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6歲女學霸,帶火了一條賽道

作者: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作者丨楊繼雲

來源丨投資界(ID:pedaily2012)

楊璐菡是誰?

前不久,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進行了一項創舉,他們将一顆豬心髒移植到57歲患者大衛·貝内特體内,術後3天患者身體狀況良好。這是人類數十年來尋求使用動物器官移植挽救生命的重要一步,背後離不開衆多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楊璐菡及其聯合創辦的eGenesis生物技術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這位36歲的女科學家,先後畢業于北京大學和哈佛大學,深入研究所學生物基因編輯、器官移植技術,并在這個領域獲得了世界矚目的突破。2017年,楊璐菡回到杭州創辦了啟函生物,獲得了紅杉中國、禮來亞洲基金等的投資。

這是一條絕對前沿科技的賽道,也是VC/PE眼中的醫療新風口。從2021年起,十多家基因編輯公司完成融資,例如啟函生物、正序生物、博雅輯因、希諾谷生物、瑞風生物、貝斯生物、銳正基因、邦耀生物、新芽基因等等,背後出現了一衆投資機構。科學家、創業者、投資人正在共同探尋人類生命的新出口。

人類首例轉基因豬心髒移植手術

背後是一位女科學家

這是具有曆史性突破的一刻。

至此,人類曆史上首例轉基因豬心髒移植人體手術完成。盡管他們還需密切監測患者體内是否有排斥迹象,但這至少說明,基因編輯的動物心髒可以在人體内正常工作而不會立即被排斥。

将豬心移植到人體,屬于“異種器官移植”,和普通的心髒移植手術相比,豬心移植最大難點不是手術本身,而是獲得符合要求的豬心。這往往存在兩個難題,第一是免疫排斥,不同的物種之間各有一套獨立的免疫系統,出于自我保護特性天然的排斥對方;第二是攜帶毒素,例如豬的基因本身攜帶内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s),會引發疾病。

據悉,此次手術使用的豬器官來自美國的再生醫學公司Revivicor。這顆豬心髒經過了基因編輯,以避免大的排斥反應出現——通過基因剪切技術修改了10處基因:6個利于人體易于接受異種器官的人體基因,3個引發人體免疫排斥的基因;一個促使豬心過度增長的基因。

而這項技術的突破,還離不開eGenesis生物技術公司的貢獻,這家公司的背後是一位36歲華人女科學家楊璐菡。

36歲女學霸,帶火了一條賽道

1986年,楊璐菡出生在四川的一個小縣城,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會計師。父母工作都很忙,從小到大,楊璐菡最常被人誇贊的就是努力上進,她曾說,“就是不想讓他們操心”。15歲那年,楊璐菡以峨眉山市中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成都七中,并從高二開始加入生物競賽隊伍。

她與生命科學就此結緣。或許是因為很感興趣,也或許是因為天分所在,楊璐菡用一年的時間,自學了所有生物系大學生和研究所學生的課程,并在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金牌,由此順利進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08年,楊璐菡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并在那裡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她的導師George Church博士被譽為天才科學家,在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同時擔任教授,也是美國工程院和美國科學院的院士,在現代生物學領域屬于權威般的存在。他們共同研究基因組測序、資料分析、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工程、個人基因組學等。

科研之外,創業之路自2015年開啟。在那一年,楊璐菡和導師George Church共同創辦了eGenesis生物技術公司,緻力于推動異種器官移植臨床應用,楊璐菡也是eGenesis的首席科學執行員。

從2017年至今,eGenesis共獲得了3輪融資,最新的一筆是2021年3月完成的1.25億美元C輪融資。而正是楊璐菡和這家公司在技術上的連續突破,為大衛·貝内特這次的移植奠定了重要基礎。

她回國創辦的公司VC來了

出現了紅杉中國身影

這位華人女學霸還帶來了什麼貢獻?

生物基因編輯、異種器官移植,是楊璐菡的主要研究方向,她曾先後在《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世界頂級期刊上發表數十篇文章。2014年,楊璐菡成為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組建了10人的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 9的“基因剪刀”技術成功敲除了豬基因中可能的緻病基因——這是豬器官移植的重要基礎。

2017年,楊璐菡便以豬基因為研究對象,培育出了世界第一個可用于人體移植的“無毒”豬1.0,該成果标志着豬器官移植人體後的最大安全問題得到解決。那一年,他們通過細胞修飾和克隆技術,創造了萊卡——第一隻不攜帶PERV病毒的豬。這些在醫學界引發了極大的轟動,當時就有權威學者預測:5年内就能看到豬器官移植到人體中。

也是在那一年,楊璐菡回到國内,在杭州創辦了eGenesis的姐妹公司——啟函生物,導師George Church依舊是她的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出任CEO,她的目标是讓人人用得起、用得上的異種器官。

2020年,楊璐菡結束了在中國和美國間的奔波,全身心投入到啟函生物的發展中。當年9月,啟函生物在Nature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發表了第一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這項成果加速了研發出和人類免疫相容的細胞和器官産品的程序。

楊璐菡曾說,“讀大學的時候,最好的理科生都去了生命科學學院。我們經曆了最好的教育,也是最需要努力的年紀。我們需要一個平台來釋放光和熱,希望這個平台就是啟函生物。”據悉,啟函生物的員工平均年齡34歲,大多是畢業于哈佛大學等國外知名院校的年輕科學家和青年人才。

成立至今,啟函生物共獲得過3輪融資,背後VC/PE陣容豪華,包括紅杉中國、北極光創投、聯想之星、招銀國際、經緯創投、禮來亞洲基金等都是其股東,不少投資人還成為了啟函生物的董事會成員。

36歲女學霸,帶火了一條賽道

去年3月,啟函生物完成6700萬美元的 A++ 輪融資,由戰略投資方禮來亞洲基金、經緯中國等參與,紅杉資本、招銀國際等老股東持續加持,至此,啟函生物累計融資金額超1億美元。

VC/PE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楊璐菡曾說,“我們的投資人都是很有遠見的投資人。周可祥博士每周都會給我打一到兩個電話,對我們表示全力支援。沈總(沈南鵬)也是,每次我跟他說想認識什麼人,他都會盡量幫我,而且說到一定做到。”

這是一條嶄新的醫療賽道,

很科幻

目前,在異種器官移植技術上,全球隻有中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幾個少數國家開展研究,據悉,這類研究大部分是以實驗室的方式進行,少量以企業的方式進行。與此同時,全世界也在翹首以盼新的突破,以解決器官短缺危機,讓更多人的生命得以延續。

每一項技術突破的背後,都是科學家、創業者、投資人的全力以赴。2021年6月24日,緻力于使用豬器官進行人體異種移植的公司 Miromatrix Medical 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首個上市的異種器官移植公司。Miromatrix 開發了獨有的灌注脫細胞和再細胞化方法,可以顯著降低排異反應等不良反應的出現。

在國内,異種移植研究正處于臨床前階段,除了啟函生物,國内緻力于異種器官移植的公司還有臻質醫療、蓋蘭德生物、湖南賽諾生物、成都中科奧格和杭州赫林醫藥等。

國内一位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曾說,“大陸在基因編輯、移植技術方面和國際水準之間并無差距。”異種器官移植需要基因改造等技術的加持,基因技術中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就是CRISPR/Cas9基因剪刀。也是以,啟函生物所在的基因編輯賽道,愈發火熱。

去年以來,國内衆多基因編輯公司獲得融資,例如正序生物、博雅輯因、希諾谷生物、瑞風生物、貝斯生物、銳正基因、邦耀生物、新芽基因等等,背後出現了紅杉中國、IDG資本、博裕資本、禮來亞洲基金、松禾資本、華蓋資本、創新工場、嘉道私人資本等VC/PE。

最近的一筆投資是正序生物。2021年11月,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3億元的新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和博裕資本共同領投,公司天使輪投資方紅杉中國、聯新資本、萬物資本等均參與跟投。

正序生物就是一家運用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堿基編輯治療人類疾病的高科技生物醫藥企業。這家公司的背後是來自南開大學、中科院、武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的四位教授,他們既是科研合作夥伴,又一起投身創業,試圖在基因編輯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這是“改寫生命密碼的工具”,VC們也早早嗅到了其中的機會。這或許意味着,醫療行業的新風口已經到來了,而這些科學家和創業者們,也終将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衆号投資界(ID:pedaily2012),如需轉載請聯系原賬号

歡迎關注果殼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