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倫敦交易所為“妖鎳”修改規則:獨家透視背後的大國金融博弈

作者:觀察者網

金融市場永遠都是大國博弈的舞台,中國企業青山控股日前遭遇的世紀大逼空,為此寫下了最新的注腳。

随着俄烏沖突的爆發,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尤其是和俄羅斯相關的商品就開啟了動蕩模式。

國際原油價格一路從90美元漲到最高140美元,而小麥期貨價格更是短短兩周翻倍。

不過比起金屬鎳,上面的漲幅就不太夠看了。

倫敦交易所為“妖鎳”修改規則:獨家透視背後的大國金融博弈

英國LME交易所

周一,倫敦LME交易所的鎳期貨合約一天上漲74%,從3萬不到漲到5萬,周二更是一路飙升,一度突破10萬的價格大關,兩天漲了接近4倍。

在這個驚人的漲幅下,一則青山控股在交易所被外資收割,巨虧數百億的消息不胫而走。

而到了周二晚上,事件出現了巨大的反轉,LME交易所宣布周二交易廢棄,更是宣布了暫停交易,延期交割,設立漲跌停等制度,把針對中國企業的制度漏洞堵得嚴嚴實實,一套組合拳就把白天虧得全補了回來。

是不是聽着非常神奇,過去從來是西方又當選手又當裁判收割中國企業,可是這次,一家英國的交易所居然公開拉偏架,幫助中國企業?

雖然事件并未塵埃落定,今天老何先趁熱打鐵,來給大家複盤下事件的背景,和這背後的大國金融博弈。

1、青山飛來橫禍

老何先從事件的空頭,中國的青山控股集團說起。

截至目前,青山控股集團沒有公開回應此事,表示正在整理相關資訊,會做統一說明。

雖然沒有承認,但青山也沒有否認。

結合青山實業董事局主席項光達對外表示,“老外的确有些動作,正在積極協調;青山是家優秀的中國企業,倉位和經營都沒有問題”,我們可以基本認定,青山就是當時的空頭,也就是浮虧百億的那方。

倫敦交易所為“妖鎳”修改規則:獨家透視背後的大國金融博弈

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青山集團這個名字,不過,這公司可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妥妥的行業巨鳄。

中國作為鋼鐵大國,不鏽鋼産量占據世界的60%,而青山則占據了其中的1/3,是中國最大的不鏽鋼生産商。

同時青山還是中國鎳王,2021年的鎳産量達到60萬噸,占據了全球的1/5份額,是新能源産業的重要玩家。

新能源和鋼鐵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正是鎳這個資源把他們串到了一起。

無論是對于锂電池,還是不鏽鋼,鎳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是以青山集團很早就開始投資海外的鎳資源。

對于手持鎳資源的青山而言,除了自己生産不鏽鋼和锂電池的部分,剩下的去做套期保值,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根據現有資料,青山的純鎳開采和生産成本大概在8000美元一噸,而在LME鎳價到達18000美元時,青山開始開了空單做套期保值。

也就是說,等到了到期交割時,一旦鎳的價格高于18000美元,那就按照市價賣出鎳的現貨;如果低于18000美元,那就按照18000美元的價格将鎳運到LME交割。這樣看下來,青山保底賺每噸賺一萬美元,是不是非常的完美?

但是這裡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青山的鎳因為主要要用來煉鋼和做锂電池,是以鎳精礦基本都是先做成鎳鐵和高冰鎳,而LME交易所的交割産品則是鎳闆。雖然它們的價格大緻是同步的,但嚴格來說并不是同一個産品。

既然不是同一個東西,那青山要拿什麼去交割呢?

其實青山完全可以自己生産符合交割标準的鎳闆,但是青山目前沒有這麼做,原因其實很簡單——沒有必要。

相比自己從印尼的礦山開采,生産出來後千裡迢迢的運過去,俄羅斯的現成鎳闆價廉物美,又符合傳遞标準,還距離倫敦近,萬一要傳遞也友善運過去。

青山于是買了20萬噸俄羅斯的鎳闆,然後就在LME開了對應的空單,想着進退都沒啥壓力。

然而這一切的完美計劃都被突如其來的俄烏沖突所打破。

随着俄烏沖突的爆發,LME也随大流宣布抵制俄羅斯,直接把俄羅斯的鎳開除鎳籍,表示不再認可其為可交割材料。

這時候,交易的另一方浮出了水面。

由于當事人自己沒有承認,我們暫且稱其為某個來自瑞士的國際巨頭。

人家在礦業界的地位,就相當于索羅斯在外彙界的地位,屬于呼風喚雨的級别。

在我們過去說高盛的節目中提到,在巨頭眼裡,誰最近做了什麼大買賣從來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礦業巨頭發現,一邊是中國青山買了20萬噸俄羅斯鎳,一邊是LME有人開了20萬空單,完美的對上了。

而因為這個變故,青山一下子從套保變成了裸空,還是巨額的裸空,敏銳的巨頭立馬嗅到了血的氣味。

一般的賣空是指,手裡有現貨的人,在看跌價格的前提下,先把貨賣了,等便宜再買回來的操作。

而所謂的裸空,是說我目前手裡沒有貨,但是我看跌價格,那我就可以在市場上先開一單空單,約定到期我可以用這個價格賣給你。

如果到期價格真的跌了,我可以從市面上買來便宜的貨,賺這個差價。但萬一我猜錯了,未來市場價高于我約定賣出的價格,我的對手一定會要求我交貨來賺差價。

這時候一般有兩個選擇,一是去市面高價買貨傳遞,而另一種則是和買家約定,我付你差價,咱們就算兩清了。

總結一下,裸空相比套保少了實物的托底,成了一個徹底的投機買賣。

青山現在就面臨了這個情況,鎳價漲得越高,自己的賬面虧損就越多,因為現在自己能交割的貨沒了,現在自己生産也趕不上3月份交割,這不就一下子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嗎?

要解決這個問題,隻有兩個辦法,立馬去買現貨,或者趕緊期貨平倉,而無論那種方法,都會導緻鎳的價格大漲。

趁你病要你命,對于國際巨頭來說,既然看穿了你的底牌是必須買,那我果斷就得來幫幫場子,反正我又有貨又有錢,先你一步把價格擡上去,到時候不管青山選哪個辦法,都是你虧得越多我賺的越多。

說幹就幹的巨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瘋狂拉高鎳的價格,直接兩天拉了接近四倍,即便家大業大如青山,賬面浮虧數百億也夠難受的。

是以說瑞士為什麼懶惰而富裕,中國人勤勞卻不富有,人家點兩下滑鼠,幾秒鐘賺走我們幾百億,他們能不富嗎?

幾十萬噸的鎳,多少民工搬運啊,裝載啊,都是辛苦錢血汗錢,但是沒用啊,抵不過人家點點滑鼠來錢快,這波屬實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2、坐莊天堂LME

介紹完對壘雙方,本次事件中還有一個角色不容忽視,那就是交易所。

LME作為全球最大的金屬交易所,按理就應該是一個客觀中立的交易撮合中介,但LME這個裁判顯然并不太客觀中立。

從制度設計上來說,相比正常的會員制交易所一般隻有一類或者兩類會員,LME則分了五類會員制度。

而這五類會員中它隻負責對第一類會員的監管,對于剩下的四類會員,基本屬于愛幹嘛幹嘛的狀态。

無論是客戶和經紀人對賭,還是想要隐藏自己的持倉,隻要不通過交易所主機撮合,自己私下成交,就可以實作隐藏自己的目的。

說白了,LME這套制度的出發點,比起保護投資者和打擊市場操縱,不如說是故意打造了一個不透明的市場,讓大鳄在其中呼風喚雨,成為了冒險家的樂園。

倫敦交易所為“妖鎳”修改規則:獨家透視背後的大國金融博弈

既然LME就差明說“你想坐莊請随意”,那自然就有人來吃這個螃蟹,而日本住友就是這個吃螃蟹的人。

日本住友作為一家超大型集團,業務涵蓋金融、貿易、冶金、機械等各方面,控制了全球大量的礦産資源,一度位列世界五百強第22名。

1987年開始,公司旗下操盤手濱中泰男操縱LME銅價,在接近10年的時間裡獲益不菲。因為他每天交易額都占了當天整個市場的5%以上,被稱為“百分之五先生”。

按理說這麼明顯的坐莊行為,LME也該管管吧?但是面對大量的舉報,LME多年以來就是置之不理。

就這樣到了1995年,濱中泰男已經控制交易所銅倉單的90%以上份額。

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倫敦,錢都讓日本人賺了,歐美這麼多年為何無動于衷呢?

不是因為他們沒辦法,而是他們在找機會幹一票大的!

看着羊已經肥了,早就盯上他的索羅斯們開始蠢蠢欲動。

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首,羅賓遜老虎基金等一票基金和歐美大金屬公司決定抱團,集中發力,在LME針對住友的持倉瘋狂砸盤。

住友知道來者不善,依然決定正面硬剛,雙方你來我往,一開始不分勝負。

但随着LME突然宣布決定對住友操縱銅的行為進行調查,事情開始急轉直下,銅價一路暴跌,歐美财團大獲全勝,住友不僅吐光十年的利潤,更是一把倒賠了40億美元。

即便明眼人都看出在拉偏架,LME總裁David King還為自己辯護,表示住友商社不是交易所的會員,是以我們不便過問其内部事務。

翻譯成人話就是虧錢都是你們自己活該,反正我們一點責任沒有。

可以看出,LME從來就不是一個公平的交易所,現在看似對你公平,隻是因為你這個肥羊不夠肥。

而這次青山集團正是一個合适的大肥羊,LME自己改了規則,讓青山露出破綻,讓資本覺得又能搞一波大的。

然而這時候資本才發現,劇本的後續發展似乎不太對勁。

周一鎳價大漲後,LME立刻修改交割規則,表示可以延期交割——修複了買家想打時間差逼空的BUG。

周二鎳價大漲後,LME直接拔了網線,表示交易不算數——修複了保證金沒有上限的BUG。

更絕的是,當天晚上,拔了網線後LME直接說,還要暫停未來兩天交易,讓我上線一個漲跌停制度。

隔壁莊家看這架勢,肯定一臉懵逼,30年前吃日本人時,可不是這麼玩的呀?說好啥都不管,要管也得是和我打配合,怎麼親自下場拔網線,當我的豬隊友了呢?

等等,漲跌停?這個名字我怎麼在某東方大國聽說過,但這裡不是英國嗎?

這時候大家才發現,LME這個全球80%金屬交易的發生地,早就不是資本家呼風喚雨的主場,而是換了顔色。

3、身在倫敦心在北京

我們把視線倒回2012年。

當年,香港證券交易所宣布以166.73億港元全資收購LME,這也是LME成立135年以來第一次易主。

港交所為什麼不搞參股,或者控股,一定要全資收購呢?

我們看看當時LME的股權結構——當時的第一大股東是摩根大通,占股10.9%,第二大股東則是我們熟悉的高盛,占股9.5%,剩下持股較多的基本都是歐美投行。

就像我們上周說過的SWIFT那樣(詳見:被踢出SWIFT後,盧布暴跌20%!俄羅斯出手了),看似大家一人一票,但是最後就變成了隻有歐美說了算。

LME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金屬交易所,占據了全球80%的金屬交易份額,如果港交所隻是股東,哪怕是大股東,隻要高盛、摩根還有股份,他們總會想盡辦法施加影響力,最終鵲巢鸠占,讓你花了錢入股但是卻毫無存在感。

是以港交所才下了決心,哪怕付出高一點的代價,也要統統請走,徹底控制LME的話語權。

基于這個判斷,港交所給了高溢價和全現金收購的條件,可以說是放手一搏。

為了湊錢,港交所先是配股70億,然後發了40億可轉債,最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帶頭組團,借給了港交所剩下的60億,才勉強湊足收購款。

面對這個無法拒絕的條件,歐美投行們高高興興的投了贊成票拿錢走人,讓LME成為了港交所的全資子公司。

倫敦交易所為“妖鎳”修改規則:獨家透視背後的大國金融博弈

時任港交所總裁的李小加評價,這是“百年不遇的機會”。

現在看來,老何不得不說一點都不過分。

随着大陸通過了國安法,現在香港可以說牢牢地控制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港交所的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是香港政府,而LME則是港交所的全資子公司,換句話說,LME是由中國控制的一家企業。

是以,LME後面的動作是不是就不難了解了?

随着LME宣布取消所有3月8日當天的鎳交易,瑞士人點滑鼠的戰果全都不算數了。

我們再回憶下,前面青山實業的表态提到的“正在積極協調”,是不是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我們根本沒想和老外協調,而是在和國家彙報協調。

4、為何一片叫好

神奇的是,這個拉偏架的操作,尤其是幫中國人的操作,根據西方一貫套路,早就應該一片譴責抗議了。

但這次老外似乎不僅沒有覺得有問題,甚至還拍手叫好,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其實邏輯也很簡單,由于瑞士人吃相太難看,這次LME拔網線,不僅幫了青山,其實幫了幾乎所有人。

這裡老何給大家盤點一下邏輯。

要知道LME作為一個期貨和期權的交易所,是屬于保證金交易,也就是并不用付全款,這在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放大了潛在的損失。

比如鎳的期貨保證金,你的經紀商給你定了20%,如果全倉參與看漲,那麼價格上漲20%你就翻倍,反之下跌20%就虧光。

但是這次的行情,兩天之内翻了接近四倍,也就是說你即便保守到用買股票的辦法不加杠杆看跌,也會在兩天内不僅虧得精光,甚至還倒欠經紀公司三倍本金。

問題來了,經紀公司問你讨錢,你自然兩手一攤,我在你這虧光了已經夠慘了,你居然還火上澆油問我讨債?

回憶下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當時因為負油價,在中國銀行參與的客戶損失慘重,中國銀行還試圖問爆倉的人追讨倒欠的錢,要不是監管部門及時介入,恐怕别說要錢了,銀行客戶經理的命估計都懸。

然而經紀公司不僅不像中國銀行家大業大自己虧得起,更關鍵的是他們連自己要虧多少都算不清楚。

因為目前市場上看跌的人都虧光了,想要平掉他的空單就需要開一單反方向的多單,也就是看漲。

而交易是需要對家的,既然看跌的人都死絕了,也沒有人當冤大頭在現在看跌,是以這個看漲的單子因為找不到對家,為了成交隻能擡價,價格隻能繼續飙漲,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更要命的是目前LME鎳的倉單90%都在一家手上,是不是瑞士人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隻要他不抛,市場上就永遠有價無市,價格隻會繼續一飛沖天,所有看跌的客戶和他們的經紀商都會破産,并欠下天文數字的債務。

而那個唯一的赢家看似也不是赢家,因為他賺的錢都是别人虧的錢,但是别人都拿不出來,紙面富貴沒有任何的意義。

如果這個赢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希望通過這個金融戰場去獲得一些戰場外的其它利益,那麼價格自然是越離譜越好,因為對于這個錢,能賺多少是多少,這裡賺不回來,别的地方找補呗,肯定是穩賺不賠。

你是穩赢了,但把别人的鍋都砸了,接下來還要不要玩?

是以LME拔網線,除了那位大鳄,所有人都是赢家。

結語

對于事件的後續,老何做個不負責任的預測。

雖然LME沒有說明可以延期交割多久,但是從目前取消了周二交易的前提來看,青山基本已經不可能出現巨虧了。

接下來的事态發展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交割時間能拖多久。

如果交割時間能拖半年以上,這樣青山可以輕輕松松的自己去搞到交割的貨源,無論最後的成交價是多少,反正我8000買18000賣,妥妥的一噸賺1萬,也就是20億美元利潤入手。

如果交割時間不能拖太久,那麼這也可以作為青山和對手方的談判籌碼。

畢竟現在交易所也算半個自己人,既然這次瑞士人得罪了所有人,如果你配合,那大家還有的商量,如果你真的想把大家一鍋端了,那大家掀桌你也得不到任何的好處。

你不是想硬拉把所有人拉爆嗎,現在交易所有漲跌停,你想拉四倍,按照每天10%漲幅,需要三周每天拉一個漲停,難度遠比一天大多了。

如果還頭鐵,同樣持倉了90%以上,當初我調查日本住友操縱市場,現在我也可以調查你操縱市場。

是以面對現在這個遠遠偏離市價的價格,要打下來其實并不困難。

這次的案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中國企業想要出海搏殺,純靠自己的力量還是不行的,關鍵時刻還是得靠黨和國家保駕護航。

國際礦業巨頭都是身經百戰的,甚至規則都是他們定的,比如一邊突然取消俄羅斯鎳的交割資管,一邊突然對你多逼空,裁判員運動員一起上,完美配合,就是搞你,虐殺沒商量。

又比如前年的TIKTOK事件,美國說你不安全那就是不安全,說讓你強賣就得強賣,微軟恰好就适時出現當和事佬接盤,是不是一模一樣的套路?

要是放在過去,哪怕被這麼明搶了,指不定我們還得反思一波,是不是我們不夠和國際接軌,是不是我們沒有遵守當地規則,是不是我們天天窩裡鬥才沒有掌握話語權。

然而這些都是自欺欺人,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當資本需要收割你時,什麼理由都可以找出來,如果沒有話語權,那就隻有挨打的份。

而這次LME拔網線的操作,屬于給那些反思怪們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國際金融大棋局,除了掌握資源定價權,我們也要掌握規則制定權,隻有自己掌握規則制定權,才有資格讓别人悶頭反思!

版權聲明

本文系使用者獨家授權釋出風聞社群的稿件,轉載請聯系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