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成年玩遊戲 掃父母的臉 規則出bug了?

為防止大陸未成年沉淪于遊戲中,國家頒布政策要求各大遊戲平台整改,于是各大遊戲工作室紛紛推出新規定,限制未成年玩遊戲的時間,防止未成年沉迷于虛拟網絡世界。

很多遊戲開始設定實名登入,掃臉驗證等防沉迷系統,但近期頻繁有報道稱,一些未成年人通過遊戲防沉迷系統的漏洞,用爺爺奶奶輩的身份證件去注冊遊戲,在半夜“輕松”打上了遊戲,尤其是春節期間,家長管束較為松散,導緻未成年在深夜頻繁上線,引起了輿論關注,這也引發公衆對防沉迷系統是否有效的擔憂。

未成年玩遊戲 掃父母的臉 規則出bug了?

遊戲對青少年的危害十分嚴重

遊戲對于青少年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并且是不可逆轉的,網絡遊戲也被稱為“精神鴉片”。

由于未成年人缺少自制力,很多時候玩遊戲都是不分晝夜的。沉迷遊戲使他們的作息晝夜颠倒,因為晚上玩遊戲,導緻白天吃飯的時間變成了睡覺的時間,一天可能隻吃一頓飯,由于身體沒有攝入所需的營養,對身體也産生了不可逆轉的危害。

未成年玩遊戲 掃父母的臉 規則出bug了?

其次,青少年玩遊戲時會 長時間盯着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眼睛沒有休息的時間,造成了大陸青少年眼睛近視率不斷提高。

沉迷遊戲還會使他們失去了和外界的聯系,他們習慣了和螢幕另一端的陌生人講話,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變得沉默寡言,不擅于與人交流,他們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少,最後走向極端,走向自我封閉。

未成年玩遊戲 掃父母的臉 規則出bug了?

很少有家長會放任孩子沉迷網絡遊戲,大多數家長對于孩子沉迷遊戲都會嚴加管制,在家長管教的大部分時候,青少年都會抵觸,甚至反抗,這也是家長眼裡青少年的叛逆期。

對于家長的管教,青少年都會反感,很少有青少年意識到沉迷網絡遊戲的危險,有的青少年甚至會和家長大吵大鬧,性情也變得易躁易怒。還有未成年人對遊戲進行高額打賞,給很多家庭造成了悲劇。

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僅靠技術還不夠

在今年1月份,很多遊戲企業相繼釋出春節期間未成年人玩遊戲時間不超過14小時。還有企業針對借号、共号、上網租号等行為,采取了新的措施:同一賬号頻繁登入或在不同裝置登入觸發人臉識别功能。

未成年玩遊戲 掃父母的臉 規則出bug了?

還有企業釋出了更為嚴格的規定:55歲以上的成年人,如果在晚上登入遊戲,也會觸發人臉識别功能,以防未成年人使用家裡長輩的證件登入。

從各個遊戲企業的措施可以看出,這些遊戲企業已經意識到了未成年人可能會冒用家長登入遊戲的情況,但從各大媒體發出的報道,可以看出,防沉迷系統未能有效組織未成年人沉迷遊戲。

是以,防止未成年人玩遊戲不能隻靠科技手段,通過人臉識别、指紋識别等技術層面的更新,可以将一部分未成年人擋在玩遊戲的門,很難去制止未成年人玩遊戲的行為,也很難一勞永逸地解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問題。

未成年玩遊戲 掃父母的臉 規則出bug了?

防止未成年人玩遊戲不能隻靠科技手段,也要依賴家長、學校、政府、社會等多個部門共同努力,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管束。

其中,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最關鍵的就是家長。家長要切實履行監護責任,保管好自己的證件以及支付資訊,以免被未成年人拿去利用。

因為家中的長輩很少有了解網絡遊戲這方面的内容,比較容易被未成年人騙,是以要及時和家裡的長輩溝通,家裡的長輩發現家裡的孩子要自己的身份證件等資訊的時候,也要和學生的家長及時溝通,防未成年人用爺爺奶奶的身份資訊去登入遊戲。

未成年玩遊戲 掃父母的臉 規則出bug了?

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一直都是難以杜絕的行為,這也成為了很多家長老師的心病,是以需要我們作出很多努力去解決。家長在管束時,應盡力讓未成年人走出房門,或帶孩子到外面去遊玩,多去感受外面的世界。

與此同時,提高未成年對學習的樂趣,積極鼓勵未成年,多與未成年交流,成為他們的“朋友”,也可減少未成年和螢幕另一邊陌生人的交流,還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也可以讓家長更容易了解未成年内心的想法。

今日話題:你有什麼好方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嗎?

(圖檔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