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2008年, 坐落于湖南韶山的偉人遺物館建成開館。在“風範長存”常展區,一件顔色泛黃的白色棉質睡衣占據了一個獨立展櫃的位置。

這件偉人穿了二十年的睡衣,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工作”到七十年代,層層疊疊地打了73個更新檔。

最後實在是到了無法正常使用的地步,才終于被替換下來。

在老一輩革命家的邏輯裡,其中意義并不僅僅是愛惜物力、物盡其用而已,執政是掌控,但更是考驗,前方還有建設新中國的任務,絕不能失去了清醒的頭腦。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那件著名的睡衣

這件睡衣誕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出自北京市東交民巷雷蒙服裝店王子清師傅之手。一開始,這應該是普通得不能更普通的一件衣服:白色苜蓿棉質地、适合春秋兩季穿着的夾層,在左右适合揣手的位置做了兩個大口袋。主人對這件睡衣應該是很滿意的,這一上身就穿到了1971年。

現在再看這件睡衣,本來的白色已經因為陳舊而發黃,領子全部換過,最驚人的是更新檔的數量:負責保管的部門曾經專門辨認過,容易磨損的衣袖、手肘、下擺等位置都用更新檔修補過,有的地方甚至一層摞一層,總共打了73個更新檔。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根據偉人身邊從業人員的說法,其實這件睡衣穿到十年的時候,領口、袖口、肘部幾個位置都已經出現了破洞。那句著名的民諺——“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大概并不是随口編來隻顧押韻的,衣服的三種狀态加起來一共九年,通常情況下,一件衣服穿個十來年就真的到極限了。

當時,中南海服務處負責清洗衣物的人員已經多次建議“換換新的吧”,因為他們在清洗的時候都不好出力拉拽,擔心力道稍大一點,衣服可能就順着破洞撕開了。當時負責這一塊事務的是偉人的生活衛士兼理發師

周福明

,他認為洗衣房的同志說得有道理,便找了個晚飯時間向偉人提了這事。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本以為小事一樁分分鐘辦好,但偉人卻并不同意,認為國家尚處困難時期,“發的布票很少”,身邊的很多從業人員都還穿着更新檔衣服,自己更沒有必要搞特殊。

最終,這件睡衣被送到總後被服廠,由一位姓劉的師傅縫補。這位老師傅很有經驗、手藝又高,找了同色布料補上去,不仔細看居然看不太出來。大家對此都很滿意,此後補了又破、破了就再補,這件衣服竟然頑強地撐了二十年。

直到1971年,面料越來越脆弱,已經到了不敢用力搓洗、稍不留神就裂成大口子的地步,偉人才終于同意更換。

随後,這件衣服被登記入庫,直到偉人逝世一年之後,整理偉人紀念堂展出物品的時候才再度被拿出來。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遺物館展品的來龍去脈

1977年,位于北京市的偉人紀念堂曾經展出過部分家居物品,但為期并不長。随後,這些物品一度被送往中國革博供展出使用,但革博的空間和庫房都有限,是以也有一部分陳列在

豐澤園

故居内。

中央警衛局在清理這些舊物之後,認為最好有個全盤接收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儲存,他們意向中的地方有韶山、延安和西柏坡。

最終,幾經周折,這批舊物的歸宿被定在了

韶山

。當時韶山方面的态度是:偉人年輕時留下箴言“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現在讓這些舊物回歸故鄉是最好的歸宿,同時,這對于辦好當地的展覽,也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1990年10月,中央警衛局正式向中辦呈送相關請示,并得到了中辦的同意。北京和韶山雙方随即指派專人,開始着手辦理這件事情。那時不比現在,有滿地的快遞物流公司可以代勞,況且這批物品也不适合交給他人代辦。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管理豐澤園故居的從業人員親力親為,木箱自己做、麻袋草繩紙屑泡沫等材料全都自己準備,為了保證安全,還聯系了廣安門車站派出所協助運送。11月6日,交接工作正式開始。

這批家居物品被從南房倉庫一一搬出來交割,現場由一人負責核對清單,兩人負責依次提取物品,另一人負責進行介紹并錄音存證;韶山方面的從業人員則負責清點編号,确認後封裝并上鎖。

據資料記載,移交到韶山的舊居物品共計六千四百餘件,其中一級文物20件,二級文物85件。

11月底,這批展品通過鐵路運輸抵達韶山,又經曆了多年的清點整理,最終,其中的千餘件展品出現在偉人遺物館,向公衆開放參觀。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日常生活的“不講究”

在已經向公衆開放的博物館中,反映偉人日常起居的展品并不止這睡衣一件,他那種不刻意追求享受、更不搞特殊化的個人習慣,可以說已經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偉人遺物館展出的物品中,還有三瓶牙粉和秃了毛的牙刷。對于現代人來說,牙粉已經是相當遙遠、頗為陌生的東西。

其實,用牙粉清潔牙齒是早年湖南的習俗之一。其中使用的牙粉并不是工業産品,實質是谷殼燒完之後剩下的白灰,這種灰含有大量的鉀元素,又是堿性物品,是以被用來清潔牙齒。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建國之後,偉人依然按習慣使用牙粉。衛士長

李銀橋

曾幾次勸他改用牙膏,他卻答複說“我不反對你們使用牙膏,畢竟生産出來就是為了用的”,至于自己,還是願意按照舊習慣走。

真的等到了全國每個人都用上牙膏了,那就是牙粉被淘汰的一天,到那時候自然就不會再舍近求遠去用牙粉了!

據偉人身邊的從業人員回憶,整個五六十年代,他沒有添置過一件新衣服。關于穿這方面,他的态度始終如一,隻在意“簡單和适合自己”,并不費心去計較新舊。

即使現在再看他遺留下來的衣服鞋襪,除了應付場面的外套之外,往往都是帶着更新檔的。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他從年輕時便養成了穿長筒襪的習慣,襪底磨破了就剪開,加一層新的襪底再接着穿,這樣一雙襪子可以頂很多年。但是時間長了,襪子的高筒部位不可避免地松動,常常會滑落到腳踝上、容易露出更新檔。

在會見外賓等正式場合,萬一“露餡”那可就是不大不小的插曲了。

是以偉人身邊的從業人員漸漸養成習慣,時常提醒他注意收腿,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句暗語——“家醜不可外揚”。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美國作家、《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

埃德加·斯諾

曾經回憶過關于這位偉人的生活細節,認為“在他身上,保持着一種鮮明的農民色彩”。

比如為了保持精力集中,他非常喜歡喝茶,而且愛喝熱茶濃茶;喝完之後,他會很自然地把茶葉掏出來吃掉,完全不介意對面坐着的客人是誰。他認為茶葉就像青菜一樣,含有對人體有用的營養,全都吃掉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他平時使用、幾乎離不開的搪瓷茶缸,也都滿是撞擊痕迹、鏽迹斑斑。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不拘小節背後

關于這些生活細節上的“不講究”,偉人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曾經在不同場合說過類似下面的話——“我節約一件衣服,前方戰士就多一發子彈”、“現在國家還窮,不能開浪費的頭”、“穿裡面别人看不見,我不嫌就行”……

這大概就是曾經曆經生死、見慣大風大浪的人的氣魄和胸襟,“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這個世界上值得去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把生命虛耗在享受上未免就有些眼界不寬了。

但除此之外,或許還有更深一層“以史為鑒”的意思。他也曾經說過“我們可不能像

李自成

進北京”,李闖王進了北京城就變了,貪圖享受而放棄了一開始的目标。但作為新中國的建設者,保持住清醒的頭腦是必要的。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在《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商朝的末代帝王

帝辛

,原本天資聰明,又是著名的大力士,總之,談不上是一個很糟糕的統治者。

但是有一天,他忽然下令,要使用象牙來制作筷子。太師箕子看到這個苗頭,感到憂心忡忡,因為一旦使用了高檔的象牙筷子,必定不會滿足于粗陶做成的餐具,吃飯用的食材也必定會走向山珍海味,接着衣着、宮室……,欲壑難填,越來越多的享受都會接踵而來。

箕子對此事的評價是“吾畏其卒,故怖其始”,果然沒過多久,酒池肉林什麼的就都來了,從曆史教訓來看,這就是“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在偉人看來,在經濟有所發展的時代仍然能夠限制自己、不去追求物質享受,顯然比條件差的時候“客觀條件所限”不去追求享受更加困難。然而,唯其困難,才更需要努力去做到。

毛主席的睡衣:穿了二十年,打了73個更新檔

結語

這件偉人的睡衣至今仍是博物館裡的重量級展品,不僅在于它反映了一代偉人的生活細節,更凸顯出那個時代背景下無比清醒的自我認識、真正純粹的理想主義,如果和這些比起來,精緻的物質享受确實就顯得淺薄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