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動力電池賽道,又殺出一隻超級獨角獸。”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老高
汽車動力電池賽道,又殺出一隻超級獨角獸。
投資家網獲悉,日前國内锂電創業公司蜂巢能源獲得一筆3.22億元戰略增資,投資方為杭州涵智,若按占股0.7%測算,蜂巢能源投後估值已達460億元,穩入超級獨角獸行列。
高估值對應的是,蜂巢能源堪稱“驚人”的成長速度——2018年成立,深創投、IDG資本、鼎晖投資、三一重工、碧桂園創投、小米、大族雷射、興業銀行、海通開元等“頂流”VC/PE、産業資本入局,斬獲超211億元融資,2021年拿下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第十名。
與網際網路大軍殺入新能源跟巨頭“虎口奪食”不同,蜂巢能源身後站着“硬核汽車人”——坐擁A股市值2744億元長城汽車掌舵人魏建軍、中國年輕一代80後電池技術專家楊紅新。
一
和王傳福的比亞迪半導體相似,蜂巢能源創立背景也是源自一個項目組的成長故事。
當年,汽車大佬魏建軍帶領長城汽車完成A股上市後預感,電動化将成為汽車下一代新趨勢,于是在公司内部召集專家,成立了動力電池項目組,從事電池技術的相關研究工作。
令内部頗感意外的是,動力電池項目組成長速度遠超預期,很快晉升為事業部,推動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方面的商業化布局。而這個事業部的帶頭人,正是楊紅新。
别看他是80後,卻擁有10多年整車、電池研發管理經驗,全面負責長城汽車新能源三電系統、EV、PHEV整車的研發工作,是一個既懂造車,又懂電池,有嗅覺的技術專家。
随着動力電池事業部影響越來越大,魏建軍開始思考其未來商業走向。
最終敲定,帶領事業部從長城汽車拆分獨立,完成内部孵化創業,開辟出一條新戰線。
2018年,蜂巢能源成立,專業從事汽車動力電池材料、電芯、模組、PACK、BMS、儲能産品研發和制造。魏建軍間接持股45.9932%,外界稱他為“二次創業”,但從董事職位來看,他更像是一位天使投資人,公司整體營運與管理交給了楊紅新。
憑借魏建軍提供的初始資金,蜂巢能源開始在基于疊片工藝的短刀電池方向發力。
疊片是電池技術路線之一,跟甯德時代的CTP技術(電芯直接內建到電池包)有所不同。
工藝優勢在于,可以極大提升電池的安全性。因為,需要使用陶瓷塗布覆寫僅有的極耳位置裸露集流體,進而降低電池在循環過程中存在受力不均的問題。
公司成立才1年,蜂巢能源就在市場嶄露頭角,楊紅新在品牌戰略會上規劃:推出動力電池高速疊片工藝,斥資20億歐元在歐洲建設24GWH大型動力電池工廠。
“我們誕生在後補貼時代。這個時候入局,意味着我們進入市場第一刻起就完全以市場規則與别人競争。如果沒有創新,就很難在現有的寡頭格局下生存下去。”楊紅新表示。
最近幾年,由于動力電池安全存在隐患,屢屢登上熱搜,如何把隐患扼殺在搖籃裡,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當然,其中就包括押寶新能源風口,尋找投資空間的資本。
自從蜂巢能源在2019年釋出高速疊片工藝,這家公司便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
被外界譽為“汽車動力電池賽道,成立時間最短、融資能力最強、成長速度最快的公司”。
二
試想一下,兩年5輪融資,拿到超211億元資金,是種什麼概念?
哪怕是零頭11億元,很多創業公司都難以融到吧。
蜂巢能源的融資能力、速度、體量絕對算得上“業内一流”了。
他們剛開啟外部融資的2020年,就拿到了國投招商的10億元融資,緊接着1年内“罕見”完成3輪大額融資,包括:2021年2月,拿到國投招商、中銀投資、IDG資本、海通開元、九智資本等35億元A輪融資;7月,拿到中銀投資、碧桂園創投、三一重工、建信投資、小米集團、IDG資本、海松資本、深創投等102.8億元B輪融資;12月,拿到泰康投資、中移資本、大族雷射、優勢資本、興業銀行、鼎晖投資、人保資本等60億元B+輪融資。
若算上最近一筆3.22億元戰略增資,按占股0.7%測算,蜂巢能源投後估值已達到460億元,穩入超級獨角獸行列。
為什麼蜂巢能源會被資本瘋狂追捧?裡面有兩點原因。
首先,中國擁有全球最大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據SNE Research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公司中,甯德時代市占率37.8%排名第一,LG新能源市占率19.7%排名第二,松下市占率12.2%排名第三,比亞迪市占率8.7%排名第四,SK On市占率5.6%排名第五。
巨大的市場空間與增長潛力、産業地位刺激了汽車動力電池賽道的爆發。蜂巢能源技術底蘊來自長城汽車,又有與王傳福、李書福齊名的魏建軍加持,自然會引發資本熱情。
其次,甯德時代市值突破萬億,為市場提供了一個标準參考模型。賽道裡具備硬核實力的玩家,會拿到一個較高的估值,這是蜂巢能源成立4年,估值連續增長的重要原因。
與融資進度比對的是,蜂巢能源“飛一般”的成長速度。
相關資料顯示,蜂巢能源已在全球布局了7個研發中心,8個電池生産基地,新增産能超225GWh。亦是動力電池玩家中,“罕見”剛成立沒多久,就擠進全球TOP10的公司。
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名單中,除去前面提到的,甯德時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亞迪、第五SK On,第六到第十分别是:三星SDI、中創新航、國軒高科、遠景動力以及蜂巢能源。
蜂巢能源處在最末,但卻是成立時間最短、成長速度最快的。
2021年底的戰略會上,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還釋出了一個令外界“震驚”的規劃:“2025年,計劃實作産能600GWh。”他透露,“600GWh産能目标是根據公司已獲得到2025年近400GWh的新能源汽車裝機訂單推導而來。”
600GWh是什麼概念?
此前,有機構根據甯德時代産能規劃來統計,預測其到2025年的産能大概也隻有600GWh,蜂巢能源敢把計劃放到跟甯德時代一個台階,魏建軍與楊紅新的胃口,着實不小。
三
摩根士丹利全球汽車團隊預測,到2030年,電動汽車将占新車銷量的40%。面對全球能源變革與技術疊代帶來的視窗期,動力電池賽道“厮殺”的激烈程度,同樣攀上了一個台階。
拿全球TOP10中前五公司為例,2022年,他們正緊鑼密鼓的加速步伐,以建立優勢壁壘。
年初,LG新能源,完成資本擴張,在南韓證券交易所實作上市,首日市值112.8萬億韓元(約5936億元人民币)。很快,他們又與澳洲知名锂礦商Liontown Resources Ltd簽署了長達5年的承購協定,分批采購供給70萬幹噸的锂輝石精礦。
有消息稱,甯德時代正與中科電氣洽談項目,拟合資建立“年産10萬噸锂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旦成功,甯德時代的材料補給将滿足更高産能釋放需求。
松下則加速在中國的布局。汽車相關業務副總裁伊藤良雄日前表示,“松下正在研究與江蘇兩家工廠合作生産汽車動力電池。”去年,松下曾投資500億日元(約27億元人民币)在大連建設汽車锂電池工廠。伊藤良雄說,今年還将拿出巨資在中國建廠。
比亞迪近日宣布,落戶襄陽産業園,項目包括動力電池生産線及零部件、零碳園區及汽車零部件等,加上在西甯、惠州、深圳坪山、重慶璧山、西安、長沙甯鄉、貴州貴陽、安徽蚌埠等多地17個生産基地的布局。預計,2025年規劃産能有望超過670GWh。
SK On也沒閑着,他們跑到美國與福特汽車商議,将電池樣本和商業化生産時間較原計劃提前至少3個月以上。
除了全球前五公司,其他頭部公司也在今年紛紛改變了原定預期規劃,争取盡可能的在資本、原材料、産能等方面,跑赢對手,攻占新能源汽車銷量暴漲賦予的廣闊銷售空間。
中汽協資料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從2016年的50.7萬輛提高到2021年的352.1萬輛,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1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45.2萬輛和43.1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3倍和1.4倍。
“缺芯少電”、補貼退坡的市場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在以倍數級别增長。
這從側面反應了,為何動力電池企業要拼了命的向前跑。分析人士稱,“汽車動力電池産業,還沒有形成寡頭局面,但未來趨勢一定是加速競争與淘汰。”
蜂巢能源面前,即是機會,亦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