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緻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最怕濕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别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幹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三溫暖天,又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幹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你平時是否有這樣的疑問,總是感覺疲憊乏力,容易大便不成型,肥胖,睡眠多夢,舌苔白膩、黃厚怎麼辦?
今天給大家解釋一味對寒濕、濕熱都能用的中藥,它就是——茯苓。

氣味:甘、平、無毒。
歸經:歸心、肺、脾、腎經。
主治:胸脅逆氣,心下結痛,口焦舌幹,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
《本草發明》利竅而益肌,厚腸而開心(保護胃腸黏膜,甯心安神),調營而理衛,上品(無毒)仙藥也。
慈禧長壽食茯苓:
傳說慈禧太後最常吃的一種食物就是茯苓糕。茯苓糕味道好,且健脾甯心,很适合老年人和脾胃虛弱的朋友,而且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可見,茯苓糕是慈禧太後能長壽的原因之一。
茯苓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稱茯苓主(治)胸脅逆氣,安魂養神,利小便,可延年益壽。傳說慈禧太後老年時得了心疼病,日夜煩憂,生怕自己活不成了。有人勸她向香山法海寺的老方丈求醫。慈禧派人請來老方丈,方丈向她進獻了自己親手制作的圓餅數枚,告訴她說:“人生在世不求仙,五谷百草保平安。此餅乃是老衲所采茯苓所制,名曰‘茯苓餅’,有養生健身之奇效。”從此,慈禧太後經常進食茯苓餅,不僅很少犯心疼病,而且頭發也由白變黑了。
蘇東坡與茯苓餅:
曆代醫家及養生學家都很重視茯苓的延年益壽之功,唐宋時服食茯苓已是很普遍的事情。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就很會做茯苓餅。他曾指出,做茯苓餅“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為餅食之,日久氣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訣”。據說蘇東坡年已六旬還有驚人的記憶力和強健的身體,這可能和他常吃自制的獲笭餅有很大關系。
用藥貼士
舌光滑無苔,陰虛口幹、氣虛下陷者不宜服用,服用前最好向有經驗的中醫醫師咨詢!
文中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本文旨在為讀者進行中醫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個人醫學診斷和治療,僅供參考。具體用藥及疾病問題請詳詢醫生。
#中醫來了##快問中醫超能團##健康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