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陳亮偉是一位從鄉村走出去的博士,為了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本可留在大都市生活的他回到家鄉,當起了留守兒童的“陳爸爸”,回鄉辦學是他對鄉村教育、對孩子們的一份牽挂,更是對家鄉故土的一份承諾。

【現場】
有一天我會改變我曾經的命運
陳亮偉的家鄉在祁東縣西部鄉鎮,這裡有6000多名留守兒童,散落在農村的各個角落。
2014年,事業正盛的他,說服家人,帶着自己10餘年奮鬥積蓄回到家鄉建設啟航學校。
【同期聲】祁東縣啟航學校董事長 陳亮偉
我當時一個方面就是兌現對國家的承諾,讓貧困地區的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去實作孩子們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做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為了實作承諾,他先後籌資2億餘元,在4個偏遠貧困鄉鎮先後創辦了3所中國小和4所幼稚園,為近4000名留守兒童在“家門口”提供了優質教育資源。為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他設立了“陳亮偉助學金”和“陳亮偉獎學金”,先後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和品學兼優的學生發放助學金和獎學金近500萬元,幫助1000多名貧困學生重圓讀書夢,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陳爸爸”。
陳爸爸
【現場】校長動員課
我們用自己的勤勞,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創造的财富來修建這麼個學校,就是目的為你們搭建一個美好的未來 因為我在你們身上看到了我們其中的未來,看到了我們祖國的未來。
當一盞燈,點亮孩子夢想。陳校長不僅給了孩子們和城裡一樣的優質教育,更在這群孩子們身上種下了一顆會長成參天大樹的種子。
【同期聲】祁東縣啟航學校國小部校長 賀娟娟
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有能力去反哺家鄉。同時告訴孩子們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陳校長一直都是在這麼做||去給這些家庭給這些孩子以希望
名聲“爆火”背後,陳亮偉債台高築,由昔日村裡的千萬富翁變成“千萬負豪”。辦學5年來,陳亮偉資助的貧困學生在逐年增加,學校總人數達到1800多人,其中九成為留守兒童。
理想确實是很豐滿,但是在現實過程當中碰到了很多的困難和挫折,比如說資金方面的困難,師資力量方面的困難,學校營運管理方面的一些困難,但是當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 當我看到這些孩子們的時候,我發現他們的未來是不可估量的 這些孩子可能才是我的未來。
為了保證疫情期間學校不減員、教師工資照常發放,他變賣了4台車和公司的一些股份。即使如此艱難,啟航學校從開學第一天起,學費就從來沒有增加過一分錢。同時,陳亮偉仍用不遺餘力貢獻自己的力量建設家鄉。
【同期聲】祁東縣官家嘴鎮馬止亭村村民 周雲
他籌錢給我們修路裝路燈,然後還有我們山上的水,原先我們這裡都沒有自來水的,從他來以後就把自來水也接通了,路也通了,然後包括這些我們本村的就業問題也解決了 我們也可以陪伴在孩子身邊
誠信是互相信任,雙向奔赴。八年來,陳亮偉用誠心信守對學生的承諾,用愛心承載對社會的承諾,用真心兌現對教師的承諾。他,成為孩子們喜愛的“陳爸爸”,也成為他們美好心靈的精神力量。
【同期聲】祁東縣啟航學校六年級學生 陳志豪
我第一次拿到校長獎學金的時候,我感覺它就是一種榮譽,是我們比較向往比較憧憬的一種榮譽
【同期聲】祁東縣啟航學校三年級學生 周宇軒
想努力成為他樣子的,因為在我心目中我感覺他是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