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西:紅色文藝之花綻放時代光芒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國勞工運動的策源地——安源,共和國的搖籃——瑞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于都……一個個紅色稱号與地名在這裡分布。

八角樓的燈光、朱德的扁擔、“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紅井……一個個脍炙人口的紅色傳奇在這裡流傳。

《紅孩子》《黨的女兒》《閃閃的紅星》……一個個紅色文藝經典作品銘刻着這裡的印迹。

紅色,是江西最亮麗的底色、最鮮明的文化符号。

“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的文藝工作者們銘記着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讓紅色文藝之花在這片紅土地上綻放着璀璨的時代光芒。

江西:紅色文藝之花綻放時代光芒

電影《三灣改編》海報。資料圖檔

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

7月19日,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電影《三灣改編》在全國公映。這部影片講述了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在江西永新三灣村上司“三灣改編”,創立了“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的故事,上映後獲得了觀衆和專家的充分肯定。

“電影《三灣改編》以充滿詩意的風格、宏大的戰争場面、細膩的人物刻畫真實還原了曆史,不僅為觀衆呈現了一部波瀾壯闊、感人至深的影片,更是一堂意義非凡的黨史教育課。”江西省委黨校文化與科技教研部副主任李志敏說,“它用光影銘刻了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的經典瞬間,記錄了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初心使命。”

近年來,江西上下積極推動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彰顯文化魅力。為把江西打造成為全國紅色文化傳承創新高地,《關于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實施方案》《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一系列檔案陸續編制出台并付諸實施。

紅色文藝,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載體;豐厚的紅色曆史文化積澱,是紅色文藝創作取之不竭的“富礦”。

深挖江西紅色文化内涵,加大重大主題創作力度,持續推出一批富有思想内涵、藝術水準較高又深受群衆歡迎的文藝精品,成為文藝工作者們的共識和努力方向。

《建軍大業》《浴血廣昌》《八子》《信仰者》《初心》《熱血軍旗》《可愛的中國》……一部部深受包括大批“90後”“00後”在内的觀衆喜愛的紅色題材影視劇在銀幕和熒屏上陸續呈現。

講述發生在井岡山下遂川縣革命故事的平劇《碧血慈雲》,講述雨花一家兩代人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守護紅星的贛劇《紅星戀歌》,講述紅軍革命故事的舞劇《紅草鞋》,反映開國少将甘祖昌回鄉務農事迹的采茶戲《将軍還鄉》……一台台觀衆喜聞樂見的紅色題材舞台劇在各地劇場和舞台激情上演。

今年,江西推出的民族歌劇《山茶花開》、贛劇《血火熔爐》和話劇《支部建在連上》還入選了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慶祝建黨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紅土地上,革命偉業、紅色精神與秀美贛鄱交相輝映的風貌,在世人面前充分顯現。

用藝術創新升華紅色經典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中山路上,一棟外觀呈灰色、坐南朝北的4層回字型建築矗立在繁華鬧市中,盡顯肅穆和莊嚴。這棟建築,就是始建于1922年的原江西大旅社。但另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則使它跨越世紀的風雨,彪炳史冊——“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榮獲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評選特别獎、第34屆大衆電影百花獎優秀劇情片、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劇情片獎的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電影《建軍大業》,講述的就是1927年發生在這裡的南昌起義的故事。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這部影片既表現大曆史的程序,又不忘塑造鮮活的人物、鋪陳具體的細節;既注重曆史的整體真實,又能夠大膽地将藝術化的處理加以強化;既努力讓電影弘揚主旋律、張揚革命激情,又着力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和鮮明的人物塑造展開主題。“影片堅持叙事的真實,同時又不乏高度風格化和類型化的藝術手法,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就讓作品得以和今天的觀衆進行真正的溝通,做到了藝術性、思想性和價值觀念的統一,同時把一種青春的激情和勇氣傳達給今天的觀衆。”張頤武說。

在紅色文藝精品創作過程中,文藝工作者們深知,革命曆史題材不是簡單的教育材料,其教育性和藝術性必須緊密結合,本身成為藝術品,方能讓觀衆在欣賞中強化思想信仰和藝術信仰。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評選特别獎獲獎作品、電視連續劇《可愛的中國》編劇之一、江西省文聯副主席溫燕霞說,編劇團隊在創作中通過深入采訪和大量閱讀,在梳理了方志敏烈士生平事迹的基礎上,設計了多種方案,最後決定從方志敏在國民革命、蘇區建設、北上抗日、獄中鬥争這四個時期的革命事迹出發,在尊重重大史實的基礎上,用虛構的小人物穿針引線,将原本松散的曆史事件凝結成劇情發展的“推手”,進而較為妥當地處理好了曆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的關系。尤其在劇本的後半段采取雙時空的設計,運用回憶、夢境、想象等蒙太奇的表現手法,使線性的叙述有了更開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語境,通過翔實而具體的故事情節,使熒屏上的方志敏烈士更加有血有肉,使觀衆洞見他作為一名共産黨人的初心和恒心。

把握思想規律和藝術規律,用藝術創新使紅色經典升華,江西文藝工作者們正孜孜以求。

開拓紅色題材新的表達方式

9月8日晚,江西衛視播出大型季播紅色題材人文節目《跨越時空的回信》第四季第八期“誓言無聲”。30分鐘裡,“時空信使”主持人王甯、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的妻侄許進和江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宋運成一起,演繹講述了鄧稼先的感人故事。許進用一封回信深情告慰鄧稼先臨終前的憧憬:今天的盛世中國,您可看到?這是《跨越時空的回信》第四季的最後一期,許多觀衆在為鄧稼先事迹感動不已的同時,也期待着這檔節目新的一季錄制開播。

“一封回信,跨越時空,傳承信仰,銘記感動。”《跨越時空的回信》以紅色家書為載體,通過給革命英烈寫回信的方式,把曆史和現實連接配接起來,着重展現英烈精神當代承接,突出革命意志薪火相傳。自2019年5月1日首播以來,這檔節目憑借新穎的形式、厚重的内容、感人的細節,累積起良好的口碑,也開拓出紅色題材新的表達方式,榮獲了第26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

今年正值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跨越時空的回信》持續播出的同時,江西衛視還陸續推出了紅色文化對話類節目《閃耀東方》和紅色文化講演節目《閃亮的坐标》。這兩檔紅色文藝精品節目均被列入國家廣電總局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節目,播出後獲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豐收。

《閃亮的坐标》邀請了陳寶國、宋春麗、劉勁、劉佩琦等50位影視界表演藝術家擔任演講人,深情講述李大钊、方志敏、焦裕祿、袁隆平、鐘南山以及抗美援朝冰雕連、戍邊英雄等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程序中湧現出的英雄故事或英雄人物,以新的姿态、新的表述,充分展現了“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标”。

“我們調動了多種技術手段,将AR(增強現實)技術融入舞台,對舞台進行立體化的呈現,使簡單的舞台呈現出多元化的立體空間感,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将觀衆帶入故事現場,營造出沉浸式的觀看氛圍,進而使一位位英雄人物從曆史深處走到觀衆面前。”節目執行總導演羅晨說。

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顧問、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看來,《閃亮的坐标》的亮點在于形式新、内容新。“它綜合了衆多的文藝表達方式,把電影、電視、舞台、綜藝、演說、紀錄等不同文藝類型、節目類型的元素融為一爐,塑造出一個新的節目形态,這一點我覺得非常值得肯定。”李京盛說。

《閃耀東方》則以電視思政課的形式,打通了電視訊道和新媒體平台,大小屏互聯互通,台網端跨屏發力,形成了融合傳播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現在,文藝工作的對象、方式、手段、機制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文藝創作生産的格局、人民群衆的審美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文藝産品傳播方式和群衆接受欣賞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江西廣播電視台台長梁勇說,“這要求我們,演繹英雄故事、傳播紅色曆史,應充分順應時代大潮,在傳播手段現代化、藝術閱聽人年輕化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努力講好新時代紅色故事

文藝作品既是曆史的産物,也是曆史的證明。紅色文藝凝結着黨上司文藝工作的生動創造,記錄着黨上司人民創造的曆史偉業,承載着中華兒女的曆史記憶和情感力量。從烽火硝煙的革命戰争年代,到如火如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紅色文藝呈現出不同風貌,但始終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征程呼喚新經典。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内涵和時代價值,以多姿多彩的文藝形式濃墨重彩講好新時代紅色故事,成為文藝工作者們的使命擔當。

在江西,“老阿姨”龔全珍是家喻戶曉的名字。她是開國少将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龔全珍随甘祖昌回到江西蓮花縣老家,此後一直投身鄉村教育工作。2013年,她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根據她傳奇而感人的真實事迹改編而成的電影《老阿姨》,上映後好評如潮。長影集團《電影文學》編輯朱瑞鴻評價說,影片将寫實與寫意的手法交織運用,既把一個個動人故事娓娓道來,對人物情感的渲染又不拘一格,并巧用黑白影像和彩色畫面展現人物的經曆與命運,向觀衆展示了革命傳統的當代特色與理想信仰的新高度。這部電影先後獲得第十四屆公德心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劇情片獎、第十三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特别獎等獎項。

2019年教師節當日,電影《一生隻為一事來》在全國公映。它以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模範教師、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鄉村教師支月英為原型創作,講述了支月英老師堅守大山數十年,為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給山裡的孩子帶來命運轉折的感人故事。一位觀衆觀影後說:“《一生隻為一事來》用相當樸素的鏡頭帶我們回到過去,重新把我們童年時代的老師還給了我們。”這部影片入選國家電影局電影精品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被列為第39批向全國中國小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

“曆史和現實給我們帶來的精神财富,為文藝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紅色資料庫、基因庫。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定将堅定文化自信,傳承革命精神,不斷推出讴歌黨、讴歌祖國、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創造出屬于新時代的紅色文藝經典。”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永明說。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29日 05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