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小國文《司馬光》評課稿

國小國文《司馬光》評課稿

  推薦“連雲港市互動式電子白闆在學科教學中運用研讨活動”中的國文教學研究觀摩課,是師專三附小張钺老師執教的國小一年級《司馬光》一課。課後交流時張老師說,為了充分創設課堂的活躍氛圍,還特意換上這身衣服的(編者發現,這是一款“女式蝙蝠俠”的黑色毛衣)。

  總體感覺,這是一節很成功的(研究型)課。具體紀錄如下:

  1.新授課由圖檔引入→姓“司馬”→“司”字的寫法,創意很好!

  在引入新課時,有好的創議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過渡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還可以再發揮點教師的智慧,即在課前的教學設計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于充分利用了電子白闆的互動示範功能,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地調動。

  3.學生自讀課文開始時,可能由于習慣使然,非自讀,而是齊讀,但還是逐漸變成自讀。這可能是平時自讀少,而齊讀多的習慣造成的。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課堂真實、有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國小聽課這20多年的經曆,公開課,尤其是對外的觀摩課,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讀字正音”環節,形式活潑、多樣,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由“學生推薦下一位同學讀”,做法新穎,有創意。

  6.“看圖說話”的圖設計的有問題(這一點上,我與市教育局駱處長觀點一緻),要注意“圖”必須為“文”服務,也就是說,“圖”應該準确地将“文”給直覺地反映出來。

  7.教師通過互動式電子白闆營造氛圍,帶領學生通過看圖,模拟《司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體會當時的場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電子白闆逐漸展現“文字”,通過“讀”,“動作模仿”+“語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學生體會很深刻。

  8.最後,通過放映《司馬光》卡通片,讓學生将文本内容,與視訊相結合,再次體會和感受課文,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應有的提升。

  互動式電子白闆,在國小低年級的教學運用,是很值得研究

【國小國文《司馬光》評課稿】相關文章:

1.《司馬光》評課稿

2.國小國文評課《好漢查理》評課稿

3.國小國文《假如》課評課稿

4.《司馬光砸缸》評課稿

5.國小國文優秀評課稿

6.國小國文《太陽》評課稿

7.國小國文《假如》評課稿

8.國小國文《掌聲》評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