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閩台手牽手 蘭花翩翩舞

作者:海峽網

初春的南靖閩台融合發展(蘭花)産業園陽光明媚,一排排蘭花綠油油、香幽幽。經過多年發展,在一批台資蘭花企業的示範帶動下,南靖蘭花從野生稀缺走向規模化種植。如今,南靖蘭花正搭乘“電商快車”,成為蓬勃發展的富民産業。

張德胥(右)向蘭友介紹種蘭技術。

台農助力,佳蘭走出幽谷

早上8時許,南靖縣台資農業企業瑞德蘭園已經開工,“80後”青年林偉中一手傾斜花盆,一手将其毫發無損移出。“不錯!”蘭園負責人張德胥豎起大拇指,“分盆、施肥、殺菌,你都學會了。”

半個月前,平和縣國蘭愛好者林偉中“登門拜師”,張德胥開始手把手地指導。“南靖蘭花産業之是以發展得快,離不開技術加持。”張德胥說。他的父親張瑞發,是第一批到南靖種養蘭花的台農之一,作為接手蘭園的“台二代”,張德胥覺得自己有義務傳承和普及台灣的先進養蘭技術。

南靖山水秀,幽谷佳蘭香。“這裡山多林密、雨量充沛,特别适合養蘭,境内有八大類上千種野生蘭花。”張德胥介紹,因出了很多名蘭佳品,古代南靖就被稱為“蘭陵”“蘭水”,其所産的蘭花品種好、色彩豔、花香幽、變異多,“就像一座‘蘭花天然博物館’”。

然而,南靖寶貴的蘭花資源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有效開發。過去當地農民多是上山挖野蘭,或在自家菜園種上幾棵,用麻袋論斤賣,價格極其低廉。轉機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初,随着兩岸交流合作的逐漸升溫,南靖終于迎來了蘭花産業化發展的契機。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一批台農前來投資蘭花産業,他們帶來了先進的栽培技術,引發了一場“蘭花種植技術革命”。

“那時,南靖花農都是把蘭花栽在土裡,極易爛根。後來我們向當地花農普及‘三改技術’,即改搭斜網為平網、改種土為鵝卵石、改種在地面為架上。”張德胥抄起一棵根系茁壯的蘭花介紹,“這樣種出的蘭花易生根、結頭、發芽,運輸20多天後還能成活。”

台農帶來的組培技術也讓當地花農眼前一亮。過去南靖種蘭靠的是母株繁殖,一年僅發二三苗,而采用新技術隻要提供兩盆蘭花,兩年即可培育出近兩萬株新苗。“這些技術簡單實用,效果立竿見影,花農們愛學而且學得很快。”張德胥說。

與此同時,石斛蘭、豹文蘭等100多個台灣蘭花新品種以及現代化的管理經驗也逐漸引進,養蘭的經濟效益明顯提升,這大大促進了當地花農的積極性。

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南靖蘭花産業發展迅猛,已成為當地農業支柱産業之一。截至目前,已形成3個蘭花村、3個蘭花示範園,共有蘭花種植戶2800多戶,擁有墨蘭、寒蘭、春蘭和蕙蘭等九大類1000多個品種,全縣年産蘭花9000多萬株,産值達15.5億元,已成為大陸名列前茅的蘭花集散地之一。

閩台手牽手 蘭花翩翩舞

在牧蘭倉蘭園裡,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與蘭農聯合直播帶貨。

融合發展,形成規模效應

剛過去的春節,南靖縣“蘭花花”批發店出售的“醉美人”出盡了風頭。“由于品種稀有,4000盆在一星期内銷售一空。”盤點今年的年宵花收入,店主高小琴喜上眉梢。

“醉美人”是近兩年台農王耀宗從台灣引進的新品。1999年,王耀宗創辦了南靖閩台天農蘭業有限公司,多年來他獨自一人負責引進、種植、銷售等多個環節,常感分身乏術,産值一直難以提高。而本地蘭花商高小琴雖擅長市場營銷,但出售的品種老舊,同質化競争激烈,導緻銷量低迷。2012年,兩人一拍即合:王耀宗負責品種引進與技術指導,高小琴負責種植與成品蘭花的銷售。

合作後,王耀宗把引進的“埃及豔後”“醉美人”“黃金美人”等10多個蘭花新品種,毫無保留地提供給高小琴,還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控制大棚溫度、濕度,如何用先進的儀器測水質等。如今,高小琴已開了兩家分店,年銷售額500多萬元,比合作前翻了五六倍。

合作成就的不隻是高小琴的事業,王耀宗也大大受益。他不僅可以放心回到台灣挑選新品種,蘭園面積也從6畝擴大到36畝。“今年我還計劃擴産8畝,已向南靖縣農業農村局申報設施補助100萬元。”

同樣與台農成為“共同體”的,還有山城鎮西邊村的蘭農張清彬。在他的蘭園裡,一株株狐狸尾蘭半懸空中,紅的、黃的、白的……五彩缤紛,美不勝收。“這些狐狸尾蘭是向台農許傳輝買的,色澤豔、香氣濃,市面稀有,消費者很喜歡。”單憑這一品種,張清彬去年就淨賺10多萬元。

而許傳輝也樂見其成,将用料施肥、防治病蟲害等方法傾囊相授。他說:“就像‘魚幫水,水幫魚’,大家一起提升品種的名氣與市場佔有率,融合發展才能成就更大的蘭花産業。”

這種融合發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對南靖蘭農極具吸引力。據悉,在當地20多家台企的帶動下,單是南靖豐田鎮東方村,就有近一半人口從事蘭花産業,已經形成了“培植+電商+現代物流”的産業鍊,蘭花年産值達3.5億元。

大陸出台的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以及當地政府的貼心服務,大大助推了兩岸蘭花産業的融合發展。“‘農林22條措施’很給力!”許傳輝告訴記者,自南靖閩台融合發展(蘭花)産業園成立以來,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每年給産業園的台企500萬元資金補助。“這樣我們就更有條件搞研發創新,在拓展内銷市場方面好好打拼。”許傳輝說,随着栽培規模擴大,他建立了1200平方米智能溫室大棚,獲得了17萬元資金補助。

電商賦能,營銷不斷更新

時間已是晚上8點,南靖縣山城鎮涼意漸起,夜幕低垂,而劉閣蘭花有限公司依然燈火通明。員工們正忙着用水苔包裹蘭花根部。這些蘭花當晚都将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南靖電商崛起,既釋放了蘭花産業新動能,也為閩台合作開辟了新路。

張德胥是劉閣蘭花的供貨商之一。“以前我們靠外地客商批發或線下實體店銷售,現在有100多家電商來基地拿貨,不僅銷售管道穩定,銷量還比以往翻了一倍。”張德胥說,他的蘭花80%以上通過電商銷售。

王耀宗也見證了南靖蘭花線上營銷的爆發式增長。“我們每天都有500到1000盆蘭花銷往電商平台,銷路比以前更廣了。今年主推的文心蘭‘夢香’系列非常好賣。”

在劉閣蘭花公司,記者看到裝修一新的直播間一字排開,18名主播輪流上陣,在淘寶、拼多多、京東等多個平台上進行直播。公司有7家台灣供應商,去年公司訂單量100多萬件。

“因為蘭花具有非标準品屬性,通過網絡直播,‘粉絲’們不但可以直覺地了解到每盆蘭花的生長狀态,還能通過與主播的互動交流,掌握蘭花品種、品名、特性、種養注意事項等,打消他們‘愛蘭卻不會種,是以不敢消費’的顧慮。”公司營運經理張旭東向記者透露了南靖蘭花在網上不斷“漲粉”的秘密。

在南靖,大批青年嗅到了商機,踴躍“觸電”蘭花産業。目前,南靖縣共開展蘭花電商從業人員專題教育訓練1200餘人次,建立蘭花專業網絡營銷隊伍200多支,開辟網上蘭鋪5000多家,年網絡銷售額超過5億元。

南靖縣副縣長簡偉翔介紹,今年南靖計劃投資3.35億元,建設蘭花電商産業園項目,進一步提升電商産業與蘭花産業的融合發展水準,讓兩岸以蘭花為“媒”,“融”出美麗經濟。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