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震離開39軍前,推薦政委當軍長,打仗顯軍事才能,受毛主席接見

作者:吧唧社

在北韓戰場上,38軍被稱為“萬歲軍”,同時入朝作戰的39軍戰士們,稱呼自己的部隊為“常勝軍”。這樣的功勞和殊榮,離不開軍長吳信泉。

1949年,東北野戰軍2縱改編為39軍,首任軍長劉震。

劉震離開39軍前,推薦政委當軍長,打仗顯軍事才能,受毛主席接見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新四軍3師主力改編而來,抗戰時期能打日軍,解放戰争戰績十分耀眼,夏季攻勢殲敵1.5萬,秋季攻勢殲敵1.5萬,遼沈戰役殲敵6.8萬餘人,天津戰役中殲敵2.3萬,衡寶戰役和廣西戰役殲敵1.2萬等。

當劉震率領39軍參加完廣西戰役後,他因身體不适後,向四野請示短暫休息。誰來接替他的工作?劉震也是費了一番心思,希望從39軍挑選合适的人擔任接替的職務。根據德才、能力、工作态度、熟悉部隊、關心幹部、軍事指揮能力等多方面考慮,他推薦政委吳信泉擔任。

劉震離開39軍前,推薦政委當軍長,打仗顯軍事才能,受毛主席接見

吳信泉是政工幹部出身,土地革命時期從連指導員做起,曆任團特派員、師特派員、師政治部主任等。

抗戰時期,他擔任115師344旅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旅政委。1940年,在黃克誠的率領下,部隊支援新四軍,并劃歸新四軍序列。在新四軍工作,他開始在軍事方面獨當一面,擔任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3師獨立旅旅長兼政委,軍政工作一肩挑。

劉震離開39軍前,推薦政委當軍長,打仗顯軍事才能,受毛主席接見

抗戰結束後,他與3師挺進東北,主力部隊改編為2縱後,他擔任師長兼政委、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吳信泉能打仗,也能做政治工作,對部隊非常熟悉,了解幹部,是39軍合适的軍長人選。

劉震把自己的意見向總部反映,得到了支援。吳信泉接手39軍工作,擔任軍長兼政委。

1950年,北韓戰場爆發後,39軍作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在吳信泉的上司下,開始長達多年的戰鬥。

劉震離開39軍前,推薦政委當軍長,打仗顯軍事才能,受毛主席接見

雲山戰鬥時,志願軍部隊殲敵15800餘人,戰役起到至關重要是39軍,并受的彭老總的表揚。第三次戰役時,吳信泉率部出其不意穿插,突破臨津江防線,敵人全線撤退,第八集團軍沃克在撤退時翻車斃命。39軍先頭部隊,直插漢城,其政治影響和軍事影響力都不可估量。

劉震離開39軍前,推薦政委當軍長,打仗顯軍事才能,受毛主席接見

在橫城大捷中,39軍擊斃敵人3300餘人,俘虜2500餘人。受到中朝聯司通令嘉獎。39軍不斷擴大戰果,堅持運動防禦戰50多天,在第四次戰役中殲敵1.1萬人。在戰場上屢立功勳,被召回國,受到毛主席接見。

從國内到前線,他繼續投入戰鬥。39軍的戰士們講:38軍是萬歲軍,39軍是常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