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國内各個行業數字化的逐漸提速,如今國内的雲基礎設施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網際網路行業,還被廣泛用于正在數字化的傳統行業中。值得關注的是,在行業需求集中爆發的同時,國家推出的包括“東數西算”等系列措施也在陸續出台。在此背景下,國内雲服務商也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但在行業發展如火如荼之下,尚未盈利、體量難以與巨頭相抗的“二線”雲服務商們,面臨的外部形勢卻并不容樂觀。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二線雲玩家的現實困局
目前來看,以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雲等為代表的頭部雲廠商,已經合計占據了國内市場超過60%的市場佔有率,而身為“二線雲服務商”的天翼雲、金山雲、百度智能雲等廠商,卻隻能陷入在“巨頭吃肉、二線喝湯”的現實困局之中。
一方面,在商業化規模未達到一定量級之前,二線雲玩家們普遍面臨盈利難問題。雲計算是典型的重資産營運模式,其本質就是伺服器資源的租賃,賣算力、賣存儲,這使其具備顯著的規模效應,即客戶越多,雲服務商的邊際成本越低。而在公司商業化未達到規模經濟的情況下,一般很難實作盈利,尤其是前期進行的大規模裝置投入所産生的巨額折舊,更在無形之中拉長了公司的盈利周期。
對于客戶規模不及頭部的二線玩家來說,其面臨的盈利“難”題則更為明顯。按照3月1日最新釋出的财報顯示,2021年全年百度智能雲實作營收151億元,同比增長64%,即便已經有如此體量但百度智能雲離真正的盈利仍為時尚早。
以獨立雲服務商上市的金山雲,同樣深陷虧損之中。據此前釋出的2021年Q3财報顯示,金山雲Q3的總營收24.1億元,同比增長39.6%;淨虧損5.06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53億元,同比擴大381.2%,其虧損的增速大大超過了營收的增速。
另一方面,二線雲服務商與頭部雲服務商存在較大的客戶重疊,在服務優勢和能力尚有差距的情況下,二線雲服務商普遍面臨較大的競争壓力。以金山雲為例,其作為孵化于金山内部的雲服務商,其起步之初主要服務于金山内部的金山辦公、西山居遊戲以及金山系其他業務,是以視訊雲、遊戲雲、辦公雲一直是金山雲重點耕耘的領域,然而随着阿裡雲、騰訊雲不斷加碼B端市場,其在遊戲雲、視訊雲、辦公雲等領域,不斷與金山雲“短兵相接”,金山雲在這些領域面臨的壓力也在急劇攀升。
在盈利難的問題遲遲難以解決,與頭部廠商競争加劇的背景下,二線雲廠商開始紛紛尋找屬于自己的差異化發展之路,以尋求破局之道。
百度雲專注智能
作為長期深耕人工智能領域的業内巨頭,百度将其重點領域,放在了将雲與人工智能結合的方向上去,試圖以此建立屬于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一方面,在高度同質化的IaaS領域,百度雲并不具備先發優勢。目前來看,IaaS上遊硬體資源的高度同質化,決定了IaaS産品功能的同質化,這就決定了這一領域的競争将會非常激烈,同時具備先發優勢的廠商通常更有優勢。
具體來說,在IaaS領域搶占先機的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雲,可以通過低價政策不斷“圈地”,同時強化自身的管道和傳遞能力,吸引與自身業務生态相關的使用者群體,擴大規模優勢。但對于相對“落後”的百度雲而言,與巨頭進行價格戰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另一方面,百度深耕人工智能領域多年,早已經從基礎層、中間層再到應用層,積累了深厚的人工智能技術,這為其提出“雲智一體”的智能雲戰略提供了核心根基。
從“智”的層面來看,目前百度智能雲已經建立了從昆侖晶片,到飛漿深度學習平台的全鍊路自主可控的AI技術能力,掌握了AI技術自主權。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底,飛槳開發者社群已經凝聚406萬開發者,服務15.7萬家企業,開發者在飛槳上建立47.6萬個模型。
從“雲”的層面來看,目前百度在IaaS領域算是勉強守住基本盤,而在政企業務領域則大舉進入。資料顯示,2021年百度在能源、交通等行業的業務收入實作了同比100%的增長。而在其核心發力的PaaS、SaaS業務領域,百度智能雲則具備差異化的成長空間,擁有多方面的主場優勢,這使其差異化的打法産生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IDC釋出的《2021H1中國AI雲服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百度智能雲AI公有雲服務市場,連續五次第一,細分領域:NLP連續四次第一,圖像視訊連續四次第一,人臉人體識别連續三次第一。
金山雲趨向專精
與其他“二線”雲服務商面臨的外部沖擊類似,金山雲也面臨多個方面的困局。而要破解這個困局,走出屬于自己的特色化之路也是必然選擇。
一方面,雲服務的重資産、重研發投入的行業屬性,決定了金山雲在前期發展面臨的“重投入”暫時還沒有辦法停下來。目前來看,行業頭部玩家如阿裡雲、騰訊雲,對于資料中心建設以及研發投入是可以不計短期ROI的,因而其在建設投入資料中心時可以放開手腳,進而獲得規模優勢,而規模優勢又會助其均攤成本。對于金山雲等中小雲玩家來說,既不能停下建設資料中心的步伐,又不能大幹快上地追求規模,這使其在競争方面難免面臨一定的壓力。
另一方面,相較巨頭金山雲的業務生态還相對單一,彼此之間協同勢能較低。如阿裡雲可以依托阿裡龐大的電商、金融、物流、文娛等業務生态,騰訊雲可以依托遊戲、視訊、社交、金融等業務生态,這使其可以橫向吸引大量的相關業務領域客戶加入,騰訊雲的行業資料也直覺地說明了這一點。
受益于騰訊在社交、文娛的實力,至2020Q2騰訊雲已服務國内超過70%的遊戲公司,在TOP100的直播平台上占有率達到80%,在視訊行業滲透率高達90%。而阿裡的電商基因,使其在電商、零售領域具有先天優勢,相關領域的業務拓展相對容易。另外,巨頭在不同業務之間,還可以基于流量互聯互通實作深度協同。
相比之下,金山系旗下的金山雲、金山辦公與西山居三駕馬車,在流量層面上的交集并不算深,本質上其彼此業務之間的差别相對較大,因而協同效果并不顯著,隻是在前期網際網路流量仍在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這種弱點暫時被掩蓋。但随着巨頭增速放緩,自身流量有限的金山雲就開始面臨新的外部壓力。
面對行業内外部的重壓,金山雲逐漸将其重點放在了深耕擅長的垂直領域上。招股書顯示,金山雲将其重點放在了三個領域,一是視訊,其客戶包括位元組跳動、愛奇藝和哔哩哔哩;二是遊戲,客戶為巨人網絡、完美世界;三是金融,其客戶包括建設銀行和華泰證券等客戶。
事實上,向“精深”的細分領域集中力量,對實力、能力相對不那麼強的金山雲而言,未嘗不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
差異化、垂直化成共同選擇
實際上,無論是百度雲專注智能還是金山雲趨向專精,都從側面反映了身為“二線雲”玩家在戰略選擇上的趨同—差異化、垂直化。
一方面,目前國内雲服務行業的競争态勢仍是“兩極分化”,業内還沒有一家企業可以迅速建立起全産業鍊、全細分領域雲服務的能力,因而行業還不是完全的馬太效應。是以,對于中小雲玩家而言,抓住細分領域的空白地帶專精一兩個行業逐漸打開局面,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拿現有國内雲巨頭來說,無論是騰訊雲還是阿裡雲,都不是獨立的雲服務商,其業務很可能與需求企業存在交叉,那麼對于商業保密的問題就不可不考慮,基于此巨頭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一些有影響力的客戶。另外,随着企業雲的逐漸普及和市場成熟度上升,一家企業采取多管道、多服務商的模式逐漸應運而生,這為有實力的中小雲服務商提供了新的機會。
另一方面,先聚焦做到細分市場頭部,然後再向外擴充對其擴大規模強化行業滲透大有助益。某種程度上來說,資源有限是個戰略限制條件,但卻并非都是壞的影響,至少這可以避免其盲目擴張。而聚焦行業,先在“能力圈”範圍内做深做精,再往外拓展無疑是一種穩妥、謹慎的做法。
雖然對于還在發展中的中小雲服務廠商而言,差異化、垂直化探索之路基本無章可循,但在巨頭圍堵、重負在身的情況下,走特色化之路無疑是勝算更大、效果更好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