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作者:大視野V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扯蛋”一個人人會說的詞兒,一個人人都會的本事兒。何謂“扯蛋”?男人别多想,女人别聯想,絕對不是“扯着蛋”的意思。這詞兒還有許多不同的稱謂,在北京、天津等地叫“白呼”,在東北地區叫“忽悠”,在合肥叫“屁磨”,因地域文化差異,其内涵不盡相同,大緻有閑扯、胡說八道、騙人、不靠譜之意。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扯蛋”人生,全然不顧母親生育的辛苦,不分晝夜地吱哇亂叫,不給奶喝誓不罷休。進而有了“會叫的孩子有奶喝”的意識。可謂:人之初,性本“惡”。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搖籃中的孩子的一個微笑或一聲“媽媽”,便得到了母親無比深情的愛撫和贊美。于是孩子學會了讨好他人就能得到所要的技能。随着長大,他們很快發現“哭鬧”和“讨好”的手段有時也不靈,不但得不到所想、所要的東西,還有可能是父母的一頓訓斥。“這真是有點兒“扯蛋””,他們想。不過偶然的一次生病,體驗到父母和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此時的要求總能輕易得到滿足,頓感欣慰。原來“示弱”也能得到關注和滿足願望。從此開啟“忽悠“模式。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懵懂無知的孩提時代,在外闖了禍或犯了錯,因怕家中大人的責罰,或會編瞎話,以蒙混過關。殊不知”沒有不透風的牆”,逃得了初一,逃不過十五,挨打受罵時裝可憐兮兮狀,父母看這“熊孩子”如此模樣,便也高舉輕放,饒過這次。可下次依舊如故,之前所有的“諄諄教誨”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自我意識從來都是人的本性,直到踏入社會受到社會的擠壓,方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真正“扯蛋”的日子開始了。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當你懷抱理想和希冀,充滿着滿腔熱情投入工作時,總以為隻要做出成績,就能得到上司的賞識和同僚們的認可。或許表面上是這樣的,可你哪裡知道,一但與大家有了利益之争,便暗潮湧動,瞬間吞噬掉你的熱情。你開始惶恐,不知所措,是因為你分不清對象:在學校你是培養對象,在機關你是使用對象。若你傻傻分不清,等着表揚時,得到的或許是兜頭一盆涼水。“這真是一個扯蛋的社會”,你想。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受的挫折多了,輪角磨圓了,心智開始變得成熟了,也就适應這個“扯蛋”的社會了。你開始懂得用各種政治手段來謀取自身的利益,以及鞏固自己的社會地位。站邊排隊、巴結上司、奉迎拍馬、請客送禮、投機鑽營、拉幫結派、無中生有、懷壁其罪,甚至受賄行賄、權色交易,這些都是現實中的景象,雖不倡導,但行之有效,屢試不爽。若你自視清高,潔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憑着過人的本領登高台,成為領袖級的人物,這是我們心中所景仰的人生。而大多數人都是随波逐流,或站立浪尖,或沉入谷底。這就是社會,一隻無形的手總是扯着你的蛋,讓你欲上不能,欲下不願。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當我們青春不在,開始老去的時候,一切歸于平淡。人生總歸是塵是塵,土是土,不是你的還是不是你的,是你的最終也不是你的。此刻,在去往醫院看望一位臨終老人的路上接到電話說:各項名額比昨日好,生命體征正常。僅過了5分鐘又來電話說:人已故去。“人的生命也這麼扯蛋!”我想。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借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口吻說句話: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隻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否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緻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緻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要說:“人生,真TMD的扯蛋!我的一生究竟幹了什麼?”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生活真的是一門藝術,須懂得扯蛋之術,方能不亂本心。

且用我改編的俄國詩人普希金的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來給本文作個中心注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扯蛋的日子裡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将要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着未來,

現在卻常是扯蛋。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當時隻道是尋常·扯蛋

何志銘 2022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