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雲QKCP企業級容器平台:以雲原生之名深入企業數字化

作者:計算機世界

Gartner預測,到2025年,51%的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軟體、業務流程服務和系統基礎設施類别的 IT 支出将從傳統解決方案遷移到公共雲上。但将遺留應用程式遷移到雲環境中并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而利用雲原生架構重建應用程式可以生成高度自動化的雲服務,随時随地提供數字化功能。是以,到2025年,雲原生平台将成為超過95%的新數字計劃的基礎。

由此可見,雲原生平台将成為企業數字基建的必需品,是大勢所趨。而作為雲原生的基石,Kubernetes已經成為企業數字人的溝通語言。

青雲雲原生平台:從Kubernetes到KubeSphere

其實,早在2018年,青雲科技就基于Kubernetes開發了KubeSphere容器平台--一個面向雲原生應用的分布式作業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建構功能豐富的、強大的容器雲平台。

據青雲科技容器平台資深産品經理于爽介紹,KubeSphere是完全開源的,支援多雲與多叢集管理,提供全棧的IT自動化運維能力,可簡化企業的DevOps工作流。其架構可以非常友善地使第三方應用與雲原生生态元件進行即插即用的內建。作為全棧的多租戶容器平台,KubeSphere可為使用者提供建構企業級Kubernetes 環境所需的多項功能,如多雲與多叢集管理、Kubernetes 資源管理、DevOps、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微服務治理(服務網格)、日志查詢與收集、服務與網絡、多租戶管理、監控告警、事件與審計查詢、存儲管理、通路權限控制、GPU 支援、網絡政策、鏡像倉庫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

于爽告訴記者,目前有約7.5萬個叢集,超過千家企業在生産環境中使用KubeSphere。而 KubeSphere之是以受到如此多的青睐,是因為它不僅是一款産品,而是相當于一個雲原生團隊,可以快速上線、大幅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和學習成本。并且它基于容器和Kubernetes,為企業提供了一套自上而下的IT 管理标準,確定企業内各個團隊以及第三方的大部分利益方願意接受并采納它;其技術架構是中立的,不會過度幹涉業務;它還用一套标準打通了開發和運維,讓管理下沉,監管上升。

隻提供工具是不夠的

但是,對于很多企業使用者來說,有了KubeSphere還遠遠不夠!很多企業都不知道:進階雲原生的第一步該怎麼走?如何分階段落地雲原生?如何結合企業情況發揮容器雲的最大價值?如何更簡單的推進業務進行微服務化改造?……

于爽指出:"因為企業聚焦的是自己要實作的價值,有自己的業務訴求。而雲原生隻是一個工具。我們不能單純的給企業扔一套理論或一套工具。"

是以,青雲科技于近日釋出了QKCP(QingCloud KubeSphere Container Platform,青雲KubeSphere企業級容器平台)v3.2.0版本,希望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給出一套适合他們的雲原生實踐規劃,幫助他們邁向适合自己的雲原生實踐之路。

QKCP--"海底撈"版的KubeSphere

據介紹,QKCP是KubeSphere的"Sidecar"(伴生物),是青雲科技基于Kubernetes核心打造的分布式雲原生作業系統--KubeSphere的商業發行版。除了完整複刻KubeSphere的全部能力,QKCP還在多雲K8s叢集管理、DevOps、服務網格、Spring Cloud微服務、應用管理等多個場景有更多功能延伸,同時,可以和青雲雲平台、資料庫、存儲、全象低代碼等産品家族形成更多場景的解決方案,還可以和青雲科技在AI、工業、金融、安全等領域的合作夥伴覆寫更多的業務場景,延展出更有價值的聯合方案。

于爽打了一個比方:如果說用KubeSphere是自己在家裡做火鍋,什麼都是由自己來把握,操作很靈活;那麼QKCP就相當于是去吃海底撈火鍋,從進門開始就有貼心的服務,食材安全,全程品質可控,吃得踏實,企業自己什麼都不用管,直接享受各種服務就好了。

但是QKCP也不是簡單的"KubeSphere+服務"!

于爽強調,QKCP本次更新版本3.2.0 帶來了更易用的GPU管理、更強大通知管理,以及深入到雲原生DBaaS領域,給DBA提供強大的管理功能。

據透露,在QKCP後續的開發計劃中,還将内置Spring Cloud、跨基礎設施的多叢集監控大屏和安全加強子產品。

青雲十年企服經驗,可為企業量身定制雲原生規劃

"QKCP企業級容器平台可以聯合青雲的各種産品組合、合作夥伴,以及青雲的售前、售後團隊的能力,為客戶量身打造雲原生專屬模闆。"

于爽表示,企業到底該如何建設自己的第一朵雲?該選擇公有雲還是自建資料中心?是搭建一個全容器化的雲平台還是先搭虛拟化平台再建構容器?這些都需要由專業人士來規劃。

當企業業務發展到下一個階段時,可能要考慮容災、多資料中心的多活架構、如何做資料同步。青雲科技的資料團隊也可以幫助企業做相應的規劃。圍繞企業的業務視角,了解企業有什麼樣的團隊、用什麼樣的工具、怎樣和已有的資産相結合,最終落地成企業專屬的DevOps方案。

青雲QKCP企業級容器平台:以雲原生之名深入企業數字化

于爽強調,圍繞雲原生,借助QKCP平台,配合青雲科技的各種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實作業務價值的變現和創新,探索新能力提升的方法。"這不是一個軟體能解決的,也不是隻懂雲原生技術的人能解決的,一定是由足夠熟悉企業、行業的企業服務提供商來做的。青雲科技做了10年的企業服務,配合行業解決方案架構師、專業的傳遞團隊、各種靈活組合的産品能力、專業的技術能力,青雲科技可以做到全面的雲原生業務支撐。"

QKCP如何助客戶書寫雲原生進化論

在釋出會上,于爽還分享了一些青雲科技通過雲原生平台助力企業客戶改善營運管理水準,實作業務提升的案例。

如金融行業。

從金融行業的IT和業務特性來看,雖然他們對新技術的嘗鮮采取擁抱的态度,但是穩定、安全是他們的第一要務。在這兩種看似沖突的特性沖突下,金融行業進行創新要面臨的挑戰非常大。

2021年,青雲科技雲原生團隊成功支撐了整個光大銀行金融全棧雲的建設,将全棧雲原生的能力以産品化的形式提供給光大銀行。同時,青雲科技金融行業架構師、專業服務團隊和光大銀行共同探讨了如何做DevOps的關聯、雲原生安全、災備方案以及多活方案等等。光大銀行逐漸将核心業務遷移到全棧雲上,并建立了很多Kubernetes叢集來支撐核心業務。

如今,光大銀行的金融全棧雲提升了叢集傳遞速度,容器叢集的建立和擴容做到了分鐘級;簡化了運維,支援一鍵更新無感更新操作,快速更新容器叢集版本;提升了平台的服務化水準,實作了容器平台與IaaS 的自動化協同,實作了流程自動化與資源排程自動化。

再如教育行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在2013 年開啟"智慧校園"建設,以智慧服務師生、支援決策為目标。在2018年,北航制定校園支付平台規劃之初,就将打通支付場景壁壘、實作學校内部系統的整體貫通作為目标,并采用微服務架構作為技術路線。北航校園支付場景相對複雜,既涉及API、小程式、移動應用程式及H5 等接入方式,也涉及校園卡充值、電子發票、圖書借閱滞納金、論文查重等多種項目。在系統擴充過程中,K8s 叢集持續增長帶來了巨大運維壓力。

通過QKCP預警管理與灰階釋出等功能,北航校園支付平台的27個叢集不再設立專門運維人員,不同支付場景下的實時交易更流暢、更便捷。北航通過賬号體系不斷擴大數字人民币的支付場景,解決了部分外籍學生無法線上支付、離線終端支付異常等痛點、難點問題。

據了解,除了金融和教育,如今QKCP已經遍布政府、公共事業、零售電商、交通物流、工業、能源、制造等衆多行業,收獲了如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人保壽險、山東超算中心、中移金科、通威股份、國藥集團、四川航空、中通物流、中車集團、中芯國際等知名企業客戶。

于爽告訴記者,青雲科技研發QKCP這樣的平台,不是隻想做傳統的容器化雲計算生意,而是希望能用新的技術形态推動企業數字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