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講點大家聽得懂的→這是目前的最新戰報
3月9日,俄烏沖突進入第14天。英國國防部當天在推特上寫道,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在對抗俄羅斯現代戰鬥機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該部在最新情報中表示,烏克蘭“可能”阻止了俄羅斯“實作對空中任何程度的控制”。
也就是說,目前烏方仍然把控着制空權。

而烏克蘭陸地上的戰鬥還在繼續。英國國防部稱,基輔西北部的戰鬥仍在繼續,同時其他幾個烏克蘭大城市哈爾科夫、切爾尼戈夫、蘇梅等地仍然“被俄方包圍,并遭受猛烈炮擊”。
9日當地時間上午9點到晚上9點,俄方宣布再次啟動“安靜模式”,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等幾座大城市開通人道主義走廊,供平民撤離。
聯合國數字顯示,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已有超過200萬人逃離烏克蘭。知情官員說,其中一半是兒童。
俄烏圍繞人道主義走廊的争議也還在繼續。烏克蘭指責俄羅斯軍隊不停炮擊人道主義走廊,烏克蘭副總理韋列修克稱,8日隻有蘇梅和馬裡烏波爾的人道走廊短暫啟用,且後者因俄軍炮擊無法撤人。
俄軍則否認開火,并指認是烏方在阻撓平民撤離。據報道,俄官員還建議俄烏雙方設立熱線協調平民撤離,烏方并沒有做出回應。并且在俄方向烏方提議的10條撤出路線中,烏方僅确認了從蘇梅往西前往波蘭的一條通道,烏方繼續拒絕開啟所有撤往俄羅斯境内的通道。
8日,俄方表示已經運輸超過120噸人道主義救援物資抵達烏克蘭哈爾科夫州,運送過程由俄羅斯部隊全程護送。目前這批物資已經被分發到哈爾科夫州的各個居民點,主要提供給婦女、兒童和老人。
而在最激烈的戰局之外,華盛頓動作頻頻,始終吸引着世界關注。
美國總統拜登8日簽署行政令,宣布立即禁止美國從俄羅斯進口新的石油、液化天然氣以及煤炭。同時,英國政府也正式宣布,将在2022年底前逐漸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及相關産品。
同一天,歐盟委員會提議,歐盟國家今年将削減2/3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并且“在 2030 年之前”消除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總體依賴。這一深夜投放的“能源炸彈”給世界能源市場可謂重磅一擊。
周二,美國汽油零售價創下紀錄新高,每加侖汽油的平均零售價達到4.173美元。
世界能源市場劇烈動蕩,而美媒爆料稱,因為對美國的海灣地區政策不滿,沙特和阿聯酋都拒絕了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通電話請求。
拜登在講話中警告稱,接下來能源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美國天然氣企業不要趁機牟取暴利或進行欺詐……美國為這個決定付出了代價。
美國真的為此付出了代價嗎?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資料,去年美國進口的石油和成品油中隻有約8%來自俄羅斯,而歐洲每年從俄羅斯進口45%天然氣和25%原油。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認為,實際上禁止俄羅斯油氣進口對美英來說直接影響沒那麼大。美俄的能源貿易對美國來說九牛一毛,美國本身也是油氣生産大國,英國也有北海油田。美國這麼做的根本目的還是希望歐洲能跟進,因為隻有歐洲跟進,才能形成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真正打擊。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認為,美國這麼做能實作一石多鳥的戰略目标,首先利用烏克蘭危機達成歐洲與俄羅斯和解希望徹底破滅的結果,另外打破歐洲自身所反複推動的多極世界、安全防務戰略自主等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希望,而且還可以借此鉗制削弱歐洲的實力,近些年歐盟實力發展已經潛在影響美國在歐洲的主導地位。
歐洲在内外壓力下已經表态要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李海東稱,這個結局将讓歐盟内部迎來痛苦的轉型。歐盟接下來要從對俄羅斯轉向對美國的能源依賴,這意味着短期内歐洲可能會遭遇嚴重的民生、經濟乃至社會紊亂。而美國就是想要利用這次烏克蘭沖突一勞永逸地把歐洲經濟和安全都栓到美國的戰略軌道上,讓歐洲承擔痛苦,自己收割戰略成果。
對于制裁,俄羅斯發出警告稱,它将對西方制裁做出廣泛反應,會“迅速”讓西方在最敏感的地區感受到俄方的反應。
9日,美國副總統哈裡斯開始通路波蘭和羅馬尼亞,商量難民等問題,這是為了在制裁之外繼續進行外交施壓。可惜波蘭戰機事件給哈裡斯還沒開始的外交之旅蒙上了陰霾。
近日,美國國會議員敦促拜登政府從波蘭等其他國家向烏克蘭移交戰鬥機。波蘭方面對此積極響應,并提議移交其全部米格-29戰機到德國拉姆斯坦空軍基地,任由美國使用。然而五角大樓稱波蘭的提議“太冒險”,拒絕了這一提議。
原因很簡單,俄方已明确表示将攻擊任何攜帶武器進入烏克蘭的車隊,而一旦軍機從美駐德空軍基地飛往烏克蘭,極有可能被俄方認為是北約“參戰”的信号。華盛頓不想直接卷入與俄戰事的用意顯而易見。
另一個方向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繼續通過“視訊外交”展現自己要“抗争到底”。8日,澤連斯基通過視訊連線向英國下議院議員發表講話。外媒煽情地将這一次講話描述為“烏克蘭反侵略的精神象征”,将澤連斯基捧成“戰争英雄”。英國國防部長本∙華萊士表示這次演說的“威力将大得難以置信”。
英媒連篇累牍地報道了澤連斯基在演講中是如何引用莎士比亞的名言“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援引丘吉爾在同一個大廳裡發表的著名演講《我們将戰鬥到底》的話,等等。
但他們甚少提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澤連斯基在演講中呼籲“英國政府給予烏克蘭更多幫助”。
這不是澤連斯基第一次對美西方發出微弱的抱怨。
3月4日,澤連斯基釋出視訊講話時表示,北約目前為烏克蘭所做的隻是通過自己的采購體系為烏方提供50噸柴油。“我不知道,北約組織能夠保衛誰以及是否有能力保衛北約成員國。”
2月25日,當時澤連斯基指控西方丢下了烏克蘭,讓其獨自面對俄羅斯。“我們隻剩下我們自己了。有誰願意與我們一起作戰嗎?說實話,我沒看到有人願意。有誰願意向烏克蘭保證一個北約的名額?說實話,每個人都很害怕”。
對于澤連斯基的呼籲,美西方的反應則是裝聾作啞。
在8日接受美媒最新采訪時,澤連斯基表示,願意對俄羅斯承認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問題進行對話,并找到讓這片領土如何存續的妥協方案。
這是沖突發生以來,烏方首次承認在烏東地區有尋求妥協的可能性。
但同樣的,這樣的降溫表态被西方媒體輕描淡寫地略過去了,因為他們隻需要澤連斯基“抗争到底”的宣誓。
華盛頓正在用對烏克蘭不停的軍援和金援,用對俄羅斯一波接一波的制裁,讓俄烏沖突的戰線繼續拉長,最後華盛頓設想的結局是烏克蘭人民付出血的代價,歐洲社會付出錢的代價,而他們自己則笑到最後,“坐收漁利”。
#俄羅斯烏克蘭危機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