,在淮南,沉陷辦綜合科主任孫權國表示,地面沉降的平均深度已經達到了六到七米,一些地區甚至已經下沉将近二十米,“并且大多數地區還在繼續沉降,修複難度很大。”

  喜憂參半

  行業不景氣或制約治理

  在大李家莊周邊的一些村子裡,村民們早已經将那些沉降的土地變為漁場。顧橋鎮政府的王遠洋說:“這是重新利用這些土地的最快最簡單的辦法。”另外,他們還準備引入水上光伏項目。不過在顧橋鎮,這一項目目前還在前期洽談階段。

  即使有其他土地複墾的`方法,政府也缺乏相應的資金。孫權國說:“相比于恢複廣大土地所需的資金,我們的資金非常有限,是以沉陷辦現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移民安置。”

  在2016年的全國兩個會議上,作為淮南市人大代表的該市x委書記沈強對媒體說,沉陷給沉陷區居民生産生活及淮南市城鄉經濟發展帶來沉重負擔,他呼籲要盡快據實核減淮南市采煤沉陷損毀無法恢複的耕地及基本農田面積,建立沉陷區綜合治理安置資金。

  在其他國家,比如美國,煤礦勘探者必須在獲得開工挖煤的準許前送出一份詳細的土地複墾方案,并為之後的生态恢複、土地複墾提供資金。

  而在國内,山西省的一些城市經過幾十年的高強度煤炭開采後被正式宣布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為了解決土地沉陷帶來的後續問題,2007年,山西省設立了“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來緩解煤炭開采所帶來的社會及環境影響,同時也要求煤礦公司改變開采煤炭的方法。但在2012年,煤炭價格開始暴跌,2014年,中國年産煤炭量到達谷底,政府出台了相關的稅收政策改革來減輕煤炭産業的壓力,山西随即停止了前述基金政策,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煤炭資源稅。

  在大李家莊,王娟是家裡的”一家之主”,她的丈夫李忠亮在一年前患了重病,無法繼續工作。像那些上了年紀的人一樣,李忠亮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兩個孩子身上,盡管他隻有38歲。

  李忠亮躺在躺椅上,兩隻燕子在他家客廳的天花闆上築了巢,王娟希望把它們趕出去,李忠亮卻不同意。“我聽說過燕子能帶來好運。”他說。

  煤炭行業的不景氣使大李家莊的地下開采也慢了下來。村民們注意到,到礦上去上班的人少了,村莊的沉陷速度也下降了。“不然你們記者現在來就看不到我們家了。”63歲的村民李光偉說。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統計,現在煤炭産業的利潤僅是2011年煤炭“黃金時代”的十分之一,超過90%的大型煤炭企業在2015年宣告虧損。

  淮南礦業集團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2015年底對該集團所出具的信用等級公告中說,這家煤炭企業2013年利潤下滑;2014年損失53億元;2015年前三季度損失接近20億元。淮南沉陷辦一位不願具名的從業人員表示,他們非常擔心由于煤炭企業的不景氣而使得未來的沉陷治理資金更加短缺:“萬一這些企業連給村民支付的耕地損失也負擔不起,政府壓力會更大。”

【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1.安徽地域文化調查報告

2.安徽地域文化調查報告範文

3.貧困區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4.采煤綜合治理推進會總結

5.全市開發區的調查報告

6.有關于安徽白酒市場的調查報告

7.工業區人才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8.福州馬尾區的相關調查報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