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戰争後世界格局走向與終極警示

作者:君言君議

烏克蘭與俄羅斯之戰争開局時,明君寫了《俄烏戰争的性質及其後果預測》一文,被某些粉絲怒對,但現在看來,在北約不敢直接幹涉的情形下,結果正在驗證本文的預測之準确。

事實顯然,在俄軍掌握烏克蘭制空權的條件下,歐美的軍援隻會增加俄羅斯的武庫品種,而歐洲雇傭軍進入烏克蘭也隻能成為俄羅斯空軍轟炸的對象而已。

那麼,烏克蘭”中立化“、”去軍事化“之後,這場烏克蘭戰争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其影響程度如何?

從美俄角度,這場烏克蘭戰争似乎是一場”被需要“的戰争。雙方是不是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呢?

歐美與俄羅斯的戰略均衡點

烏克蘭是俄羅斯陸路、水路進入歐洲”橋頭堡“,軍事占領烏克蘭達成了俄羅斯在歐洲的戰略安全訴求的基本目标,也穩定了國内的基本盤。盡管其付出的代價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彌補,但不管怎麼說,目标達成了。

對于美國,對烏克蘭多年的全面滲透,直至引起戰争爆發,一方面,驅動資本從歐洲回流美國,另一方面,進一步離間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的關系,尤其是能源關系,鞏固北約基本盤,這兩個目标也基本達成。

由此可見,烏克蘭再次”附屬“俄羅斯,将成為歐美與俄羅斯博弈的戰略均衡點。如果不在這裡達成戰略均衡,除非俄羅斯崩盤,或者北約解體,或者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或者核戰爆發。短期看發生這些事情的機率極小。

然而,即使在烏克蘭“中立化”的情況下,俄羅斯與北約的結構性曆史沖突依然存在。

更嚴重的問題是政治經濟上的戰略脅迫

烏克蘭”中立化“雖然成為歐美與俄羅斯的一個安全戰略均衡點,但這隻是限于軍事上,而在經濟上由于歐美與俄羅斯的全面”脫鈎“,這種人為經濟”撕裂“,已經嚴重傷害了西方文化的二個基本理性。

其一,通過商品交易,達成共赢的商業理性。許多西方公司即使在俄羅斯掙錢,也毅然決然地撤離俄羅斯,甚至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樣的企業也要撤出俄羅斯,如此殺敵800,自傷800的模式,還有什麼商業理性?

其二,對于歐美境内的俄羅斯人的财産,進行封凍和沒收,這就違反了資本主義社會”私有财産神聖不可侵犯“的社會經濟與倫理的底線!道德理性失去了底褲。

如果仔細研究人類現代戰争的發生,大多數開始于這種經濟”斷裂“與封鎖。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要襲擊美國”珍珠港“呢?難道日本人不知道這個舉動是個勝算不大的冒險?

因為從1938年後,美國對日本的經濟制裁逐漸更新,直到經濟全面禁運。日本的石油供給線失去了,隻能面臨着兩個選擇,要麼投降,要麼與美國一戰,控制石油通路,維持帝國戰争的戰略資源供給。日本選擇了與美國的殊死一搏。

現在美國對俄羅斯采取的政策類似于二戰時期對待日本,采取了資訊戰(切斷網際網路----包括金融結算網絡)和資源戰(能源禁止進口),構成戰略脅迫。

這種戰略脅迫到底會招緻俄羅斯的多大反擊,以及對俄羅斯的長期影響,現在還無法評估,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将鼓勵俄羅斯在未來的軍事行動上更加無所顧忌,或者說願意冒更大的風險。

伊朗在中東與俄羅斯在歐洲,顯然不是一個量級的戰略博弈。

下一步圍繞着烏克蘭難民、烏克蘭與北約成員國邊界的軍事糾紛肯定少不了。如波蘭、羅馬尼亞等。

美俄都不會選擇戰略被動,因為戰略被動意味着等待衰亡。下一步,俄羅斯在分化歐美關系、促進北約解體上定會謀劃一個”珍珠港“。

如果說”北溪二号“的失敗,直接引緻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那麼,俄羅斯的下一步嘗試,肯定不是能源問題、融入歐洲了。

如果說,烏克蘭不是俄羅斯的難題,而政經經濟上對其全面制裁才是難題,那麼波蘭或者北約成員國成為”珍珠港“,就成為未來美國最大的難題。

因為,在歐美政治經濟戰略脅迫之下,烏克蘭的平靜将很快讓俄羅斯感覺到,咄咄逼人的北約神話,隻會讓俄羅斯漸漸衰亡,正如歐洲中世紀末期,有上帝無處不在的咒語,就不可能出現文藝複興一樣!

俄羅斯人很快就會意識到,自蘇聯解體以來,幾代上司人夢寐以求地融入歐洲,最終都以戰争形式而”夢斷廊橋",根本原因就是那個“北約神話”。

如果歐美不主動放松對俄羅斯的政經“斷鍊”式制裁,這個世界很快就會進入到“俄羅斯崩盤”與“北約神話”破滅之間的博弈選擇。

世界變局才剛剛開始。

1939年,希特勒襲擊波蘭是歐洲二戰的開始,而日本襲擊“珍珠港”才是世界二戰的開端。

世界即将進入到“俄羅斯生存”與“北約神話”之間二選一的難題。

請原諒明君在此的冷酷分析。

俄羅斯與北約的總決戰

從國家主權角度,如果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争是非正義之戰,那麼歐美對俄羅斯的經濟超限戰也難有正義之言。

這種戰略脅迫隻會助長更大的冒險。美國之是以敢如此對待俄羅斯,肯定抓住了俄羅斯的某些緻命軟肋。

明君仔細分析,似乎就是兩點:

其一,俄羅斯經濟占世界經濟的2%,歐美對俄羅斯的經濟戰争顯然是不對稱的,歐美犧牲很小的代價就能抑制俄羅斯經濟的發展。但俄羅斯經濟不發展并不意味着無法生存。有充足能源和食物的俄羅斯不可能在歐美經濟制裁下短期出問題。

其二,普京已經70歲了,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制裁情況下,如果内部出現挑戰者,或者顔色革命,期盼俄羅斯崩盤的可能性增大,但是PJ是不可能犯卡紮菲、薩達姆之類的錯誤的,況且俄羅斯有着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的戰略縱深。

盡管這兩點确實客觀存在,這隻是意味了在未來的10年内,俄羅斯與北約的總決戰必然到來。

軍事沖突和經濟增長的終極秘密

大家知道,俄羅斯與周邊國家、乃至整個歐洲存在着曆史上“說不清、理還亂”的積怨與仇恨,這些因素導緻俄羅斯鄰國抛棄俄羅斯,選擇歐美作為自己的安全附身符。

還有一個現實原因,就是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的衰退,中國古人言,“人窮了,身在鬧市也沒有親戚”,對于與俄羅斯相鄰的國家及其人民,當然願意投入到富裕的西方懷抱,此為人性使然也。由于俄羅斯的軍事實力還在,故這些國家和人民選擇北約作為保護傘自然順理成章。

這裡不能僅僅歸結于美國的挑撥離間,而是曆史仇恨與現實經濟衰退共振的結果。波羅的海三國2004 年加入北約與歐盟後,更成為歐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 。2005 ~ 2007 年,拉脫維亞 GDP 平均增長率超過 10. 9%,愛沙尼亞超過 8. 9%,立陶宛也在 8. 4%以上。

這些對烏克蘭怎麼沒有吸引力呢?

俄烏這場戰争,似乎讓我們深入到對“國家安全”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艱深思考之中。

有人批評俄羅斯這麼多年,都是在以犧牲經濟增長的方式,追求大國的絕對安全,是蘇聯大國心态和思考模式在作怪。問題是如果大國周邊總是發生軍事沖突、爆發種族沖突,一國經濟又如何能蓬勃發展?

但是,曆史上有某些軍事沖突恰恰促進了本國經濟增長和繁榮!而且曆史上那些興盛崛起的大國,都是在主動或被動的軍事沖突中讓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竟然出現了軍事勝利與經濟增長都同步發展的局面!

于是,明君在此提出了一個亟待我們正視和研究的課題,就是“戰争經濟學”,如何把戰争的危機,轉化為一個國家曆史發展的巨大機遇,即戰争不僅沒有造成經濟危機,反而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富裕!

在此,明君需要申明一下,明君并不主張,發動非正義戰争,試圖發戰争的災難之财。

即使在你不主動挑起戰争,或者說遵循不參與、不發動非正義戰争之下,戰争的存在和被動地加到你頭上,也是在所難免的。

在經曆一戰、二戰後,那些西方大資本卻在持續強大,就昭示着,一種利用戰争危機,推動資本、技術、産業革命的“惡”之力量。

按照黑格爾的辯證觀點,“善”讓人類存在着,“惡”才是推動人類曆史進步的力量源泉!戰争是人類最大的“惡”,利用戰争之“惡”,推動經濟增長反而是更為底層的而社會運動邏輯。

如此來反思俄羅斯,就會有如此奇怪的提問,這些年打了幾次大戰,俄羅斯上司人為什麼沒有把經濟“打”上去呢?反而把經濟打下去了?

是以,打戰更要算經濟賬,老美如此丢臉地從阿富汗撤軍,就是因為一算經濟賬,這是個巨大的賠本買賣,是以無論如何也得甩掉包袱。

故此,故此,烏克蘭戰争給我們的終極啟示是,打戰必須促進經濟增長或者起碼經濟上不要賠本,因為如果把經濟搞成大出血,國家安全也就是沒有太大意義。

因為,即使通過戰争,讓國家好像絕對安全了,但貧窮最終會導緻自己的老百姓都想方設法逃離這個國家。對于貧困者而言,國家安全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 類似對于一個流落街頭、正在餓飯的流浪漢,你囑咐他要注意人身安全,他會覺得你的話有道理嗎?

大概是因為俄羅斯富饒的土地和資源讓他們再窮也不會成為餓飯的流浪漢,是以追求“絕對安全”才有了充足的理由。而且誰也無法預料,打完這場戰争,俄羅斯經濟會繁榮起來?誰也不知道。

是以,把戰争做成一門經濟增長和富裕的生意,乃是獨門絕技也,雖然這裡面有很多“黑厚學”的惡毒因素。這個真的需要系統、深度的研究。

這也許是當下烏克蘭戰争給我們的最大的警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