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作者:風雲人物館

1939年10月,在涞源縣摩天嶺戰鬥搶救傷員時,白求恩的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感染,引發了敗血症,身體迅速衰敗下去。

11月11日,已經奄奄一息的白求恩掙紮着坐起身,艱難地給聶榮臻司令員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仔細地交代了所有事項,照顧到了身邊的每一個人,表達了對戰友的牽挂,還叮囑着後續醫療工作的安排。

才寫了幾句話,白求恩就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但一想到接下來要交代的事情,他又感覺自己渾身都充滿了力氣,眼中也流露出了一絲懷念:

“請求國際援華委員會給我的離婚妻子坎貝爾夫人撥一筆生活款子,分期給也可以。我對她應負的責任很重,決不能因為沒錢而把她遺棄了。還要告訴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經是快樂的。”

寫到這,白求恩又回憶起了和前妻共同生活的幸福時光……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白求恩

白求恩的一生中曾有過兩次婚姻,但兩次結婚的對象都是同一個人——弗朗西斯·坎貝爾·彭尼。

這份遺囑不過500字,其中有110字都是關于前妻的,即便已經離婚多年,白求恩依舊從心底裡眷戀、深愛着弗朗西斯,哪怕生命垂危之時也擔心着對方,為前妻的未來操心,如此的用情至深,令人動容。

可既然如此地相愛,兩人為何又兩次離婚,沒有終成眷屬呢?

一見鐘情,又因愛而離婚

弗朗西斯是一位美麗大方的英國姑娘,她的父親是一名會計師,從小在貴族家庭中長大,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也對音樂有所了解。

1923年的秋天,33歲的白求恩到英國愛丁堡參加外科醫學會會員考試,在那裡,他邂逅了22歲的弗朗西斯。

白求恩覺得弗朗西斯有“一種不平凡的天真,不平凡的脫俗,不平凡的聰明”,向來溫和的他選擇主動出擊,對女孩發起了猛烈的戀愛攻勢。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弗朗西斯也被這個比她大了近10歲的醫學新秀身上那成熟男性的魅力所深深吸引,沒過多久就“舉手投降”,雙雙墜入愛河。

考試剛結束,白求恩就迫不及待地帶着夫妻去旅行,在午後共讀一本書,在月光下互訴衷腸,他們就像是兩半缺損的圓,如今終于完整了。

1923年8月13日,在一衆親朋好友的見證下,白求恩親吻了他的新娘。

但在宣誓的時候,白求恩卻作出了一個有些驚人的“承諾”:“我可能會給你帶來不幸,但是我絕對不會讓你感覺平庸。”

一語成谶。

擁有了家庭後,白求恩開始規劃兩人的未來,他計劃開上一間診所,用自己的學識和才能,讓弗朗西斯過上富足而幸福的生活。

弗朗西斯無條件支援丈夫,拿出了自己的積蓄,還從娘家拿出一些來支援白求恩到巴黎、柏林等地進修學習,提高醫術。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一年後,白求恩夫婦遷居到了美國底特律,租下了一所小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開診所,妻子負責打理家中事務,一切似乎都向着好的方向發展着。

白求恩醫術精湛,價格公道,小小的診所常常人滿為患,這些病患裡有的家境優渥,有的窮困潦倒,但白求恩都一視同仁,遇到一些實在付不起診費的患者,他也願意免費治療。

“富人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但誰來照顧窮人呢?”

但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下,白求恩的身體逐漸吃不消。

1927年的秋天,他正在給病患看診,感到嗓子眼很癢,一陣猛烈的咳嗽後,捂嘴的手絹上有了血絲。

白求恩剛想把手絹藏起來,就被弗朗西斯發現了,在妻子的強烈要求下,白求恩暫時關閉了診所,到大醫院進行了全面檢查。

看完了X光片,醫生有些抱歉的告訴兩人:“先生,你患上了肺結核。”

在那時,肺結核就是死亡的代名詞,是一個不治之症,作為醫生的白求恩比誰都清楚這個病有多嚴重。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但妻子弗朗西斯不願意放棄,她衣不解帶地照顧着丈夫,病床上的白求恩逐漸消瘦的時候,弗朗西斯的兩頰也凹陷了下去。

看着原本光鮮亮麗的妻子變得如此憔悴,白求恩既感動又愧疚,他不願意再拖累妻子:“我必須向你說明,死神就要來到我的身邊,而你才26歲,我不能把病傳染給你,我必須和你離婚。”

弗朗西斯明白丈夫的意思,可她怎麼都不同意離婚,哪怕白求恩故意找茬,沖她大發脾氣,她都默默承受着,就是不願意離婚。

看着倔強的妻子,白求恩使出了最後一招:拒絕一切治療。

哪怕肺結核讓他痛苦萬分,徹夜難眠,白求恩都不願意吃藥,不願意治療,病情迅速惡化。

弗朗西斯慌了,她尖叫着、大哭着,不顧一切地懇求白求恩接受治療,可白求恩卻堅持要離婚,否則免談。

為了保住夫妻的生命,弗朗西斯含淚答應了離婚。

他們因為愛而結為伴侶,也因為愛痛苦分離。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死裡逃生再續前緣

辦完離婚手續後,弗朗西斯從家中搬走了所有個人物品,回到了英國。

白求恩來到美國紐約州特魯多療養院治病,将對弗朗西斯的愛戀和思念化為了力量和病魔做鬥争。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份醫學雜志上看到有人提出了用“人工氣胸療法”治療肺結核。

但這樣的方法還沒有臨床驗證,沒有任何人敢于做試驗品,這個療法還隻是一個理論上的手段。

但白求恩卻孤注一擲,反正已經快死了,不如賭一把!

當然他也不是完全盲目的,白求恩用自己畢生所學,認真研究了這種方法的可能性,才決定接受試驗。

結果令人欣喜:白求恩痊愈了。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這件事在當時的醫學界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醫生慕名而來,學習經驗,加拿大蒙特利爾樂麥吉爾大學也盛情邀請他去任教。

而白求恩最牽挂的還是前妻弗朗西斯,在去就任前,他給弗朗西斯發了一封電報,表達了自己的悔恨和對夫妻的思念,誠懇的檢讨了自己的錯誤行為,隻希望對方不要忘記他。

收到電報的弗朗西斯忍不住紅了眼眶。

在離婚後的日子裡,她過得十分痛苦,一邊心疼着夫妻的遭遇,一邊又痛恨夫妻的狠心,常常夜不能寐,即便已經過去了一年多,她依舊對白求恩無法忘懷,沒有接受過任何人的示愛。

弗朗西斯在回信中說:“真是奇怪,我也想忘了你,可你在我的心頭總是揮之不去。親愛的,既然我們都還相愛,為什麼要分開呢?”

是啊,既然相愛又為何要分開呢?

豁然開朗的兩人再次複婚,重新結為了夫妻。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久别重逢的兩人度過了一段如膠似漆的“蜜月”,但随着時間的流逝,滿腔愛意也逐漸冷卻下來,婚姻逐漸被生活瑣事和柴米油鹽填滿。

白求恩癡迷于醫術,常常因為醫學上的事情而冷落弗朗西斯,一開始弗朗西斯還能夠了解,但她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需要丈夫的關注和關心,但白求恩似乎和手術刀更親密。

一天早晨,弗朗西斯出門上班前囑咐丈夫記得買些食材回來,晚上做個大餐,白求恩滿口答應。

可當弗朗西斯回來的時候,冰箱裡空無一物,隻有一段腸子。

弗朗西斯捏着那段腸子質問還在研究人體骨架的丈夫:“我讓你去買菜,你就買了一段破腸子回來?”

白求恩回頭一看:“别動!那是人腸子!”

弗朗西斯尖叫着把腸子扔到一邊:“死人的腸子怎麼放在冰箱裡?”

白求恩卻滿不在乎:“你吃的牛、羊、豬肉不也是動物死掉的器官嗎?”

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弗朗西斯都會發出抗議,但白求恩依舊我行我素。

看着這些人體器官,弗朗西斯似乎看到了自己那正在走向死亡的婚姻。

“咱們還是分手吧。”弗朗西斯主動向白求恩提出了離婚。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白求恩畫筆下的弗朗西斯

即便丈夫再三挽留,弗朗西斯都不願回頭,她要的是一個知冷知熱的伴侶,可白求恩有着對偉大醫學事業的追求,兩者無法兼得,弗朗西斯選擇了放手。

見弗朗西斯去意已決,白求恩也不再挽留,悲傷的他表達了對妻子的歉意:“既然你隻有和我分開才能幸福,那我尊重你的選擇。”

1933年3月30日,白求恩與第一任妻子第二次離婚。

離婚後的弗朗西斯很快就再婚了,新任丈夫是她和白求恩的共同好友,人品不錯。

但白求恩依舊克制不住去關心前妻,盡管已經不再是夫妻,在他心中,弗朗西斯依舊是他最親的人。

前往中國,依舊期待着第三次重逢

1935年8月,白求恩前往蘇聯參加國際生理會議。

在那裡,他看到了蘇聯全民所有制的全民社會化醫療體系,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後來還加入了加拿大共産黨。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之後的歲月裡,白求恩一直在為反法斯西而鬥争,直到1937年7月30日,他遇到了一個改變了他後半生軌迹的人——陶行知。

彼時陶行知一直在外奔走,前往歐、美、亞等28個國家,宣傳抗日救國,介紹中國大衆教育運動。

陶行知和白求恩一見如故,此前白求恩一直知道在大洋彼岸有一個國家正在遭受苦難,但始終沒有深入了解過,通過陶行知的講述,他了解到了日本法西斯侵華犯下了如何深重的罪孽,為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所感動。

白求恩當即表示:“如果需要,我願意到中國去,同你們一塊戰鬥。”

白求恩的堅定和熱情讓陶行知十分感動,緊抓着白裘恩的手不斷說着謝謝。

1938年1月2日,白求恩帶着5000美金和大量的藥品、醫學器材,和醫療隊在溫哥華登上了“亞洲女王”号,準備前往中國。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出發前,白求恩特地去看望了弗朗西斯,并向她辭行,弗朗西斯對白求恩的這趟旅程充滿了擔憂,不明白為何白求恩一定要到一個戰争不斷的國家冒險。

白求恩盡力解釋着,中國需要醫生,如果不能前往,他将終生抱憾……

最終兩人保持着朋友間的客氣,揮淚作别,而弗朗西斯也不會想到,這竟是兩人的最後一面。

白求恩還給前妻寫下了一封信,再三解釋了自己的初衷:

“我拒絕生活在一個制造屠殺和腐敗的世界裡而不起來加以反抗。我拒絕以預設和忽視職責的方式來容忍那些貪得無厭的人們向其他人們發動的戰争……我現在到中國去是因為我覺得那是需要最迫切的地方,那是我能夠最有用的地方。”

整封信中白求恩都沒有吐露愛意,隻是在末尾十分克制地寫下一句:“祝你幸福。”

經過3個多月的颠簸,白求恩帶着醫療隊伍來到了中國延安,一路上他見到了這片傷痕累累的土地上,那些飽受摧殘的人民,對犯下這一切罪行的罪魁禍首深惡痛絕。

在延安他卻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中國,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行迹匆匆,但臉上滿是希望和笑容,白求恩頓時對這裡的上司者充滿了好感,在見到毛澤東後,這樣的好感更是達到了頂峰。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在短暫的交流中,白求恩被毛澤東的領袖氣質深深折服,他提出,如果能夠及時得到治療,重傷員中有75%能夠救過來。

“百分之七十五?”聽到這句話,毛澤東有些激動,望向白求恩,目光灼熱。

當時的抗日戰争進入了到了相持階段,無數的士兵飽受傷痛折磨,加上醫療資源的匮乏,很多人都是死在傷痛下,白求恩等醫生的出現,無異于雪中送炭。

白求恩當即組織醫療隊準備前往前線,但身邊的人都勸說前線條件艱苦,又太過危險,他條件相對較好的延安更适合他。

一聽到這話,向來溫和的白求恩第一次發了大火:“我的工作崗位在前線!哪裡有戰鬥,哪裡有傷員,我就到哪裡去!”甚至拎起一把椅子扔到了窗外。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在白求恩的堅持下,他帶着大批醫療物資趕往了兇險的前線,他曾設想過前線的艱苦條件,但沒想到連基本的水電都很難保證供應,更别說保證無菌的醫療條件。

沒辦法,白求恩隻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治療傷員,常常在幾公裡外就是戰場,他也不願撤離,堅持給傷員們做手術。

在一次戰役中,他創下了69個小時連續做了115例手術的驚人記錄。

那時的白求恩為了做手術,想盡了一切辦法保持清醒,感到困倦的時候,他就會大呼一聲:“小鬼!給我拎一桶冷水來!”

他口中的“小鬼”是跟在他身邊的勤務兵何自新,一聽到大夫喊人,何自新就拎着一桶冷水過來,白求恩把腦袋紮進水裡,等瞌睡趕跑之後才擡起頭,随手一擦就繼續做手術。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不僅如此,白求恩還抽出時間來寫作了大量的報告、信件、演講稿等,在加拿大、美國和英國報道發表,有力地宣傳了中國人民的抗日主張,擴大了中國共産黨的影響。

見我軍的醫療人才較少,他還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幹部,編寫了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然而醫療資源本就匮乏,再加上長期得不到補給,到了1939年7月的時候,白求恩帶來的醫療物資用得差不多了,連用來縫合傷口的羊腸線都快空了。

白求恩當即決定回國一趟,募集更多的經費,帶着更多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回來,中央表示了同意。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白求恩還對助手遊勝華以及助手的妻子護士孟毅說:“等我回來的時候,我要把她也帶來。”

孟毅問:“誰呀?”

白求恩滿含深情地說:“弗朗西絲,我離婚的妻子。我這次回國就和她再次結婚,一定要把她帶到中國來,永遠不分開。等我回來就不是我一個人了,是一對!”

眉飛色舞的他繼續說道:“同你們一樣,是一對、一對!”

可就在白求恩準備動身的時候,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戰事吃緊,白求恩主動留下。

他對聶榮臻說:“我不能在戰鬥的時候離開部隊!等這場戰鬥結束,我再啟程。”

于是在距離戰場3.5公裡左右的後方,白求恩和醫療隊設立了手術室,争分奪秒的搶救傷員。

在手術過程中,白求恩的左手中指不慎被紮破,他連眉頭都沒皺一下,隻是把手伸進消毒水裡簡單消了消毒就繼續做手術,第二天傷口就發炎了。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這一天,一位患有頸部丹毒合并蜂窩組織炎的戰士被擡進了手術室,白求恩在手術中不慎感染,引發了敗血症。

漸漸地,白求恩的身體感到了強烈的不适,到了11月8日這天,他已經燒到了39.8度,卻依舊堅持做手術。

最後白求恩實在堅持不住了,不再做手術,但要求如果有頭部和腹部受傷的傷員一定要讓他看一看。

前線缺乏治療藥物,白求恩的病情愈發嚴重。11月10日,軍區上司要求把白求恩轉移到了後方的醫院來,但白求恩堅持要留在前線,而且他已經預感到,自己的身體恐怕不會好了。

第二天,已經極度虛弱的他掙紮着起身,提筆給聶榮臻司令員寫下了一封信,短短的500多字,他寫了很久。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白求恩在信中把自己的物品一樣樣的歸置好,行軍床和英國皮鞋留給聶榮臻夫婦,馬靴、馬褲轉交給呂司令,賀将軍也要有紀念品……

醫療器械要交給助手和醫生,食品和文學書籍交給一位同志,算是送給他們一家的新年禮物;自己的毯子就給小鬼和馬夫……

就連治療瘧疾患者和貧血病患者的藥品他也仔細叮囑:“千萬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帶去購買藥品,那邊的價錢要比滬、港貴兩倍。”

對于自己的前妻,他也細細叮囑,希望國際援華委員會能夠分撥一些生活錢款,字裡行間滿是對前妻的愧疚與擔憂。

信的最後白求恩寫到:“最近兩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日子。……讓我把千百倍的謝忱送給你和千百萬親愛的同志們。”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衆人的哭聲中與世長辭,時年49歲。

1939年,白求恩臨終前寫信給聶榮臻,請求給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費

白求恩離婚後一直獨身,在中國的時候曾有不少人想幫他牽線,都被他婉拒了,終身沒有子女。

從這份彌留之際的信裡,大家才知道白求恩的心中始終牽挂着一個身影,滿腔深情都隻為她而綻放,令人動容。

如今白求恩已經逝去多年,但他留下的事迹和精神,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參考資料:

央視:《國家記憶:白求恩》

西安晚報:《鮮為人知的白求恩婚戀故事》

河北黨史網:《白求恩臨終前眷念離婚妻子》

人民政協報:《陶行知介紹白求恩來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