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會客廳 | 石化行業應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作者:中國石化報

主持人:記者 戴安妮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其中,“有序”一詞值得關注。企業如何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煉化執行董事、黨委書記,茂湛煉化一體化上司小組副組長吳惜偉:“雙碳”戰略是一項長期、艱巨、複雜的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通過簡單地下任務、攤名額實作。去年底,有的地方實施了“一刀切”措施,不僅影響企業生存發展,也給人民正常生活帶來很大幹擾,這種行為實不可取。

對此,我建議要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刻認識到“雙碳”工作不光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平衡發展的綜合性問題。尤其在一些相對欠發達的地區,更要科學平衡好減碳和發展、轉型和安全的關系,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進“雙碳”戰略落地,切忌搞“一刀切”、運動式“減碳”。

要加快推進符合現代産業發展要求的項目進度。實施“雙碳”戰略既不能影響能源和産業鍊供應鍊安全,更不能影響人民群衆正常生活。為保證新舊産能平穩過渡,國家應堅持“先立後破”原則。首先大力鼓勵和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加快對一些工藝先進、技術領先、節能低碳、項目的審批進度。要從源頭上杜絕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的投資建設,但不能對新項目搞“一刀切”不審批,在此基礎上有序淘汰現存的落後生産能力,保證産業政策調整對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不産生較大的影響,這是符合當下中國發展實際的路子。

要堅持目标導向促進企業轉型更新。加強對重點行業和企業的能源管理,采取獎懲、限制等措施引導企業開展節能技改,采取國内或國際先進的節能工藝與裝置,加快淘汰落後技術,提高能效水準。對一些傳統行業,要求企業确立分階段節能目标,引導企業對發展結構進行科學調整,并為企業節能戰略可操作性提供資金和政策扶持,促進企業實作節能減排目标的同時增強核心競争力,建構企業發展和綠色轉型雙赢局面。

要加快推進石化行業集約式發展。石化行業是能源消耗大戶,也是國家實施“雙碳”戰略落地最重要的領域之一。走集約式發展道路,建設高度集中的石化産業區,是推動石化工業高品質發展必須堅持的方向。

主持人:為了助力國家實作“雙碳”目标,中國石化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大力發展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等。對此,有何看法和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孔凡群:CCUS技術是大陸實作“雙碳”目标的關鍵技術。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勝利油田二氧化碳氣驅實驗室和萊113區塊CCUS全産業鍊示範基地,對CCUS技術給予高度認可,并強調“要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提升能源供給品質、利用效率和減碳水準”。目前,大陸CCUS項目整體處于工業示範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研發周期長、投資規模大、營運成本高、整體效益低等問題,僅靠企業自身驅動,難以短時間内實作CCUS規模化、産業化發展。

是以,建議盡快把CCUS納入碳交易市場,明确企業的碳排放權和碳交易價格,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收益。将CCUS納入國家重大低碳技術範疇,探索設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專項扶持資金,支撐技術疊代更新。參考新能源産業發展路徑,制定相關财稅政策,在财政貼息、企業所得稅、增值稅、金融等方面給予優惠,推動CCUS規模化部署和商業化發展。

主持人:在“雙碳”目标下,能源化工行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中國石化如何在實作“雙碳”目标的程序中,滿足經濟社會對石油化工産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集團公司技能大師,茂名石化首席技師、公司工會副主席(兼職)張恒珍:目前,大陸能源碳排放占碳排放總量的80%左右,實作“雙碳”目标,能源企業責任重大。能源企業面臨着外部環境不确定因素較多、行業競争加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加速等多重困難,企業發展資源環境限制加劇、要素成本上升、結構性沖突日益突出。

鑒于此,建議科學調整化工行業能源消耗總量統計範圍。對石化行業采用基準線法發放碳配額,統一排放基準線,實作獎勵先進、鞭策落後的目的,調動石化企業實施節能降碳的積極性。出台碳中和相關促進政策,并在财稅政策和用地政策上給予相關企業支援。持續推動産學研合作創新,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進技術創新、産品創新,推進以市場為導向、技術中心為載體、産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優勝劣汰發展綠色産業,實施産業叢集和工業園區綠色化循環化更新改造,整合取消一批不達标工業園區,倒逼産業體系向高端智能發展,産業鍊向後端延伸。

主持人:除了以上這些聚焦能源企業的舉措,有何面向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專家張明森:法制保障必不可少。2015年1月1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以來,環境公益訴訟主體擴大,案件類型趨于多元,法規制度逐漸健全,大陸環境公益訴訟取得長足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建議進一步明确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可訴範圍。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的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态行為的内涵予以明确,重點将長期存在違法行為、短期難以消除影響、後果十分嚴重的情形作為公益訴訟的主要對象。進一步明确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前置程式。增加訴前通知程式、行政機關勤勉執法等對公益訴訟的限制措施,對已完成整改并獲得政府部門驗收的情況,建議不再立案受理或可中止訴訟程式。加大對環境公益訴訟組織的監督力度。規範公益訴訟行為,確定公益訴訟的公益性得到彰顯,堅決防範通過濫訴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對打着公益旗号謀取個人利益的公益訴訟組織要制定相應的懲治辦法。

全國人大代表、中韓(武漢)石化煉油二部班長馬少斌:實作“雙碳”目标,除企業轉型更新、科技進步外,全民參與也必不可少。公衆對碳達峰碳中和的認知已基本普及,但低碳行動還有欠缺。實作“雙碳”目标,必須培植公衆參與意識,引導全社會形成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公衆參與的有效機制,通過機制保障各類倡議落實落地。

我建議,一方面有序推進垃圾分類立法立章。做到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逐漸從鼓勵倡導轉向立法立章,設定配套的專職管理機構,從機制制度上保障垃圾分類有效推行。另一方面,持續倡導綠色生活觀念、生活方式。節約資源是源頭減排的重要措施,要大力倡導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培養公衆綠色生活意識,從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氣和資源回收利用入手改變生活細節。同時,引導公衆改變傳統消費結構。建議參照電動汽車補助政策,把倡導鼓勵變成實惠,對低碳行業供給端采取稅收和貸款上的優惠扶持,建立公衆的碳足迹積分管理,對群眾消費端采取實惠的補貼政策,以多元化的靈活機制引導群眾走向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