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場押注油價将飙至200美元!美債名額已警示滞漲風險

“我們繼續低估了世界能夠承受的油價。如果這是你經曆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目前的高油價已令你瑟瑟發抖,那就振作起來吧,你可能會承受更多高油價帶來的痛苦。”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默勒克(Christyan Malek)近日表示。

兩年前,他就預測到石油将迎來一個新的超級周期。當時,他預測油價到2023年将漲至150美元/桶,而目前,烏克蘭局勢隻會帶來“更嚴重的市場過度反應”。

眼下,默勒克的預測越來越成為市場共識。周一,布倫特原油期貨因美歐讨論禁運俄羅斯原油而一度漲至近140美元/桶後,利比亞供應中斷和伊朗核談判預期進展被推遲的情況使得交易員押注油價本月将進一步漲至200美元。一衆分析師也都調升了對油價的預期。

油價飙升疊加其他大宗商品齊飛,已使得經濟學家、分析師和投資者越來越認為全球經濟将衰退。美債市場最近的走勢也已展現出這種滞漲擔憂。

市場押注油價将飙至200美元!美債名額已警示滞漲風險

押注油價本月漲至200美元/桶

歐洲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Europe)資料顯示,周一,至少有200份行權價為200美元/桶的5月布倫特原油期貨看漲期權合約成交。這些期權将于3月28日到期,也就是合約交割的前三天。這些期權的價格也上漲了152%,至2.39美元/桶。ICE的資料還顯示,行權價為150美元/桶的6月布倫特原油期貨看漲期權合約的成交價格較上周五上漲了一倍,行權價為180美元/桶的看漲期權合約的價格也上漲了110%。

俄羅斯是僅次于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産國。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俄羅斯去年12月的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量達到780萬桶/日,向歐洲、美國和亞洲的買家供應柴油、燃料油、真空瓦斯油和石腦油等關鍵燃料。

美國銀行的分析師表示,如果俄羅斯的大部分石油出口中斷,可能會出現500萬桶或更大的缺口,這意味着油價可能升至200美元。長期經營石油期貨和股票業務的對沖基金Westbeck Capital Management也表示,對俄羅斯限制能源出口的預期前景可能将推動油價升至200美元上方。

新加坡JTD能源服務公司的創始人德裡斯科爾(John Driscoll)稱,“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需求破壞導緻石油升至150美元/桶左右。但此次的上漲是由供應驅動的,可能會超過當時的油價。”

Vitol Group的亞洲區負責人穆勒(Mike Muller)直言,“石油市場前方還有更多考驗在等待着。雖然全球已經對歐美将無法獲得俄羅斯原油供應進行了定價,但我認為市場還沒有把所有情況納入定價考慮内。”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Alexander Novak)在周一晚間的電視講話中釋出聲明也警示稱,拒絕将全球市場災難性後果的原因歸結在俄羅斯石油上,“(石油)價格的飙升将是不可預測的,将至少漲到300美元/桶。”歐佩克組織(OPEC)的秘書長巴爾金多(Mohammad Barkindo)周一也表示,面對飛漲的能源價格,OPEC的使命仍然是充當一個可靠的供應者,但OPEC“對目前事件沒有控制”,地緣政治現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并“決定了市場的步伐”。

市場越來越擔憂衰退風險

周一,飙升的不僅僅是油價。LME鎳價周一漲幅一度超過70%,史上首次站上自2007年5月以來的5萬美元大關,并首次一日收漲逾2.1萬美元。截至第一财經記者發稿,滬鎳期貨主力開盤漲停。現貨钯金價格周一一度觸及每盎司3440.76美元,創下曆史新高。歐洲大陸基準荷蘭天然氣期貨日内漲幅曾接近80%至345歐元/兆瓦時,史上首次升至300歐元以上。芝加哥小麥期貨盤中創曆史新高,超過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時期的高點。

在大宗商品齊飛的背景下,市場越來越擔憂全球滞漲風險。

三井住友德思資産管理駐東京的首席宏觀政策師菊川正幸稱,“全球經濟能夠承受120美元左右的油價,但如果油價升至150~160美元/桶,必然會出現衰退,投資者将不得不改變對全球經濟複蘇将繼續下去的預期。”

IG Asia Pte.駐新加坡的市場政策師葉俊榮(Jun Rong Yeap)稱,“油價上漲可能會對企業利潤率和消費者支出前景構成威脅,而鑒于通脹壓力,美聯儲将面臨更大的壓力,不得不更快、更大幅度的加息,但如此一來就容易矯枉過正,影響經濟。”标普500指數周一再收跌僅3%,較曆史高點已跌超12%。而根據彭博彙編的資料,大蕭條以來,每次美股下跌20%時基本都會伴随經濟衰退,僅有兩次例外。

不僅歐美,亞洲也難逃影響。今日亞太股指普遍高開低走,截至上午11點左右,富時中國A50從此前的漲超1%轉為下跌,相關恒生指數短線跳水,跌幅擴大至2%。日經指數、澳洲S&P/ASX200指數和南韓KOSPI指數也均跌近1%。亞洲的基準指數目前面臨即将進入低迷的市場的風險。

巴克萊亞太經濟學家巴加裡爾(RahulBajoria)在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新興亞洲經濟體受到俄烏沖突最直接的影響隻有油價上漲,但由此導緻的液化天然氣成本、基本食品、化肥成本以及一些特定金屬和礦産成本的增加可能會通過更高的通脹和制造業沖擊引發負面的宏觀影響,特别是如果沖突延長的話。”

為此,巴加裡爾稱,巴克萊已經調降了亞洲區大部分經濟體的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速預測。“尤其是印度,印度特别容易受到油價沖擊的影響,印度經濟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經顯示出疲軟的早期迹象。為此,我們對2022年印度GDP增長的預測已經從之前的7.6%下調至7.2%了。”但同時,他稱,“我們把亞洲另外兩個大宗商品出口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今年的GDP增速各調升了20個基點。印尼雖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淨進口國,但它同時出口更多種類的大宗商品,比如棕榈油、煤炭和金屬等,因而可以得益于本輪更廣泛的大宗商品上漲。印尼的私營部門和政府都會受益,後者可以提高公共部門支出的能力。”

在通脹方面,巴加裡爾稱油價上漲令巴克萊全面調升了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測。其中,泰國、印度和南韓的通脹率調升相對更高,因為他們對油價上漲更敏感。而能源補貼可能會限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通脹影響,新加坡的CPI統計中能源比重較低,因而CPI上漲也将相對有限。

Lombard Odier的亞洲宏觀政策師李(Home Lee)稱,“全球經濟衰退風險迅速上升的信号已經非常明确。市場的共識正從俄烏沖突會是短期的轉變為這會是一場更持久的沖突。債券反彈、大宗商品走強、股市受到沖擊……這基本上滿足了所有市場對衰退恐懼的表現。”

美債已率先警示滞漲風險

而在數個衰退名額中,美債市場已經率先發出了滞漲警示——長期美債收益率的下降速度明顯快于短期美債收益率。

市場押注油價将飙至200美元!美債名額已警示滞漲風險

2年期和10年期美國國債的利差上周五跌至了23個基點,為2020年3月以來的最窄水準。今日亞太交易時段,2年期美債收益率為1.562%,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1.796%,利差仍維持在這一點位附近。利差收窄表明更多投資者預計經濟增長将從目前的強勁步伐放緩。就在今年1月,該收益率曲線的利差還在90個基點以上。收益率倒挂,即短期國債收益率高于長期國債收益率曾可靠地預測過過去曆次的經濟衰退。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上一次倒挂是在2019年8月。

而在眼下烏克蘭局勢疊加美聯儲即将啟動加息周期的背景下,市場越發擔心,這最後的20多個基點的利差或許已彈指可破。瑞士信貸的利率交易政策主管科恩(Jonathan Cohn)表示,如果以兩個月的滾動周期計算,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差趨平的态勢是2011年以來最極端的。

“這些大宗商品沖擊及其對增長的影響加劇了人們對美聯儲道路過于強硬的擔憂。”Yarra Australian Bond fund的投資組合經理蘭茲(Chris Rands)稱,“這就是為什麼美債收益率曲線正在趨平,而随着美聯儲推進加息計劃,收益率曲線可能會繼續平坦化。”

本周四,美國還将公布2月CPI。經濟學家預計,2月CPI年率将從1月的7.5%升至7.8%的1982年以來的最高水準。Western Asset Management Co.的投資組合經理施瓦茲(Molly Schwartz)表示,烏克蘭局勢持續占據了新聞焦點,沒人知道它會持續多久,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能會持續下去。此外,市場還面臨通脹和美聯儲的問題,美聯儲應該展現可靠性、可預測性、不要吓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