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靜系再次出售徽商銀行股權 接盤方背後浮現鼎晖身影

作者:大摩财經

在中京彙商銀行和紅杉股權糾紛結束之際,東建國際(0329.HK)正在尋求接管Jing持有的彙商銀行的全部股份。在東建國際的背後,國内PE巨頭鼎益投資和東方證券、建銀國際等金融機構的出現。

7月5日,東建國際宣布,已于7月2日與中京新華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簽署意向書,東建國際或其指定實體(包括但不限于最高人民法院基金)拟收購,中京新華拟出售惠商銀行不超過19.77億股股份。意向書的期限為6個月。

日前,中京新華社還宣布,董事會已于6月25日同意與東建國際達成協定,出售彙商銀行全部股權。

據東建國際稱,中國京信計劃出售的1,977萬股股票包括潛在的收購,但潛在的收購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實作。這也意味着,此前已轉讓給紅杉控股、目前處于訴訟狀态的彙商銀行5.06億股内資股票,也納入了交易計劃。

6月25日最新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京新華通過直接參股母公司和多家下屬實體,投資餘額92.31億元,持股比例為10.59%(含内資股2.25億股,H股12.46億股), 占中京新華總資産的58.53%。

2019年和2020年,彙商銀行的淨利潤将分别為98.19億元和95.7億元。中京新華獲得的投資收入分别為14.04億元和10.55億元,占其收入的絕大部分。

中京長期以來一直是彙商銀行的最大股東,但決心從2019年開始這樣做。2019年8月,中京新華社宣布以121.5億元人民币将彙商銀行股權出售給紅杉控股,但由于雙方存在付款糾紛,該交易于2020年6月暫停。

當時,中京系統通過中京新華、中京四海等持有彙商銀行19.77億股,其中中京四海持有彙商銀行國内股5.06億股。不過,中京在中京四海51.65%的股權在交易終止前已以18.82億元的價格傳遞給紅杉,此前雙方已提起互相訴訟,中京部要求紅杉退還中京四海51.65%的股份,該股權已完成工商業變更, 紅杉已當機中京新中國彙商銀行2.25億股股份,以追回資金。

東建國際此次收購彙商銀行股份,能否打破中京與紅杉股權轉讓糾紛的僵局,以及能否改善彙商銀行長期存在的治理問題,推動徽商銀行加速回歸A股,市場頗為關注。

東建國際是誰?

中京新華的母公司是中京實業集團創始人、浙江高仲原,小時候随父親在奧地利生活,然後作為海外華商回國做生意,并在本世紀初在城市企業重組中嗅到了商機。2007年,中京實業集團與紅杉共同通過中京四海投資彙商銀行共同出資,此後中京實業集團子公司中京新華、中京四海通過增資、轉讓等方式增持彙商銀行。彙商銀行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後,中京新華社進一步增持二級市場,最終成為彙商銀行的最大股東。

作為彙商銀行的最大股東,中京部與彙商銀行管理層早就存在沖突,在徽商銀行退A上市問題上一再發生沖突,導緻彙商銀行從2015年開始一直緩慢回歸A股。目前,受中京系統與紅杉股權轉讓糾紛影響,彙商銀行A股發行計劃已延長至2022年6月29日,即一年後。

紅杉控股近日公開表示,中晶之是以想出售其在徽商銀行的股份,是因為"中京新華收購彙商銀行股權的大部分資金來自融資,而彙商銀行的股利不足以支付高額融資利息"。中京新華為了要求彙商銀行全息,利用大股東的地位,在彙商銀行公司治理中無處不在,并通過各種報道對彙商銀行管理層不斷施壓,但一直未能解決中京新華在徽商銀行股權低分紅和融資高利息颠倒過來的問題。"

根據中京新華社最新的跟蹤評級報告,其2020年底的總債務将為29.92億元,其中約20億元将在2022年到期。截至2020年底,中國京信華流動資産達20.98億元,其中貨币基金4.41億元,其他應收賬款20.49億元。

此次想收購新買家持有的晶品系統東建國際,專業從事股權、債券投資等資産管理業務。東建國際的前主要股東是東方證券和建銀國際,新成立的JZ投資基金成為去年10月以來的最大股東,東方證券和建銀國際是第二和第三大股東。東建國際沒有透露JZ投資基金的背景細節,但達摩金融指出,東建國際董事會的投資數字很差。

東建國際現任董事長是焦樹閣,又名焦震。現任鼎益投資總裁賈先生于今年3月出任東建國際董事長。此外,東建國際另外三位執行董事之一的魏斌是鼎益投資的進階合夥人,鼎益投資自去年10月起擔任執行董事。

焦振坐在東建國際,手在市場悄悄持有彙商銀行股權,是否要理順彙商銀行長期存在的治理問題,幫助彙商銀行回歸A股,讓市場也有期待。

"報告"冷杉

中經系統與紅杉就徽商銀行股權轉讓發生糾紛後,雙方沖突一直沒有解決。

紅杉控股起步于服裝,轉型後向新能源锂電池等多元化産業轉型,并涉足金融投資,在資本市場頻頻頻襲。但幾年折騰下來,冷杉系統的潛在風險也在不斷積累,受锂電池利潤下降的影響,冷杉系統的核心上市平台冷杉股份(600884。SH)去年公布了十年來的首次非盈利虧損。

2020年6月,紅杉宣布收購LG化學偏光片,提升上市公司業績。同年年底,紅杉控股董事長鄭永剛回歸紅杉控股,彰顯了重整上市公司的決心。在過去的一年裡,紅杉的股價從低谷上漲了近300%,這是由于LG收購了化學偏振片業務。

不過,杉木收購的LG化學極化晶片業務屬于成熟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不明朗,市場不乏争議。就在7月3日,紅杉控股發表聲明,指控鐘京新華及其董事長高中忠在雙方發生糾紛後就紅杉收購LG化學極化片等事項作出"虛假報道","故意引導證券監管部門、案件審理法院、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企圖影響紅杉股份的國際并購, 定向發行等資本運作、法院判決、銀行信貸、上市公司股價等。"

根據紅杉控股的一份聲明,2020年收購LG化學偏光片後,鐘景新華在去年下半年向證券監管機構和相關金融機構報告:"紅杉股份首次向LCD偏光膜生産線搬遷,冷杉股份營運存在重大風險;

紅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冷杉在LG化學極化晶片業務并購中與相關政府和企業在産業資本合作中的并購,均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相關資金安排完全符合與相關方的協定,不存在違法行為, 非法和不合規。"針對虛假舉報,相關部門在了解事件背景和真實情況後,與紅杉溝通,對業務表示同情、了解和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