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俄羅斯公布了一份“不友善國家及地區名單”, 其中包含了台灣地區,而俄羅斯的原文内容為Тайвань (Китай),意即“台灣(中國) ”,并且也有注明台灣地區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為了反制裁,3月7号,根據《俄塔社》報導,俄羅斯政府簽署了一份對俄羅斯以及其企業、公民采取不友善行動的外國名單。被列入名單中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歐盟國家、英國、烏克蘭、蒙特内哥羅、瑞士、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冰島、列支敦士登、摩納哥、挪威、聖馬利諾、北馬其頓、日本、南韓、澳洲、密克羅尼西亞、紐西蘭、新加坡和台灣(地區)。
這份名單特别标注,台灣被認為是中國大陸的領土,但是1949年以後就由自己的當局統治。根據俄國政府的指令,被列入不友善名單中的國家若和俄羅斯有債務關系,俄羅斯債務人将可以直接以盧布償還債務。政府報告指出,債務人在付款當天可直接按照中央銀行的匯率支付等值的盧布。
此事一出,“台獨”的“精神勝利法”又來了!親綠派第一時間便以“俄羅斯承認台灣地區是一個國家”開始帶風向,并且以“被獨裁霸權(俄羅斯)否定就是肯定台灣地區的民主價值”來自賣自誇。台灣當局高層蘇貞昌甚至趁機發表“台獨”言論,他在訪談中表示:“台灣是個國家,其實全世界都知道”、“對于俄羅斯用戰争的武力手段侵略鄰國,不但嚴予譴責,而且跟守着民主自由的國家夥伴們齊一動作制裁俄羅斯”。
其實在俄烏雙方發生沖突之前,俄羅斯反而是跟台灣地區較為親近的一方,比如台灣地區群眾如果要去烏克蘭旅遊是必須至俄羅斯辦理簽證無法直飛烏克蘭,且台灣地區在莫斯科設有“台北莫斯科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莫斯科代表處”,在台灣也設有俄羅斯的辦事處,台灣地區對俄羅斯也有着能源需求。
在蔡當局跟風美國,以出口管制“制裁”俄羅斯時,曾聲明台灣地區與俄羅斯貿易額占比低于1%,對出口沖擊有限。但雙邊貿易不是隻有看出口有沒有影響,進口項目比例也是很重要的。以俄羅斯與台灣地區2021年的貿易總額是63億美元,進口額是49.2億,隻考慮出口不考慮進口,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
2021年台灣地區由俄羅斯進口的煤炭占全年度總進口量的19%、天然氣占10%,目前台灣地區目前還是以燃煤(31.28%)與瓦斯(49.74%)的火力發電為主,而台灣地區近年來受“缺電”影響,近一年來已經有三次大停電,即便每次蔡當局都在“缺電”問題上模糊焦點,但台灣缺電的事實不會改變。

而根據台灣地區官方統計,台灣地區從俄羅斯進口的燃煤以及天然氣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雖說蔡當局以“合約到期”為由認為俄羅斯的能源進口對台灣地區無足輕重,但卻未提出未來的能源缺口要由哪裡補上。
如果未來歐盟及美國對俄羅斯施行了能源禁運,那未來台灣地區想搶到俄羅斯以外的能源商品會更加困難,漲價是一回事,更怕的是買不到。加上俄羅斯這一次将台灣地區設為不友好地區,未來台灣地區“斷氣”的風險大增,牽一發動全身,台灣天然氣不足就會影響到發電量,如果蔡當局這一次再應對失當,恐怕台灣地區真的要面臨是要每天分區限電或常态性全台大停電的窘境。
台灣地區目前的能源進口占比是97%,一旦能源進口出了問題,不隻經濟停擺,台灣内部也會是以動蕩不安。
蔡當局盲目跟随美國“站隊”,以犧牲台灣地區群眾的利益的方式讨好美國,美國又是否能為台灣的利益損失買單?
而“台獨”如果真以為“樹敵”等同“國際承認”,那台灣地區離滅亡也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