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6氪首發 | 「吉工家」獲高瓴紅杉B輪億元投資,實作建築勞務用工全周期閉環

作者:36氪

作者 | 吳思瑾

編輯 | 王與桐

36氪獲悉,建築勞務綜合服務平台「吉工家」于近日公布億元人民币B輪融資,由高瓴創投、紅杉中國共同領投,源合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财務顧問。此前,「吉工家」曾獲得華圖資本、廣聯達英諾基金等機構的投資。本輪資金主要用于提高産品體驗、擴充團隊和市場營運推廣。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建築業總産值突破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得益于建築數字化程序加快,人均勞動生産率漲幅明顯。

數字化轉型的火熱從資本市場可見一斑,據天眼查資料統計,2021年參與融資的建築行業企業達1046家,金額在千萬級以上的有232家,分布在生産制造、工程SaaS、軟硬體服務、裝修資管等多個領域。

在賽道衆多的建築行業,勞務是數字化程序相對較快的賽道之一,即便如此,大陸數字化程序仍落後于發達國家。根據中國建築業協會統計,在2018年,大陸建築資訊化占總産值的比例為0.1%,投入比僅為發達國家的1/10。36氪曾報道該領域的另一家企業「魚泡網」,去年10月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這背後是明确的政策導向和成熟的網際網路人力解決方案。

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培育新時代建築産業勞工隊伍的指導意見》明确提出目标:到2025年,符合建築行業特點的用工方式基本建立,建築勞工實作公司化、專業化管理,建築勞工權益保障機制基本完善;建築勞工終身職業技能教育訓練、考核評價體系基本健全,中級工以上建築勞工達1000萬人以上。

目标的背後是強烈的市場痛點。

在如下圖的獨特勞務人員共享+靈活用工模式下,呈現勞工管理難、工資發放亂、項目進展慢的特點。

36氪首發 | 「吉工家」獲高瓴紅杉B輪億元投資,實作建築勞務用工全周期閉環

圖源:吉工家

一個建築項目往往需要大量勞工,傳統的招聘模式是工頭自己招攬、工友互相推薦、或從勞務公司招聘,經常存在勞工品質不高,或者工頭招不到勞工,而勞工也處于長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

招聘完成後,工頭還需負責協調管理工作,包括勞工日常工作、記工記賬、工資發放等。在“記工記賬”方面,不少工頭、勞工還在采用傳統的筆記本記工的方式,這種粗放式的記工模式,容易造成建築企業、包工頭、勞工三方出現錯記、漏記,最終核對工時有出入的情況出現,進而引發勞務糾紛。

針對上述痛點,36氪曾多次報道的建築勞務綜合服務平台「吉工家」,在過去的一年中初步完成了建築勞務用工全周期閉環。

36氪首發 | 「吉工家」獲高瓴紅杉B輪億元投資,實作建築勞務用工全周期閉環

在招聘環節,吉工家APP的找活招工子產品,打破市場上供求雙方的資訊不對稱,對勞工和企業進行快速比對,提升招聘效率,類似建築行業的“BOSS直聘”。“網際網路讓勞工與工頭之間的依附強度發生了變化。”吉工家創始人兼CEO寇永聰告訴36氪。據介紹,平台月活使用者為500萬左右,60%以上的使用者超過40歲,日更新崗位近20萬。

在記工記賬環節,吉工家APP的記工子產品将25種記工場景線上标準化,工頭、勞工雙方可實時記工、對工、對賬。據介紹,平台日均記工記賬金額已達到3億元。相比傳統的手工記錄方式,雲端資料不僅準确還降低了丢失風險。“相關政策規定建築企業必須和政府、銀行開設共同監管的企業銀行賬戶,并将工程款按照一定比例存至該賬戶中,專門用于勞工勞務工資的發放。而吉工家的記工記賬功能為後期工資提供了結算依據,可以有效的幫助解決欠薪問題。”寇永聰表示。

在勞務管理環節,吉工寶APP是吉工家旗下向建築企業和項目的工程勞務用工管理平台。在管理勞工子產品,通過标簽和評價功能形成勞工檔案。在項目管理子產品,通過圖檔和文字向勞工傳達任務,實時監控項目動态;線上登記材料出入庫記錄。在項目報表子產品,可檢視各類出勤資料和項目管理統計資料。

在勞務工資結算環節,吉工家開發的建築勞務支付系統與支付寶、微信支付合作,勞工、工頭、用工機關三方線上實名确認工資單,工頭通過吉工家上傳經勞工确認後的工資單,建築公司通過吉工寶電腦端核對工資單後,将勞務工資通過企業支付寶支付給建築勞務公司,勞務公司按靈活用工相關要求扣除對應稅金和管理費後,通過支付寶的總分賬系統分發到勞工個人支付寶賬戶中。

相對于同行或To B、或To C的模式,一般而言,既To B又To C意味前期推廣成本可能更高一些,而且在執行中可能會觸動到一部分人的奶酪。但是吉工家找到了自己的解決方法,他認為,不論是B端還是C端,平台在營運推廣過程中都會先選擇相信移動網際網路能夠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價值的企業與人,當這樣的群體越來越多時,就會形成一種正向趨勢,引來其他企業和使用者的關注和嘗試。

首先,在B端,吉工寶的目标客群是近400萬的中小微建築企業,他們的數字化轉型意願十分強烈且更容易接受标準化的産品模式,市場空間巨大。目前已經有數百家企業選擇用吉工寶APP管理系統,其中部分企業也通過勞務支付系統來發放勞工工資。

其次,在C端,工頭和勞工也是如此。當勞工在吉工家上找到了工作,還收到了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就覺得這個平台太好了。而工頭發現從平台上可以招到勞工後,就和他的老鄉兄弟們說,大家各自去平台上找工作吧,我下一個項目還沒找到,你們不用等我了。他之是以能敢這樣放走勞工,是因為他知道下一個項目來了後,他還能夠在平台上招到新的勞工。寇永聰補充說到。

在獲客成本方面,寇永聰認為,成本是一方面,成本之外,如果隻做To C的話,一定階段後會遇到天花闆,而「吉工家」将B、C兩端關聯,實作産業閉環,剛開始會比較辛苦,但後面形成協同效應後又會反哺另一端,反而成了我們的競争優勢。在殊途同歸的的狀态下,這種模式反而成了吉工家的競争優勢。

在盈利模式上,平台收入來源于招聘的雙端交易費用和吉工寶的SaaS訂閱費。客單價在兩萬元至五萬元區間。據介紹,「吉工家」去年收入增長200%,使用者續訂率近80%。

即便如此,近年來建築業房屋施工面積增速減緩,市場對建築勞工的需求降低,其次随着技術的進步和外賣、快遞等職業對勞工的分流,是所有建築勞務服務平台都會面臨的問題和考驗。對此,寇永聰表示并不擔心,“房地産行業的特點就是周期性很強,而建築業除房地産外還有其他基建領域,市場廣大。比起這個,更重要的是建築行業的勞工可能是被網際網路改變的又一波群體,我們恰恰感覺到是建築市場的波動造成了勞工開始越來越願意和習慣于在移動網際網路上找工作。一個欣喜的情況是,背景顯示部分其他場景的勞工在27、28歲時因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等現實原因,對資金需求較大,不斷有人從其他行業轉型到建築業以擷取更多收入。對中小微建企來說,他們數字化轉型意識的覺醒,現在正是把兩端打通進行賦能的絕佳時機。”

下一步,「吉工家」将繼續打磨産品,提高使用者體驗和粘性,擷取更多使用者。未來,還将繼續打造B、C兩端關聯壁壘,實作建築勞務用工全周期閉環。

投資人說

高瓴創投項目負責人表示:中國建築産業每年産值超過25萬億,但資訊化率不足1%,尤其在建築勞務市場,數千萬建築勞工務工、記工以及用工機關的招聘需求,急需有好産品能夠系統化、數字化地去滿足。我們欣喜地看到,面向這一市場的吉工家從勞工和用工方兩端的需求出發,在過去一年中完成了建築勞務用工周期的閉環建設,它不但能替代傳統的打卡機和微信群,提升建築勞務管理中的效率;還幫助建築産業勞工和用工平台之間更有效、更高品質的連結。期待吉工家為産業創造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