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距離亮眼和驚豔還有距離的第五代iPad Air,我為什麼還如此鐘愛?

作為iPad系列的忠實使用者,今年我給第五代iPad Air打76分,在我看來這是一次處于及格線以上的更新,但距離亮眼和驚豔,還有距離。

M1晶片加持、提供5G、新配色可選、甚至是稍有降價,嗯,非常好。但失分點在于螢幕沒有支援ProMotion自适應重新整理、起步存儲依舊還是64GB、後置鏡頭沒有更新等等。

距離亮眼和驚豔還有距離的第五代iPad Air,我為什麼還如此鐘愛?

我自然曉得10.9英寸的iPad Air和11英寸的iPad Pro需要進行不同定位細分以便在售價上做出顯著區分。

按照目前官網的售價來看,64GB容量的WiFi版本第五代iPad Air起售價4399元,128GB容量的WiFi版本11英寸iPad Pro起售價6199元,這中間的1800元差價,來自于後置鏡頭、存儲容量、ProMotion,這正好一一對應上了我剛剛提到的對第五代iPad Air的扣分點。

看到這你會問,那你直接上iPad Pro不就完了麼!

當然,在配置上iPad Pro(11和12.9英寸)無疑有着更強的性能以及最新技術的輔佐,但選配蜂窩網絡版後,iPad Pro的起售價來到了7399元。接近一台同樣是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Air的價格,這就讓人很難做出相對正确的決定了。

距離亮眼和驚豔還有距離的第五代iPad Air,我為什麼還如此鐘愛?

是的,在iPhone和MacBook Pro作為我日常辦公、生活工具的前提下,我為什麼還需要一台iPad以及為什麼我首選iPad Air而不是Pro?

實際上我從第一代iPad開始到去年11月,這一裝置的定位以及我的使用方式都是90%用于娛樂休閑,即遊戲、追劇、看球等等。而過去的4個多月,我将目前手上的這台第四代iPad Air作為學習工具使用,探索出了它原本定位中應有的樣子。

配合Apple Pencil,我在Notability中記錄英文筆記和日常手帳;借助軟體Notion和Magic Keyboard錄入、同步并管理我的讀書筆記和心得;作為一塊尺寸比手機更大的螢幕,我可以充分的利用iPad OS目前的多任務以及分屏功能提高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距離亮眼和驚豔還有距離的第五代iPad Air,我為什麼還如此鐘愛?

這就是差別于之前使用和現在相比,我更離不開iPad的幾個理由。

雖然是一家刀法精準的商業公司,但蘋果似乎在iPad Air第五代上沒有找清楚明确的定位。

例如隻追劇的話,考慮成本效益有基礎款的iPad,為了輕便有最新的第六代iPad mini。iPad Air作為早期以輕薄打市場的品類,現在和11英寸iPad Pro相比,兩款産品無論是從重量、外觀還是性能上均相差不是太多。

要不是蘋果為了保持4000~6000元檔自家平闆電腦在市場中的活躍度,我認為iPad Air是很容易被“拿”掉的單一産品線。

但這一價格也保證了屬于這一區間的人是有多中意它,不喜歡的人則覺得它“高不成低不就”。

距離亮眼和驚豔還有距離的第五代iPad Air,我為什麼還如此鐘愛?

作為目前處于中高端價位區間的iPad Air,它更像是一台配置更好的學習工具,甚至可以完成部分生産力的内容。無論是第二代Apple Pencil還是Magic Keyboard的加持還是本次直接選擇M1晶片,除了正常更新外,蘋果也似乎在衡量是否要在10.9英寸的iPad Air和11英寸的iPad Pro之間做一個取舍。

作為更高端的産品線,預計在今年秋季釋出的iPad Pro可能會搭載甚至是首發M2自研晶片,11英寸的版本的螢幕也會得到更新,另外極有可能針對手寫筆和鍵盤做出更新調整。

但無論是學習工具還是生産力伴侶,目前困擾在iPad Air、iPad Pro之上的是iPad OS的“乏力”。

距離亮眼和驚豔還有距離的第五代iPad Air,我為什麼還如此鐘愛?

原本去年四月釋出的iPad Pro搭載M1讓人眼前一亮,但在6月的WWDC上,iPad OS 15并沒有帶來同樣讓人亮眼的更新。

截至目前,很多軟體在iPad上的版本依舊停留在放大的iPhone版,無論是對大螢幕空間的軟體功能布局、細節設定還是特殊功能的添加,iPad版本的軟體還停留在隻有借助Apple Pencil才能看出和iPhone App的與衆不同。

既然如此,那下降首發售價或許還能還大衆留下“加量減價”的良好印象。但阻礙在這一産品線再邁上一個更高台階的,隻能是iPad OS。

作為iPad的忠實使用者,三個月後的WWDC我顯然更期待iPad OS帶來的大變化,哪怕和傳聞的虛拟現實裝置相比,我也更關心前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