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共同投資的公司,叫加時(Overtime)。
加時長長的投資人名單上,除了各大知名投資機構,還有特雷楊、湯普森、加索爾、布克、斯特恩的管理基金等。
這是個什麼樣的公司,能讓這麼多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大佬們青睐?
騰訊體育在全明星之前,獨家專訪了公司聯合創始人和CEO丹-波特,來聽聽他的創業故事,以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聯合創始人丹-波特
“再造一個體育聯盟”
根據美國媒體NBC的2022選秀模拟,約翰-蒙特羅将在首輪第18位被選中。
和其他參與選秀的球員不同,他既不在杜克、肯塔基等大學名校,也不在曾凡博所處的發展聯盟的精英隊,而在加時精英隊。
這支精英隊,是加時公司旗下的一個籃球聯盟,剛成立兩年。
加時聯盟有三個隊,共有27名球員,他們都在亞特蘭大的公司總部生活訓練。造訪過總部的文霍斯特向騰訊體育介紹,他們的設施水準,要遠超過一般高中的設施,比絕大多數的大學要好,就算放在NBA,也肯定不是最差,應該是中流水準。
加時球館
波特告訴騰訊體育,在和多名頂級球員和家長溝通之後,他們發現目前對精英球員的體系,存在一些缺陷。精英球員無法集中和其他精英球員對抗,不利于成長;大部分大學的訓練和營養措施相對滞後,而且在大學打球球員沒有收入。正因如此,很多高中畢業的學生選擇去海外聯賽,譬如三球。
“這個系統出了問題”,加時精英聯盟應運而生。
作為新成立的聯盟,為了吸引高水準球員,加時聯盟推出了系列誘人政策。每個球員每年有10萬美元的收入,如果球員以後不打職業,他們給球員提供上限10萬美元的獎學金。除此之外,無論是教練,還是體能,營養師等,都是高規格。
“面對一個高中生,你怎麼說服他加盟加時聯盟? ” 騰訊體育問。
“你會到一個地方,把你的籃球技巧、籃球智商、身體素質在一年内飛速提高,你可以一天打四五個小時,得到最好的訓練,得到最好的理療和飲食,這裡有最好的教練,還可以和25個和你一樣出色的人一起競争,打造讓你圓夢的技巧。另外一點,如果有人對他們的個人品牌感興趣,他們在社交媒體會有很多的粉絲,我們會確定他們的名字露出。我聽到越來越多的說法,年輕一代在乎籃球,也在乎商業。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提供機會擴大他們的粉絲群體,學習商業運作。以前關于運動員的印象,就是在場上跑來跑去,現在我們試圖給大家一個印象,運動員還可以控制他們的商業。”
那些從高中一路走來的球星們,大概知道這套說辭有多大的誘惑力。
加時精英在去年的C輪融資中,得到了德雷克、布克、湯普森等人的8000萬美元融資,目前加時的融資規模已經達到1.4億美金。
談到下一步的目标,波特野心勃勃,“我們的商業模式将會從一個媒體模式,類似ESPN,變成像NBA、NFL、英超等那樣的聯賽模式。”
有很多人嘗試過再造一個籃球聯盟,但都失敗了。為什麼杜蘭特、布克、湯普森等人,相信波特可以做到呢?
因為波特和他的團隊已經在另外一個區域證明了自己,而且是密切相關的領域,他們融資最誘人的說辭是:他們懂年輕人
"年輕人的體育社群"
在創辦加時精英聯盟之前,加時是一家媒體公司。
根據波特的介紹,加時在各大社交媒體超過5000萬粉絲,視訊閱讀量每月過10億。他們并不是簡單的體育MCN,年輕一代使用者說到加時,能立刻聯想到加時背後的文化。波特說,有一次他去矽谷融資,投資人的小孩恰巧也在,他兒子說“我知道你們,我經常看你們的節目”。
那是波特最容易的融資經曆之一。
加時每次做線下活動,人頭攢動,球迷都異常熱情。“我上了加時”,和上了ESPN一樣,都是年輕人可以吹噓的資本。
加時的賬号,涉及所有的主要平台,Youtube、Instragram等。在主賬号成功之後,加時孵化了很多分賬号,包括球鞋、橄榄球、女子籃球等,每個賬号都有一批忠實的粉絲。
加時主賬号在Instagram大約有600萬粉絲,釋出的圖檔和視訊包羅萬象,既有勁爆的比賽鏡頭,也有非常有社交傳播屬性的事件,譬如對着裁判怒吼的教練,在觀衆席惡搞的學生。按照當下流行的說法,他們掌握了年輕體育迷的流量密碼。很多視訊,在經過他們加工轉發之後,爆紅網絡。
加時線下活動
“我們有時候是一個社交集合場所,不過我們都會标出原始釋出者”,加時的公關卡拉告訴騰訊體育。
加時在Youtube的視訊,則是另外一個特點。除了易傳播的視訊,有很多是他們自己拍攝的内容,類似于球星的紀錄片。在特雷楊、傑倫-格林進入NBA之前,加時就給他們拍了内容。現在美國熱門的球員,他們都有相關的内容。
這或許是他們掌握流量密碼的關鍵。
“年輕人不再看電視直播了,這是個機會”
如果看創始人波特的背景,非同一般:他舅老爺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父親是賓大的教授,他本人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在紐約大學讀了一個拉丁美洲研究的碩士。
不過他畢業後的工作經曆,更加開挂。
波特先是擔任一個非盈利組織的主席,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一起,招募并且派發美國的老師,然後開始創業生涯。做過線上售票,音樂服務等項目,每個項目都獲得了成功。真正騰飛是推出了“你畫我猜”遊戲,一夜爆紅,2億美金出售給了Zynga。在鼎盛時期,幾乎每個手機使用者都在玩這個節目。在Zynga做了一年多移動業務的負責人,加入著名的經紀公司WME,負責數字化業務。在WME期間,波特跟很多客戶交流,他們抱怨年輕一代不再看電視直播。年輕一代體育迷,他們還喜歡體育,但不再呆在沙發上看三個小時的直播。現在的體育内容傳播方式,已經不能吸引成長在手機時代的年輕人。
客戶的抱怨,讓波特嗅到了機會,他決定再次創業,吸引這些16歲到25歲的青少年。
很多人創業,是手裡有個好的産品,然後找使用者推廣。波特的情況則相反,他知道使用者是誰,但不清楚他的使用者想要什麼産品。作為第一步,他要找一個真正懂年輕人的合夥人,他拉上了WME的同僚韋納。作為曾經的象棋冠軍,韋鈉和波特一拍即合,Overtime的創始團隊就此成立。
“知道了這些年輕巨星的能量,我們才知道找到了球迷興奮點”
項目成立伊始,波特野心勃勃。他們起初的想法是,彙總年輕人自己的體育賽事集錦,推送給這些年輕人。具體的做法是,使用自己拍攝,或者讓球迷拍攝的方式,剪輯高中比賽的集錦,希望這些比賽的球員,或者同學、家長等都來觀看。如果能彙集足夠多的高中,他們就可以成為一個高中版本的ESPN。
波特和韋鈉很快發現,球迷并不買賬。
那些參與比賽的球員,覺得自己表吸并不好,他們自己去推廣分發的願望并沒有那麼強烈。同樣,對球員的家長和同學來說,他們也沒有什麼興趣去看一個比賽水準不高的集錦。
于是波特開始嘗試其他的内容,他們發現一個新星威廉姆森的視訊觀看率,要超過很多高中視訊集錦的總和。
“年輕人喜歡這些年輕巨星,寄托着他們的希望和夢想,因為和他們年齡相仿”。
在體會到了年輕巨星帶來的好處之後,Overtime開始聚焦年輕球星,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講述年輕人的故事。由于有WME負責數字化内容的經驗,波特團隊摒棄傳統ESPN制作内容的方式,制作容易在手機傳播的形式。Overtime在社交媒體的粉絲迅速增加。原本波特是想讓社交媒體給自己的App引流,但發現這種辦法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他們決定,放棄自己的App,集中精力發展各大社交媒體。一旦有了自己的品牌,他們就有了和社交媒體談判的籌碼,如果有一天Instagram封了他們的賬号,或者增加廣告分成,他們還可以去Youtube等平台。
在粉絲逐漸增加之後,波特開始融資。依托他們的取得的成績,外加波特的背景,Overtime很快取得了一些投資人的青睐,其中就包括杜蘭特。
在社交媒體成功之後,加時開始做線下籃球比賽。他們修改了比賽規則,讓比賽更流暢和刺激。所有的比賽,都不會在任何平台直播,而是在比賽結束之後,制作成易于傳播的視訊内容。慢慢加時的聯賽,也有了口碑,每到比賽,都成了當地年輕球迷在社交媒體讨論的熱點。
聚集了一批忠實的年輕體育迷,有了品牌,有了文化,加時就可以跟投資人講:他們懂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