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蘆振龍
1999年5月28日,鄭玉玲如往常一樣在家忙活家務,兒子的上司陳江渝處長卻突然登門拜訪。
看着滿臉凄怆的陳處長,鄭玉玲當即意識到了什麼,她急切地追問陳警官,是不是自己的兒子出了什麼事。
“對不起,蘆振龍犧牲了,他是一名英雄。”陳處長悲戚地告知了她這個消息。
聽完陳處長的話,鄭玉玲當即癱倒在地,掩面痛哭。
其實,在兒子決定成為一名警察的時候,她就做好了接受這一天的準備。
但她卻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一天竟然來得那麼快。
她心愛的兒子,還不到26歲啊!
傷心過度的鄭玉玲
此刻鄭玉玲沒有時間傷心,她急忙叫來丈夫,二人飛速趕往醫院,去見兒子最後一面。
在醫院裡,鄭玉玲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
這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此刻正躺在醫院病床上,渾身上下血肉模糊,幾乎不成人形。
據醫生所說,蘆振龍身中27刀,幾乎刀刀緻命,每處傷口都有二、三十厘米長。
為了拯救這名年輕的警察,他們幾乎把蘆振龍身上的血全都換了一遍。但最終因為傷勢過重,還是沒能挽回這個年輕人的生命。
蘆振龍剛剛畢業,隻是一名最基層的戶籍警,并非刑警或者特警,怎麼會受這麼重的傷,以緻壯烈犧牲呢?
關于這個問題,還需要把時間回溯到前一天,也就是5月27日。
這天,因懷疑蘭花村的魏某跟一起持械傷人案件有關,負責管理這片區域的蘆振龍根據上級指令,準備對他進行傳喚。
但當蘆振龍來到蘭花村時,卻發現魏某的家中空無一人。
因為長期在村子裡走訪調查,蘆振龍對蘭花村已經十分熟悉了。
于是他便站在魏某每天回家必經的路口,準備等他回來後,帶他去派出所接受調查。
沒過多久,騎着機車回家的魏某就出現在了那個路口。
大概是因為心虛,一看到蘆振龍,魏某連話都沒說,竟然把車調轉了個方向,直接逃跑了。
見此,蘆振龍馬上開始對他展開了追捕。
蘆振龍同僚
慌亂之中,魏某逃到一片地形複雜的胡同前。
在這種地方,機車就像一個累贅,他索性丢下車,鑽進了胡同裡。
不過令歹徒沒有想到的是,蘆振龍對胡同十分熟悉,很快就把魏某堵在了一個小巷裡。
見魏某已是窮途末路,蘆振龍便打算跟他好好商量,勸他跟自己回派出所交代情況,争取寬大處理。
正當魏某動搖時,不知從哪兒又冒出來了六名手持刀械的歹徒,他們一邊讓魏某不要跟蘆振龍回去,一邊朝蘆振龍慢慢逼了過來。
盡管被歹徒圍困,但警校畢業的蘆振龍絲毫不慌。他一邊試圖勸說他們放下武器,一邊做好了跟他們殊死搏鬥的準備。
蘆振龍的紀念碑
狂妄的歹徒們根本不聽勸,他們仗着人多,直接向蘆振龍撲了過來。
雖然在警校學過格鬥技巧,但寡不敵衆的蘆振龍很快占了下風,喪心病狂的歹徒看他沒了招架之力,竟然瘋了一樣地對着他一通狂刺,直到蘆振龍渾身染滿鮮血,倒了下去。
見到這番情景,歹徒們終于停了手,他們留下渾身是血的蘆振龍,四散着逃跑了。
直到十幾分鐘後,奄奄一息的蘆振龍才被路過的曹奶奶發現。
曹奶奶當即認出了倒在血泊中的蘆振龍,吓得趕緊大聲呼救。
聞訊趕來的群衆連忙把生命垂危的蘆振龍送往了醫院。
在救護車上,蘆振龍仍舊血流不止,陪同的醫護人員含着淚水,幫他緊急止血。
蘆振龍墓碑
此時的蘆振龍幾乎已經不省人事,嘴裡卻一直喃喃着:“我想見媽媽……”
為了搶救這名正義的民警,醫院組織多名專家共同商讨,實施救治方案。
但蘆振龍身負27處刀傷,其中還包括頭部、胸部的多處緻命傷,刀深達二十多公分,最終搶救無效,于28日淩晨,永遠閉上了眼睛。
等到他的媽媽鄭玉玲趕到醫院時,看到的已經是兒子冰涼的軀體了。
她撲在兒子身旁失聲痛哭,病床上的兒子卻再也無法睜開眼睛看看她了。
媽媽來了,可蘆振龍想見媽媽的願望,卻永遠也實作不了了。
西南政法大學
蘆振龍于1998年7月畢業,因為成績優異,畢業後便被配置設定到了重慶市警察局石橋鋪派出所工作,成為了一名治安民警。
為了貼近群衆,熟悉公安業務,他主動向上司申請,希望把自己由治安民警轉為戶籍民警,并請求去距離石橋鋪派出所轄區最遠的蘭花村擔任戶籍工作。
從此,蘆振龍的身影就經常出現在石橋鋪與蘭花村的大街小巷裡,因為待人親切,有問必答,有忙必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呼他為“蘆戶籍”。
從他開始擔任民警工作,到因公殉職,其實隻有313天。
在這313天裡,他立志為人民服務,從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大學生漸漸變成了人人誇贊的好民警。
在這313天裡,他謹記警察的職責,将128名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還參與搗毀了5個販毒集團。
蘆振龍的警官證
蘆振龍以前的同學和老師說,蘆振龍待人親和,而且十分節儉,他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為人服務的好警察。
他的同僚也說,跟蘆振龍一起共事時,他是最認真負責的那個人,為了處理案件可以一整宿不睡覺,為了幫助居民,也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蘆振龍之是以能養成這樣良好的品質和性格,跟他成長中的經曆是分不開的。
1973年10月15日,蘆振龍出生于山東省聊城市。蘆振龍在家排行老二,家裡還有一個哥哥和妹妹。
因為家庭并不富裕,父母在他小時候就把他過繼給了遠在内蒙古的姑父。
這也是為什麼蘆振龍的父親姓宋,他卻姓蘆的原因。
雖然被過繼給了姑父,但直到上大學之前,蘆振龍都是在親生父母身邊度過的。
人民警察
雖然家境貧寒,但蘆振龍的父母卻也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孩子的學習問題十分上心。
而蘆振龍從小也十分懂事,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
那時候因為家裡窮,周圍的鄰居便經常幫助他們一家。
鄰居們的幫助都被蘆振龍記在心裡,久而久之,他也養成了樂于助人的習慣。
憑借着優異的學習成績,蘆振龍順利考入了西南政法大學,并選擇了刑偵系,準備畢業後做一名為人民服務的警察。
群衆哀悼蘆振龍
據蘆振龍的大學同學回憶,在大學期間,蘆振龍雖然一直都很節儉,但十分樂于對他人傾囊相助。
有次,學校組織為受洪災影響的災民們捐款,他省吃儉用,幾乎把自己身上的所有錢都捐給了災民。
這件事被老師知道後,當即獎勵了他兩套棉被,用來鼓勵他的這種精神。
但這兩套棉被,蘆振龍其實隻接受了一套,把另一套又捐給災民們了。
新疆喀什地區發生地震時,他帶頭捐獻了50塊錢,而這50塊錢,是他辛辛苦苦做兼職賺來的。
同僚為蘆振龍獻上花環
這樣的好事他在讀書期間不知做過多少,他還是以獲得了“全國優秀大學生”的榮譽稱号。
1998年,他順利畢業,實作了自己成為一名警察的願望。
這時的他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工資待遇也十分不錯,按理說已經可以好好“犒勞”自己一下了。
但據蘆振龍的同僚所說,他那時依舊十分節儉。
他住的是所裡安排的宿舍,用的是大學時的床單枕頭,身上除了警服就是一件10塊錢淘來的藍格子襯衫,而這還是他最好的衣服。
那時同僚們上班大都騎自行車,蘆振龍住的地方離派出所幾乎是最遠的,為了不遲到,他每天都需要早起一個小時。
同僚們勸他買輛自行車,他想了很久,最終還是嫌貴,放棄了。
因為那時他的妹妹宋桂萍面臨着聯考和讀大學,他必須得攢錢供妹妹讀書,為自己的父母分憂。
蘆振龍紀念碑
除了節儉,蘆振龍依舊和讀書時一樣吃苦耐勞,樂于助人。
那時,他剛剛上崗,什麼事情都搶着做,遇到危險也毫不畏懼,總是第一個沖上前。
李兵是蘆振龍初入警隊的師傅,提起他時總是一陣感慨。在他眼裡,蘆振龍一直都是個聰明沉穩的好孩子,還誇獎他“沒有年輕人的浮躁”。
雖然入職不久,但這位年輕的警察還是給當地的居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蘭花村裡治安混亂,流動人口十分巨大,管理起來非常麻煩。
為了了解情況,幫助困難群衆,蘆振龍幾乎每天都往村子裡跑,把村裡的居民都認了個臉兒熟。
是以蘭花村的村民們對蘆振龍也都十分熟悉。
他們說,蘆戶籍經常在村裡走訪調查,遇到有人碰到麻煩時,也會放下手頭的工作,趕過去幫忙。
當地居民們顯然已經對這位總是帶着笑的年輕警察産生很濃厚的感情了。
蘆振龍因公殉職的消息傳開時,蘭花村的村民們泣不成聲,并自發組織,要去送他們的蘆戶籍最後一程。
1999年6月1日,蘆振龍的出殡儀式在重慶高新區正式舉行。
當天,殡儀館門口聚集了成千上萬的群衆,他們手捧白菊,含淚送别這位年輕的英雄。
高新區警局的同志們站立在靈車兩旁,在群衆“人民警察萬歲”的呼聲中,緩緩送别了這位為人民而死的好同志。
蘆振龍作為人民的好警察,不怕犧牲的革命烈士,将永遠受到人民的敬仰。
英雄會被永遠銘記,而罪犯也難逃處罰。
蘆振龍去世時,當時擔任公安處處長的陳江渝曾說:“你的血不會白流,人民警察的血不能白流,兇手一天不抓到,我們一天不放下。”
陳處長言出必行。
蘆振龍去世後,重慶市的警局立即展開行動,開始對魏某等一幹罪犯進行追捕。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短短幾天,魏某及其同夥就被抓捕歸案。
蘆振龍的出殡儀式
經法院審判,七名罪犯中,魏某和錢某判處死刑,其餘五名犯罪嫌疑人也受到了應有的處罰。
籠罩在重慶上空的烏雲,終于随着案件的結束,徹底消散了。
為了嘉獎這名好民警,公安部在蘆振龍殉職後,就其功勞事迹,追授其“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模”的榮譽稱号。
為了紀念這位好同志,組織上把蘆振龍跟歹徒搏鬥時所穿的那件警服送到了重慶市警察局博物館。
這件警服後來也被評為了“國家一級文物”。
除此之外,他生前随身攜帶的筆記本,以及犧牲時穿的那雙鞋,也以“國家二級文物”的稱号,被一起儲存在了博物館。
現在,隻要進入這個博物館參觀,就可以看到那件沾滿鮮血,滿是刀口的警服。
那件警服靜靜地躺在玻璃櫃裡,默默向人們訴說着它的主人蘆振龍的英雄事迹。
蘆振龍的警服
在重慶市的翡翠公園裡,還矗立着一座蘆振龍的雕像,每年都有不少人為這座雕像獻上花朵。
不論是浸血的警服還是高聳的雕像,無不代表着人民對烈士蘆振龍的懷念,代表着人民警察不怕艱險,堅貞不屈的精神。
人民紀念烈士,但也不會忘記烈士的家人。
蘆振龍犧牲後,政府為他的家人送去了一筆撫恤金。
在得知蘆振龍的家境比較貧困時,他生前所在的警局和重慶的市民們紛紛對其家庭進行了捐助。
在各方的捐助下,蘆振龍心心念念的妹妹終于順利讀完了高中,并考上了大學。
宋桂萍
為了撫慰蘆振龍的家人,政府的從業人員還時常上門拜訪,希望可以幫助他們早日從失去兒子的陰影裡走出來。
當政府人員登門拜訪時,蘆振龍的父親向他們傳達了希望女兒宋桂萍可以繼承哥哥的遺志,也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的願望。
蘆振龍的妹妹宋桂萍也參加了哥哥的送别儀式,據她所說,當時為哥哥送行的人民群衆有十幾萬,他們都在高呼“人民警察萬歲”,至今她對這個場景印象尤新。
想必在那個時候,宋桂萍就已經想好,要幫助哥哥繼續完成他的夢想,在人民警察這個崗位上發光發熱吧。
蘆振龍的鞋
通過公安部門的審查,宋桂萍在重慶市警察局的特批下,也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并被特地安排到哥哥蘆振龍生前所在的高新區警察局工作。
在這裡,如哥哥一樣,宋桂萍也選擇成為一名戶籍警,擔任戶籍部門的工作。
宋桂萍說,在成為一名戶籍警之前,她壓根不知道戶籍警是幹嘛的,上崗之後才了解到,原來戶籍警的工作那麼繁雜。
“在這個方面,二哥就是俺學習的好榜樣……我要努力做一名像二哥一樣的好民警。”宋桂萍如是說。
之後,宋桂萍也如自己的哥哥那樣,整日奔波在高新區的大街小巷,盡心盡力地幫助所有的困難群衆,在成為“像二哥一樣的好民警”的路上努力奮進着。
2004年4月,由于父母日漸年老,為了友善照顧他們,宋桂萍便向上級申請,将自己的工作調回到了老家山東。
至此,宋桂萍一直在山東省公安廳,繼續為人民服務。
“如果能像焦裕祿、孔繁森那樣活着,才能真正立于天地之間!”
這是家人在整理蘆振龍的遺物時,從他日記本裡看到的一句話。
蘆振龍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勇氣和生命,向人們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立于天地之間”。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蘆振龍的犧牲是人民和政府的損失,卻也讓群衆更加堅信,人民警察永遠是人民群衆最堅實的護盾,人民警察永遠為人民。
英雄已逝,正義永存。讓我們向這位年輕的英雄,緻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