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之母”的夏培肅

夏家有女初生

1923年7月28日,一位女嬰在重慶江津呱呱墜地。她祖父是前清的秀才,從事教育工作40年;父親是清末的舉人,曾在江津辦學和實業;母親黃孝永曾任江津女子國小的校長,以及江津女子中學的教員。

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她被父母寄予厚望,給她起名為夏培肅。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個名字将來會在中國計算機界引起多大的反響。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紀錄片中幼時的夏培肅

因為出生在書香世家,母親在她三歲時就教她背誦《長恨歌》,這讓夏培肅意識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無形中培養了她的愛國主義情懷。

上了四年半國小後,夏培肅因病辍學。

為了不耽誤功課,母親為她精挑細選了家庭教師。這種在家自學的方式一直延續到她14歲,夏培肅以同等學曆考入了重慶南開中學,也就是當時稱的南渝中學。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1941年夏培肅(前排右二)和大學同學合影

求學之路漫漫

夏培肅在校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40年,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中央大學電機系。此時,她發現自己對電路理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1945年,夏培肅獲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後經推薦,免試進入交通大學重慶分校電信研究所攻讀研究所學生,在張鐘俊院士門下研究電路張量分析。夏培肅是該所1949年之前招收的兩名女生之一。

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夏培肅又進入了上海交通大學繼續研究電路。為了更好地學習先進知識,夏培肅在1947年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繼續進修,并在此獲得了博士學位。

在這期間,夏培肅不僅努力鑽研電路,還重逢了在國内的戀人楊立銘。除了學業與愛情,她甚至還參加過當地一家報刊舉辦的編織毛衣比賽,還得了獎。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1946年夏培肅在交通大學

滿腔報國熱血

1950年,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攜家眷回國。

因為新中國剛剛成立,迫切需要人才回歸建設祖國。但無論是經濟條件還是科研條件,都無法吸引頂尖人才。而對于海外學子來說,想要實作理想,優越的科研條件當然是首選。但投身建設祖國的征途,亦是他們的夢想。

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是以華羅庚在途中寫了一封緻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信中說道:“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華羅庚《緻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

這封信觸動了許多留學生,其中當然也包括夏培肅,堅定了她回國建設祖國的決心。

華羅庚在美國訪學時,得益于他和“計算機之父”諾依曼良好的關系,他有幸參觀到了這台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計算機。

他被這台計算機的先程序度和計算速度所折服,他以數學家的遠見卓識,敏銳的意識到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對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制作中國自己的計算機這個念頭,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華羅庚參觀的ENIAC計算機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子數字計算機

回國之後,華羅庚便開始為建造中國自己的計算機付諸行動。

從零開始研發

1952年,大陸第一個計算機科研小組建立了。當時的小組隻有三個人,便是在清華大學電訊網絡研究室的闵乃大,以及剛從海外歸國的夏培肅和王傳英。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由于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封鎖嚴重,不僅科研經費稀缺,對于計算機方面的科研資料更是基本沒有。科研小組隻能到圖書館查閱英文期刊,或聯系國外的留學生們一起留意。由于沒有影印機,就算有資料,也需要自己動手抄錄下來。

而除了沒有文字資料,計算機小組甚至沒有自己的實驗室。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大陸第一個計算機科研小組成員

夏培肅曾在回憶裡寫到:“當時的實驗一切得從零開始,王傳英經常背着小包到城裡去購買無線電原件、電表、電線、工具等,有時候甚至還會去舊貨攤上找找看看有沒有有用的東西”。

後來,闵乃大因為需要繼續其數學著作離開,王傳英則是研制原子彈的急需人才改學原子能專業。初始小組的三人,就隻剩下了夏培肅。

不僅如此,1960年,由于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方面撤走了所有支援。原本當時國内的計算機都是仿制蘇聯的設計,國際上都以為沒有了蘇聯的支援,中國的計算機行業将會停滞不前。但夏培肅他們決定幹脆摒棄蘇聯的設計,制造出中國人自己的計算機。

兩年後,這台由夏培肅負責總體功能設計、邏輯設計、工程設計、部分電路設計以及調試方案設計,并參與電路測試和部件、整機調試,完完全全由中國自己設計的計算機——107誕生了。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107計算機的部分主機櫃

這台機器被安裝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大以107計算機為基礎編寫了計算機原理和程式設計講義,作為計算機專業、力學系、自動化系以及地球實體的教材。

當時的107不僅有學生編寫程式算題,還會接受一些其他機關的計算任務,比如潮汐預報計算,原子反應堆射線能量分布計算等。

甚至當時的工業部還按照107的圖紙仿制了另外一台,用于彈道計算,為大陸研究飛彈和氫彈做出了巨大貢獻。

薪火世代相傳

夏培肅不僅在計算機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教書育人方面,也同樣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夏培肅認為培養研究所學生就是在為國家培養人才,她堅信計算機事業要發展就要有新生力量,而為計算機事業培養人才也是她應盡的責任。

她培養的第一位碩士生韓成德,在60年代末參與了大陸第一顆人造衛星地面測控計算機717機的研制,這是大陸自行研制的第一個大型實時工程系統,為大陸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做出了巨大貢獻。

夏培肅70年代培養的碩士生李國傑,後來研制出了曙光系列高性能計算機,打破了國外壟斷,改變了國外對大陸高性能計算機的禁運标準。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發展到現在的曙光高性能計算機

夏培肅敏銳地意識到,提倡國家應該大力開展超大規模內建電路的設計和制作是非常重要的。

就是在這種堅持下,龍芯誕生了。這是大陸第一款真正意義上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晶片,而龍芯團隊的領頭人,正是夏培肅的學生、如今的“龍芯之父”胡偉武。

龍芯一号還有一個别稱,叫做夏50,被設計印在了龍芯一号的金屬層上。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夏培肅在計算機事業上辛苦付出的50年。

此後,年事已高的夏培肅逐漸淡出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一線科研工作。

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沒有她,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可能會停滞50年

龍芯一号的金屬層上刻印着夏50

女性科研标杆

2014年8月27日,夏培肅因病逝世,享年91歲。

同年,中國計算機學會設立了中國計算機學會夏培肅獎,藉此來紀念夏培肅在中國計算機發展史上做出的偉大貢獻,并獎勵在計算機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女性科研工作者。

夏培肅老師親曆了中國計算機科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她作為中國第一代計算機科學研究者,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縮小中國與世界計算機科學的差距。她為中國培養了大批計算機領域的人才,為推動中國計算機科學進入世界前列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