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遞遇阻 新能源汽車迎成本品質雙重考驗

連日來,國際地區局勢動蕩為本就緊缺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雪上加霜。在原材料價格上漲、晶片持續短缺以及補貼退坡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内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其中,受牽連最大的無疑是純電動汽車,在價格上調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作為承壓一方的消費者仍然面臨長期提不到車的尴尬處境,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遭遇信任危機。

漲價、停産消息不斷

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将面臨洗牌

傳遞遇阻 新能源汽車迎成本品質雙重考驗

雖然在充電和續航等方面始終存在不少問題,但新能源汽車在國内汽車市場中所占份額卻在逐年大幅提升,這樣的表現與國家政策扶持自然密不可分。據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國内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98.9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244.4萬輛,占比達到81.8%。不過,在進入2022年後,新能源汽車市場卻處于一片漲價聲中,其中純電動汽車的價格波動較大,一方面是受到原材料緊張和晶片短缺等外部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補貼退坡的内部誘因,導緻汽車企業不得不通過漲價緩解壓力。目前,已有多家傳統新能源汽車企業和造車新勢力品牌宣布上調新車價格,漲幅在2000元-21088.8元之間不等,令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大幅增加。與此同時,漲價後的新車依然無法克服産能緊張的問題,消費者還要額外承受新車長時間無法傳遞所帶來的損失。

根據國内媒體的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絕大多數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均存在“一車難求”的現象,新勢力品牌現車極少,訂車周期少則數周,多則4個月以上;相比之下,傳統品牌現車較為充足,部分車型還有現金優惠,比如大衆ID系列普遍都有1.3萬元左右的現金優惠(僅供參考)。

漲價确實可以讓部分新能源車企暫時緩解成本壓力,但對于一向主打高成本效益的低端車型來說,漲價無異于是自尋死路,是以部分汽車企業幹脆停産低端車型及時止損,同時也能為中高端車型産能讓路,但這樣一來可能會導緻新能源汽車産品結構逐漸向中高端傾斜,低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或将被進一步壓縮。

投訴量大幅增長

新能源汽車口碑堪憂

傳遞遇阻 新能源汽車迎成本品質雙重考驗

表面來看,價格上漲可能是導緻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層次的根本原因或許是不斷下滑的新能源汽車口碑。近年來,國内新能源汽車的投訴量正在呈現出幾何式增長。據車質網資料顯示,2021年國内新能源汽車投訴量共計12,841宗,相比2020年激增1.65倍。其中,服務問題成為新能源汽車投訴的重災區,占比達到45.1%,且投訴多集中在“與宣傳不符”問題上,車主普遍反映車機晶片、續航裡程等疑似存在虛假宣傳,引發糾紛。

傳遞遇阻 新能源汽車迎成本品質雙重考驗

此外,“變相收費”和“提不到車”問題點投訴量也相對較多,這兩類問題多與新能源汽車傳遞有關,車主反映部分汽車企業在提車時要求臨時加價,或支付定金後長時間無法交車,存在欺瞞行為。在處理消費者關于“變相收費”和“提不到車”的投訴方面,目前絕大多數汽車企業的回複也比較簡單,給消費者提供了兩種選擇,一是堅持原款購車,繼續等待;二是全款退回訂金,但不論是哪種方案,似乎都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傳遞遇阻 新能源汽車迎成本品質雙重考驗

而從品質問題投訴故障數占比來看,車身附件及電器仍然是投訴絕對主體,投訴故障數高達5816個,占比超過六成。具體問題方面,“影音系統故障”和“動力電池故障”投訴量遠超其他問題,并且涉及不同品牌多款車型。反映出部分新能源汽車在電池技術和産品品控方面存在明顯短闆,同時軟硬體比對與電氣架構也有待優化更新。

提升口碑成企業首要任務

延期傳遞行為亟待政策規範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和逐年轉差的口碑,新能源汽車該如何自救?

品質問題方面,結合投訴情況來看,可以通過調整供應體系,提升電池性能,優化軟硬體比對來解決,但随之而來的成本上漲是直接轉嫁給消費者,還是由企業自行承擔還有待商榷。服務問題方面,目前首要任務是提升品牌口碑,企業應杜絕虛假宣傳和加價提車,同時對于消費者的訂單迅速作出反應,合理規劃産能,按時傳遞新車,進而消除輿論雜音。

傳遞遇阻 新能源汽車迎成本品質雙重考驗

事實上,面對晶片短缺、原材料緊張等諸多不利因素,不隻是純電動汽車,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都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延期傳遞和加價提車之是以成為現階段企業處理供應問題的主要政策,是因為這些行為處于市場監管的空白地帶。據車質網此前釋出的《新能源車企傳遞周期大幅延遲,對此您怎麼看?》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消費者中有近一半認為對于普遍存在的延期傳遞問題,國家應出台相關制度加以規範,進而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免受侵害。在此,車質網也呼籲國家層面出台相關法規進一步限制汽車企業的行為,通過政策幹預,化解新車傳遞過程中生産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沖突。

總結

汽車企業在充分享受供應鍊全球化所帶來利好的同時也承擔着較大的風險,從目前形勢來看,晶片短缺問題恐仍将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近期出現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又給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蒙上了一層陰雲。面對當下的成本危機,汽車企業一方面要加強供應鍊改革,優化提升産能,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品質與服務,不能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犧牲品牌口碑。同時,也呼籲相關部門能盡快出台政策法規,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建構和諧的産消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