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戰靓妞(未經允許,請勿複制全文搬運!)
1945年5月7日,在法國蘭斯一所學校裡的英美盟軍西線指揮部内,正舉行着一場舉世矚目的投降儀式。

德方投降代表
納粹德國新任總統:鄧尼茨,他授權德方代表約德爾大将,在那份“無條件投降協定書”上簽字。而這個約德爾一直都是對希特勒“唯命是從”的,但自從希特勒自殺以後,他那些所謂的“信仰”也跟随着希特勒一起煙消雲散了。
不過,即使在納粹德國徹底無望時,約德爾依然還是不願意去投降蘇聯人的,更不願去做那個在投降書上親自簽字的人。直到最後時刻,他仍強硬地堅持:誰都不希望自己永遠受到德國人民的詛咒,是以自己絕不可能去簽署那份“把幾十萬德軍士兵交給俄國人”的檔案。
由此可見,約德爾的骨子裡十分敵視蘇聯。但這一次在法國蘭斯的投降,投降的對象卻是西線英美盟軍。是以約德爾在鄧尼茨的指令下,最終他還是選擇低頭在西線盟軍的那份投降書上簽字。
約德爾(中)正在簽字
約德爾和漢斯·格奧爾格·弗裡德海軍上将一起,他們帶着落寞的神情來到了蘭斯的簽字儀式現場。盟軍代表首先把投降書交給他們閱讀,過了一會便嚴肅地問約德爾:你們是否了解了德國今後應遵從的投降條款?而約德爾答複則是“了解!”
随後,約德爾便在那份《無條件投降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在簽完字以後,約德爾向盟軍代表說自己想講幾句話,得到對方的準許後他便用用低沉的德語說道:“我簽字以後,德國人民和軍隊的未來命運,就掌握在你們手中了!”
按照正常的慣例,這次簽字儀式結束後戰争也就正式結束了!
但有意思的是,這次簽字卻沒有得到蘇聯斯大林的最終承認:斯大林得知德國人在蘭斯向英美盟軍簽字投降後,表現得十分憤怒!
雖然蘭斯的簽字儀式上也有蘇軍代表在場,但在斯大林看來:那是一次以英美盟軍為主角的受降儀式,蘇軍作為戰争中對德作戰的主力軍,剛剛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成功拿下柏林,反而成了配角。
另外,西線英美盟軍不僅“坐收漁翁之利”,而且他們搞的這次“蘭斯受降儀式”,也會讓世界誤認為西線盟軍才是戰勝德國的主力。
德軍向蘇軍投降
是以,斯大林緊急電令朱可夫:必須重新安排一次以蘇軍為主的受降儀式。在這件事情上,斯大林當時的态度十分強硬,他在後來和英美盟軍高層的商議中,絲毫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
而英美盟軍高層其實他們自己也心知肚明:蘇聯人民和軍隊,在反法西斯作戰中确實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才取得今天這樣偉大的反法西斯勝利。于是,最後英美蘇三國經過協商後,便一緻決定:把蘭斯的投降儀式當成一次預演,而正式的投降儀式将在柏林地區舉行,并由蘇方代表來主持。
投降儀式上的蘇方代表
而德國人在正式收到這個通知後,他們雖然心裡極度憋屈(剛投降了一次又要搞一次)!但他們作為戰敗國又無可奈何。于是,德方隻得同意配合再來一次“忍氣吞聲”的投降儀式。
第二次受降簽字儀式:朱可夫将軍“意氣風發”,凱特爾卻“面如死灰”。
1945年5月8日格林威治時間22:43,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正式儀式在柏林近郊的卡爾斯霍爾特舉行。這一次和蘭斯的投降儀式有很大不同,主持人換成了蘇軍元帥:朱可夫。
凱特爾元帥
除了朱可夫以外,參加這次簽字儀式的盟軍進階代表還有:英國皇家空軍司令泰德元帥,美國戰略航空部隊司令斯帕茨上将,法軍總司令塔西尼上将等人。
而德方的簽字代表也換成了德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元帥,以及德國海軍總司令弗雷德堡海軍上将和空軍總司令斯通普夫等人也悉數到場。
投降儀式依然被安排在一所學校的餐廳中進行,但當德方代表凱特爾元帥進場時,他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匪夷所思的舉動:隻見他高舉着手中那根德國元帥權杖,傲慢地向現場盟軍代表行禮。
高舉權杖的凱特爾
盟軍代表們自然沒有給他“回禮”,是以場面一度顯得很尴尬。對于凱特爾元帥的這一舉動,後世最多的解讀就是:短短兩天内,德國居然投降了兩次!身為“普魯士軍人”的凱特爾,便以此舉來向世界展示自己“很不服氣”的态度。
但接下來《無條件投降書》的簽署過程,卻讓德國元帥凱特爾顯得很難堪!當凱特爾在投降書上準備簽字時,他習慣性地讓自己身後的副官将檔案取到自己面前來。
而此時蘇聯代表朱可夫将軍,卻有意“回敬”凱特爾剛才那個傲慢的舉動。于是,朱可夫直接對身邊的翻譯說:“讓那位德國将軍自己走到我面前來簽字。”
簽字中的凱特爾
凱特爾聽完翻譯傳達的這句話後,瞬間臉色鐵青。但納粹德國已經戰敗,凱特爾縱然再硬氣也隻能低頭服從。于是,凱特爾隻得默默走到朱可夫将軍面前,他取下一隻手套後在投降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随後,隻見朱可夫笑容滿面地走出了會場。而凱特爾和德國代表們則垂頭喪氣,面無表情地繼續端坐在那裡。
卑微的德國元帥凱特爾,他原以為自己高舉着那根象征着“榮耀”的權杖,便能挽回一絲“第三帝國”的顔面。但他卻沒有想到:那份所謂的“榮耀”,在朱可夫看來就是一個笑話!在簽字過程中還換來了更多的恥辱和刁難。
兩位在投降書上“簽字”的德國元帥,一個被絞死,一個被槍決。
蘭斯投降儀式上簽字的那位德國大将:約德爾,戰後他便遭到了審判!不過對于他的刑罰,同盟國内部還是存有不少争議的。英美認為不應該判他死刑,但蘇聯方面卻強烈要求對約德爾執行死刑。
法庭上的約德爾
最後,約德爾還是被紐倫堡國際法庭判處死刑。但約德爾本人拒絕法庭對自己施以絞刑,他認為那是一種帶有侮辱性質的處決方式。于是1946年10月16号,約德爾被執行槍決。他臨死前說了最後一句話:“我向你問候,我的德國。”
在這位納粹分子看來,他認為自己是一直“忠于德國”的。更有意思的是:1953年2月28日,慕尼黑主審法院重新認定約德爾是“無罪”的,同時法國法庭庭長亨利·德·瓦布爾也宣布1945年對約德爾的判決是錯誤的!并把扣留的約德爾個人财産歸還給他的遺孀。
而在第二次投降儀式上簽字的凱特爾元帥,也于約德爾被處決的同一天被國際法庭執行了絞刑。凱特爾此前在紐倫堡的國際法庭上,甚至還一直叫嚣:“我是希特勒的堅定追随者,盡管我反對(納粹)黨綱領中的一些條款!”
法庭上的凱特爾
就憑他的這句話,不處死他!都對不起那些死于納粹屠刀下的無辜英靈。凱特爾最後被絞死的那一刻,他的臉上依然沒有一絲悔過的表情。其實他和希特勒的關系并不算太好,卻在臨死前,反而一再顯擺自己所謂的“忠誠”!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無奈的悲哀。
圖源網絡,侵删!
點選關注一下《曆史雜談驿站》好嗎?感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