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何振新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何振新與妻子肖平

何振新(1916-1966),江西省永新縣人,是建國少将。

1931年加入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紅六團第十七師第51團副排長、湘川省第2軍區第2師幹部旅政治委員會、紅六團第十七師第49營教官、八路軍第120師第717旅政治幹事、 第359旅第4隊政治委員會(組長蘇偉),湖南人民抗日救世軍第1支政治處處長(陳洋歐組長,政治委員會李偉),中原軍區第359旅第717團政治委員會(團長劉海),西北野戰軍第2旅第359旅政治部部長(郭鵬司令員, 徐國賢,政治委員會李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第5師政治部副委員長、政治委員會委員長徐國賢、何家源。

1949年12月起任新組建的第22軍第9軍第25師政治委員會委員(劉振石)、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炮兵系副主任、政治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副院長、 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政治委員會、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副政治委員會委員(1966年)。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這是什麼屬性?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傅兆楠太太帶着孩子

何家遠(1917-1977),江西省贛州市人,1961年晉升為少将。

1931年加入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湘縣蘇維埃政治安全局偵察員、紅軍第6軍政治安全處偵察兵、第18師第52團連長、八路軍第120師第717團第3營指導員。 一名營教官、一名營長、一名第8路軍南1旅營長、晉嶼軍第2野戰旅第359旅副總參謀長(參謀長于寶仁),西北野戰軍第2旅第359旅第718團團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第5師副師長(師長徐國賢,政委李偉)、政委(徐國賢,師長)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新疆軍區騎兵師師長、政治委員會主任、和田軍師師長、軍區騎兵第7師師長、中共阿爾泰土地委員會一書記、軍區司令員、南疆軍區副司令員、 北京進階軍事學院學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副總司令(1960年),新疆軍區前線司令部司令(中印自衛隊反擊)司令,南疆軍區司令(1962-1964年),新疆軍區司令部參謀長(1965-1968年),福州軍區司令部參謀長(1975年)。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秦光遠少将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秦光遠上校和夫人劉興中校

秦光元(1913-2002),湖北省紅安縣人,1964年晉升為少将。

1931年加入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紅四軍野戰醫院醫生、分院醫務主任、紅四軍醫務主任、衛生部副部長、八路軍第129師第770團衛生隊隊長、旅醫務處處長、 旅部部長、延安醫科大學學員、延東軍區衛生部政委、東北野戰軍第9縱隊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後勤部衛生部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第四野戰軍第21兵團後勤部衛生部政治委員會、兵團後勤部副政治委員會、中南軍區工兵部隊後勤部政治委員會委員、 武漢軍區文化學校政委、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會委員(1962-1978)。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袁還百合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開國功臣和他們的家人(55)

袁也李和他的妻子羅加

袁伊犁(1899-1976),湖南省東口縣人,建國少将。

1924年第二期就讀于黃埔軍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幹事、國民革命軍(北伐)第4軍獨立團副營長、第11軍第24師(南昌起義)營長、廣西龍州警察後備旅參謀長、龍州起義第1營營長。 和紅軍司令員号。第8軍第1縱隊參謀長(何家榮上尉,政委潘玉明),紅七軍第20師第59團團長(政委張毅),中華民族解放先鋒軍部隊部部長(李昌上尉),時任八路軍山東縱隊長, 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部訓練部長(周春泉校長,政委李佩南),山東縱隊第1旅獨立支隊長(劉濤),山東清河軍區(後改稱渤海軍區)第8路軍參謀長(楊國福司令員, 政治委員會)荊曉存),第二副司令兼參謀長(第一副司令員龍書進),渤海軍區司令員(荊小村,張偉),軍區第7師司令員(政委李滿村),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司令(政治委員會第5周), 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官兼參謀長(第一副司令員徐世友),華東軍區海軍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一副司令員林遵)。

新中國成立以來,曆任東海軍區副司令官兼參謀長、司令員、政治委員會委員(1951-1952)、海軍東海艦隊政治委員會委員(1955)、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1955-1965)、漁業部副部長(1960年),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海洋專業組組長(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