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作者:愛範兒

當我們從一排排飲料貨架走過,光鮮亮麗的包裝占據我們的目光。

随手取下一瓶,我們對着瓶身标簽細細端詳,配料表、營養成分表、保存期限等資訊陳列其上,它們關乎安全與健康。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圖檔來自:Unsplash

等到瓶子一整個投入垃圾箱後,為了收集到更多純淨的瓶身碎片,曾經一體的瓶蓋、标簽和瓶身又要在回收工廠「天各一方」。

如果所有飲料都褪去包裝呢?

當可口可樂、冰紅茶、礦泉水和我們「赤誠相見」,這會否對地球和我們都更好?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都「裸奔」了

什麼是「無标簽飲料」?

顧名思義,瓶身不再張貼帶有品牌 logo 和産品資訊的标簽,這些資訊主要出現在外紙箱等二級包裝上。

飲料瓶身往往是由可回收的 PET 制成,但标簽很少是,瓶蓋的材質也不相同,是以在回收過程中需要人工或機器分揀瓶身、瓶蓋和标簽。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PET 瓶回收過程. 圖檔來自:Coca-Cola

去掉 PET 瓶的标簽,既能在生産過程減少對塑膠的使用,又讓回收材料更加單一,減少回收工序。

這很重要,因為 PET 是回收率最高的塑膠之一,每一個 PET 瓶都擁有漫長的生命周期,周而複始,循環往複。制造和回收高品質的可回收 PET 瓶,是各飲料品牌環保之路的一處關隘。

無标簽飲料在國内還是新興事物,「第一個吃螃蟹」的品牌是康師傅。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2 月初,它的兩款招牌産品——冰紅茶和無糖冰紅茶——上新了無标簽 PET 瓶版本,在官方飲品旗艦店按箱銷售,券後價格和正常版相近。

瓶身上隻通過雷射列印标注了産品名、生産日期,并強調「不單瓶銷售」。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圖檔來自:小食代

差不多同一時候,雀巢在日本推出了無标簽 PET 瓶咖啡,以每箱 12 瓶的形式銷售,成分名稱等辨別被印制在箱體。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圖檔來自:nissyoku

以上不過新聞兩則,無标簽飲料在日韓市場并不少見,法國、泰國、香港地區也有一些。

日本的飲用水品牌 I LOHAS,法國的礦泉水品牌依雲,南韓的碳酸飲料品牌 Seagram’s、飲用水品牌江原平昌水、運動飲料品牌 Toreta 都曾推出無标簽包裝。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I LOHAS、依雲、Toreta.

依雲全球品牌副總裁 Shweta Harit 認為,無标簽是「剝離到最真實的形式,瓶子就像裡面的水一樣純淨」,但也有品牌覺得,無标簽不等于隻是将标簽取下,「似有還無」才是更高境界。

泰國礦泉水品牌 C2 的無标簽 PET 瓶,瓶蓋附有條形碼,産品資訊壓印于瓶身,與森林中的鹿、雪地中行走的北極熊、天空中飛翔的鳥遙遙相望。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C2. 圖檔來自:worldbranddesign

可口可樂同樣意識到,「裸奔」不僅關乎環保,還要和設計較勁,好在伏筆早已埋下。

2021 年 11 月,可口可樂在南韓推出名為「Coca-Cola Contour Label Free」的無标簽 PET 瓶,分為經典可口可樂和無糖可口可樂,以 24 瓶 X 370 毫升的形式線上成箱銷售。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Coca-Cola Contour Label Free.

「Contour 瓶」這一設計源于 1915 年,靈感來自可可果。在當時,它将可口可樂和一衆筆直形狀的瓶子區分開來,「就算是在黑暗的地方觸摸,也能知道是可口可樂」;100 多年後,Contour 瓶再次避免可口可樂「泯然衆人」。

這場無标簽熱潮并非一時興起,行業、政府、消費者都有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

日本在 2020 年修改了法規,允許所有承裝飲料和特定食品調味品的 PET 容器省略标簽,但必須有外部包裝(如瓦楞紙箱),且将回收識别标記直接刻在瓶上。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凪的新生活》劇照. 圖檔來自:豆瓣

南韓環境部規定各小區從 2020 年 12 月 25 日開始逐漸實施透明 PET 瓶分揀,到 2022 年安裝 4 種以上塑膠分揀桶,倒逼消費者購買更易分揀的無标簽包裝。

隻是在更廣的次元,無标簽飲料的聲量依然微弱,銷售管道就是限制它的一道「命門」。

以大陸為例,冰紅茶、可口可樂這類瓶裝飲料屬于預包裝食品,《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标簽,标簽應當标明九大類事項。

是以,在國内,無标簽飲料尚不能用于普通商超、便利店等零售管道,康師傅目前隻在電商管道試水。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南韓無标簽飲料出現在商超. 圖檔來自:adsalecprj

國外法規不一,但或多或少也有限制,依雲主推的是法國、新加坡等地的酒店、餐館、接待場合,礦泉水品牌 Samdasoo 則計劃推出僅送貨上門的無标簽系列。

我們很少在國内看到無标簽飲料,産品也有待市場檢驗。

但當知名品牌帶頭将第一顆石子投入水中,我們可以更快看到它的漣漪去向哪裡。

從标簽下手,反過度包裝

占據瓶身一隅的标簽,給了品牌将環保事業撬起的支點。

放眼望去,或為了減少塑膠使用,或為了更好回收,許多環保行動同樣在标簽上做文章。

有的品牌選擇「減小标簽」,标簽仍能發揮作用,但又被去除了不必要的部分。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标簽不宜過大. 圖檔來自:Australian Council of Recycling

2018 年有報道稱,雀巢在北美水域的瓶裝标簽尺寸減少了 35%,每年節省近 3 萬公噸塑膠和 4500 公噸紙張。

2020 年 4 月,三得利在日本上線限定版綠茶包裝,覆寫瓶身的瓶簽被換成了瓶肩部的小标簽,原有标簽位置被招财貓和達摩占據,通透而清新的茶色盡收眼底。這款瓶裝綠茶的銷量同期增長了 50%。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三得利旗下的伊右衛門. 圖檔來自:JPDA

有的品牌設法采用更可回收的标簽材質。

PVC 是飲料标簽的常用材料,但它和 PET 瓶在材料密度上很接近,回收時不易通過簡便的浮選方式分開,焚燒還會産生酸性物質和有毒氣體。

是以,元氣森林從沒用過一張 PVC 标簽,它選用 OPS 收縮膜等材料替代 PVC,OPS 收縮膜的密度比 PET 要小,可以回收再利用,焚燒也不會産生有害氣體和污染。

或者,當标簽材質和大小都如往常,寥寥幾筆同樣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圖檔來自:界面新聞

2021 年 9 月,可口可樂開始在瓶身标簽上提示「回收我」這三個字,用直白的設計和消費者對話,讓回收成為下意識的念頭。可口可樂中國從業人員告訴愛範兒:

飲料瓶包裝是與消費者進行最直接溝通的媒介,可口可樂公司也希望通過可口可樂包裝這一每日觸達億萬消費者的媒介,生動傳達可持續發展号召。

還有别出心裁的巴西可口可樂公司,在 2018 年率先開發「通用瓶」,為多個核心品牌使用相同的包裝。唯一的差別在于标簽,且是 100% 可回收的紙質瓶标。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當地市民可在喝完飲料後将瓶子歸還到店鋪并換取獎勵,而通用瓶們又将在清潔和重新灌裝後踏上新的旅途,上一次承載可樂,這一次可能裝滿芬達。

通用瓶在被回收再造前,平均會被重複使用 25 次;2019 年,這個項目在巴西幫助可口可樂公司減少了 18 億個瓶子的生産。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以上種種圍繞标簽的巧思,直接或間接地實作了包裝減量。

标簽直指産品設計,對标簽的改動,符合了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循環經濟三原則」之一:

從設計之初避免廢棄物和污染。

不僅是飲料行業該有「無标簽行動」,各種包裝都需要從設計入手,實作源頭減量。

不知你是否經曆,每逢佳節被月餅盒統治的恐懼;在拆快遞時,塑膠薄膜、填充料和透明膠帶無處安身;化妝品盒内,多為填充物、海綿或硬紙隔斷;打開外賣,大袋套小袋,大盒裝小盒,有時甚至還能收到一個砂鍋。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兩顆紐扣電池是真正的商品. 圖檔來自:reddit/ iPattyR6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一份簡單沙拉包含這麼多塑膠. 圖檔來自:reddit / Suomi

消費行為具有社會性,在産品的價格、品質、功能之外,我們或多或少會關注包裝。除了保護産品的基礎作用,它帶來的審美需要、情緒滿足、階層歸屬等附加值,也往往為我們所需要。

但如果包裝過了度,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費用最終還是會被計入産品價格之中,消費者實際得到的價值卻有限。過度包裝還會帶來更多 「負外部效應」,耗費大量資源,産生多餘污染,為整個社會帶來額外成本。商家為此内卷,但不會為此擔責。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而無标簽、縮小标簽、通用瓶這樣的輕量包裝趨勢,能夠抵抗過度包裝,讓産品回歸産品本身,将更多的價值返還給消費者。

品牌們看到了這一趨勢,希望在包裝設計的源頭,找到最佳的平衡點。雀巢中國從業人員 Sissi 接受愛範兒采訪時表示:

我們認為包裝的「視覺享受和情緒滿足」與「環境可持續」并不沖突。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在不斷提升,希望購買的産品有更高質、更美觀、更可持續的包裝,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推動着包裝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若回收不積極,無标簽也無意義

輕量包裝還遠遠不夠,它隻是冰山一角,它所仰賴的根基藏匿水下。

環保組織 「綠色和平」曾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塑膠瓶的輕量化,也是發生在塑膠瓶生産快速擴張的背景下的。

為回收行友善的無标簽,指向的核心問題依然是:這麼多的 PET 瓶,是否真的進入了回收過程?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圖檔來自:Laura Sullivan/NPR

這是以可持續為目标的公司理應回答的。

它們不應被标簽一葉障目,而要以全面的、系統的眼光看待整個環保事業,既重視設計這一來路,亦不忘回收這一歸途。

否則,無标簽 PET 瓶隻是翻版的紙吸管,并非真正可持續,也影響消費體驗。

但現實并不樂觀,真正意義上的循環利用仍遙不可及。

根據環保組織 Zero Waste Europe 今年 2 月釋出的最新研究,在歐盟市場,PET 回收率約為 50%,但其中隻有 17% 被制成新瓶子,剩餘 PET 皆被「降級循環」成品質較低的産品,如塑膠托盤、紡織纖維、薄膜和捆紮帶。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圖檔來自:Zero Waste Europe

原因之一是再生 PET 生産成本不低且品質不穩定,但食品級的塑膠要求高。「瓶到瓶」是高值化利用,「瓶到化纖」則主要是低值化利用。

這意味着,必須增加 PET 的回收率和回收品質。

另據 NPR 和 PBS Frontline 在 2020 年的一項調查,可能永遠不會有一種 100% 回收塑膠的「經濟可行方式」。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一方面,石油和天然氣制成的原生塑膠價格便宜、品質更好。石油行業每年生産塑膠的收入超過 4000 億美元,他們不希望出現可以取代原生塑膠的東西。

另一方面,今天的塑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分類,回收、分類和熔化再生塑膠的成本昂貴;塑膠在每次重複使用時也會因為降解而性能下降,重複使用的次數有限。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圖檔來自:Coca-Cola

具體例子眼下就有一個。去年 11 月,可口可樂在南韓推出無标簽 PET 瓶的同一時間,它第四次被評為全球最大的企業污染源,因為它仍然大量依賴基于化石燃料的一次性塑膠,PET 瓶回收率也不像它所說的那樣理想。

事已至此,生産者或受益者更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誰生産了商品,誰在銷售、利用商品中獲利,誰就應負責回收。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 Narayan 認為,與現存的 PET 作鬥争是我們不可避免的命運:

未來的流行瓶仍将是現在的 PET 瓶。但我們需要有能力收集它,回收它,再回收它。那就是未來。

具體到無标簽 PET 瓶,在消費者完成消費後,品牌要在回收環節付諸更多行動,才能夠真正實作無标簽的意義。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香港礦物質水品牌 Bonaqua,既推出了 100% 可回收的 rPET 塑膠無标簽瓶,還規劃了它們的後續處理方法:

收集到的所有 PET 瓶交由廢棄物回收處理公司碧瑤,再運送至香港首家食品級 PET 塑膠回收廠 New Life Plastics。

可口可樂計劃到 2030 年,收集和回收與所售産品相當的包裝量。成功的局部案例是,得益于高效的押金返還系統,可口可樂瑞典市場 85% 的 PET 瓶被回收利用了。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押金返還系統. 圖檔來自:Zero Waste Europe

加強 PET 回收率的辦法,還包括将有色瓶換為透明包裝、加強化學解聚等回收工藝、征收塑膠包裝稅…… 哪怕隻是由消費者自己将瓶子洗淨晾幹再扔掉,也能讓回收過程更為友善。

然而,就像 NPR 所警告的,塑膠可以回收,但我們不應對它的實際效果産生「不切實際的期望」。

推廣可重複灌裝的瓶子、鋪開可用自帶杯子的飲料售貨機等,是可以與回收 PET 瓶并肩而行的環保選擇。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 圖檔來自:MUJI

以上種種說明,無标簽還隻是一個開始。如何讓 PET 更加循環?更多的經濟和技術障礙等待消除,PET 的設計、收集和回收都要做出系統性的改變。

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紛紛「裸奔」,請别成為下個紙吸管

在不遠的未來,當我們将無标簽飲料成箱買回家,它們冒着令人愉悅的輕盈氣泡,遠方的塑膠垃圾仍然堆積如山;在将空瓶扔進垃圾桶的時刻,也有許多 PET 瓶在我們不看見的地方重新開機新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