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指南解讀|NICE引産指南(2021)解讀

2021年11月4日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釋出了關于引産的最新臨床指南,該指南在原有的2008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最新的研究進展,有少部分改動,本文就該新指南更新要點進行解讀。

01 醫患溝通

指南解讀|NICE引産指南(2021)解讀

02 引産概括

1、引産前的評估

引産前評估母兒情況是否适合引産:有無引産指征、是否入盆、入盆程度、胎兒位置是否異常(如臀位等)、有無明顯的宮縮等。

2、宮頸Bishop評分

目前國際上是以Bishop評分系統或改良版的Bishop評分系統來評估引産前子宮頸的情況。

本指南認為評分為8分或以上表明宮頸成熟,并且表明自然臨産的幾率很高,或對引産幹預反應好。

03 引産的方法

1、人工剝膜

指南推薦:妊娠39+0周後可以進行人工剝膜,并且如果第一次剝膜後分娩沒有發動,結合孕周和産次等可以考慮再次剝膜。

解讀:人工剝膜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預防延期妊娠的引産方法。2017年加拿大婦産科醫師學會指南建議從38周開始可以行人工剝膜術。并且有研究顯示,剝膜面積越大,孕婦血中的前列腺素濃度越高。排除陰道分娩禁忌症,人工剝膜安全、有效又經濟,值得産科醫生掌握!

2、藥物性引産和機械性引産

不同引産方法的風險和益處:

地諾前列酮和米索前列醇都能引起子宮過度刺激。

地諾前列酮栓比凝膠或陰道片更容易取出。

米索前列醇引起的子宮過度刺激可能更難逆轉。

機械方法比藥物更不容易引起過度刺激。——機械方法相對溫和!

3、引産方法選擇

04 特殊情況的引産

1、延期妊娠(大于41周)

指南建議:

1)給無任何并發症的孕婦一切自然分娩的機會。研究顯示,絕大部分孕婦都會在42+0周之前自然臨産。

2)超過 41周繼續妊娠增加的風險可能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其中包括:剖宮産率;新生兒入住NICU風險;死産和新生兒死亡的風險。

3)從41+0周開始引産可以降低以上風險。

4)如果孕婦選擇不引産,告知不良結局的風險,加強監測(尤其對于妊娠42周後孕婦)。強調:

監測隻能反映目前情況,無法預測後續的變化,但可幫助作出分娩決定。

可能發生無法預測的胎兒宮内死亡。

每周2次的胎心監測及超聲檢測羊水最大深度。

2、未足月胎膜早破

(1)34周之前發生胎膜早破者,不要進行引産,除非有額外的産科指征(例如感染或胎兒危及)。可嚴密監測下期待治療至37+0周。

(2)34-36+6周者,在醫療機構有NICU可提供的情況下,與孕婦及家屬探讨待産期間孕婦的風險(敗血症、剖宮産可能)及胎兒風險(感染、出生相關的問題),根據孕婦的個人條件及選擇,可期待治療到37+0周或選擇引産。

(3)34-36+6周者,該妊娠期間任何時候檢測B組鍊球菌檢測呈陽性(GBS陽性),則應立即進行引産或剖宮産。

3、足月胎膜早破

(1)妊娠37周之後發生胎膜早破可選擇:期待24小時或者立刻引産。

(2)期待治療24小時還未自然臨産,則引産。

(3)如果破膜時間超過24小時,孕婦仍要求期待,尊重她的選擇,但需讨論分娩方式。

(4)孕期GBS陽性,立即進行引産或剖宮産。

4、既往剖宮産史

既往有剖宮産史的孕婦終止妊娠方式可以選擇計劃性剖宮産/引産。強調:

(1)引産可能增加緊急剖宮産、子宮破裂的風險。

(2)引産方法建議使用減少以上風險的方法(如機械方法)。

(3)地諾前列酮和米索前列醇都禁止用于有子宮瘢痕的孕婦。

解讀:但近年來也有學者将前列腺素,包括地諾前列酮和米索前列醇用于既往1次剖宮産瘢痕子宮的剖宮産術後再次妊娠陰道試産(TOLAC)促子宮頸成熟。

5、對于孕婦要求的引産

對于孕婦要求的引産,需要充分溝通引産的利益和風險,結合孕婦的個人情況和選擇,才考慮引産請求。

解讀:2020年大陸《妊娠并發症和合并症終止妊娠時機的專家共識》指出:不應該在39 周之前進行無醫學指征的引産和擇期剖宮産(推薦等級:B 級)。

6、胎兒宮内生長受限

如果有胎兒生長受限且證明胎兒發育不良,不要引産,建議剖宮産。

解讀: 9版教材指出:單純FGR并非剖宮産指征,但若胎兒耐受力差,可适當放寬剖宮産指征。結合國内外指南及共識:FGR本身并不是剖宮産的絕對指征。如果FGR伴有臍動脈舒張末期血流缺失或反向,則推薦行剖宮産終止妊娠。

7、臀位

(1)臀位,一般不建議引産。

(2)考慮臀位分娩的情況:需要盡快結束分娩、臀位外倒轉不成功、孕婦拒絕剖宮産或有剖宮産禁忌、與婦女充分探讨了引産的益處和風險,孕婦仍然拒絕剖宮産。

8、可疑巨大胎兒

對于沒有糖尿病且合并巨大胎兒可能的孕婦,分娩的方式包括期待、引産或剖宮産。強調引産發生肩難産的風險比順其自然降低,但引産增加III度或IV度會陰撕裂的風險。

對于合并糖尿病的孕婦,若超聲診斷為巨大胎兒,要充分告知陰道分娩,引産和剖宮産的風險和益處後進行分娩方式選擇。

解讀:指南未明确指出分娩方式,2018年昆士蘭引産指南:臨床疑似的巨大兒不推薦引産,但推薦若孕36周估計胎兒體重超過3500g、37周超過3700g、38周超過3900g,可考慮于38後周催引産。2020年大陸《妊娠并發症和合并症終止妊娠時機的專家共識》指出:39周之後可考慮引産。

9、有急産史者

不要正常為有急産史的婦女進行引産,以避免在沒有醫護人員在場的情況下發生分娩。

大陸引産指南(2014):經産婦分娩次數≥5次者為引産相對禁忌症,有急産史或3次以上足月産史的經産婦禁止使用前列腺素引産。

10、胎死宮内者

如果孕婦身體狀況良好、胎膜完整、沒有感染或出血的迹象,分娩方式可考慮期待(順其自然)、引産或剖宮産。如果有胎膜破裂、感染或流血的迹象,則立即進行引産或剖宮産。引産期間,應加強監測宮縮(最好使用手測宮縮)。

(1)對于沒有子宮瘢痕的孕婦發生胎兒宮内死亡的引産,可選擇口服米非司酮200mg,然後陰道用地諾前列酮栓或口服/陰道米索前列醇引産。根據臨床情況和國家藥品安全要求和使用的藥物劑量,或選擇機械性引産方法。

(2)對于有子宮瘢痕的孕婦發生宮内死胎的建議:引産可能會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引産的方法以減少這些風險為原則(例如使用機械方法);地諾前列酮和米索前列醇都禁止用于有子宮瘢痕的婦女引産。

05 門診引産

對于不願意住院并且無任何并發症的孕婦,在保證母兒安全且有後期支援的程式下,可考慮采用陰道地諾前列酮或機械方法進行門診引産(充分告知風險利弊)。

門診引産前,我們需要對孕婦和胎兒進行全面臨床評估,當出現以下情況時需及時就診:當出現宮縮、在限定的時間範圍内(取決于使用的方法)沒有出現宮縮、發生胎膜早破、陰道流血、如發現胎動減少或改變、過度疼痛或子宮收縮、出現惡心及嘔吐等副作用或陰道用栓劑丢失等情況。

目前,國外有機構在探讨門診引産,但其安全性及可監測性不确定,結合大陸國情,門診引産在大陸尚缺乏理論及實踐支撐,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略)

來源:今日圍産公衆号

聲明:本文經授權轉載,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責任編輯:liu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