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最近,誰沉迷于他在灣區哥哥的魅力?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看到大灣區,聽到熟悉的"鹿鼎"主題曲,難免繞過TVB。

梁漢文是TVB的主題曲之王,其他四位都是TVB的金牌得主,甚至在節目剛開始制定隊名的時候,大灣區兄弟就有了這個選擇:TVB。

香港背景藝人大概有TVB出身,前段時間,蔡少芬在節目中爆料說,他每集隻拿了500元的TVB電影,這一次,"TVB低工資"的話題就熱搜。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其實tvB電影低薪已經不是什麼奇怪的消息,但我們沒想到會這麼低!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鏡頭中的TVB演員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比在節目中更有趣。

每天在鬼獸區被劉醒醒罵的光束非凡的小麥常青,50多歲的人親自跑去送外賣。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在《鹿鼎》中飾演胖頭男的保羅,在TVB工作多年,連母親的喪葬費都付不了,是以不得不求助于外界衆籌。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這些人不是"死跑龍集",而是TVB常年金綠葉,也揭示了一個現實:TVB的工資真的不高。

能演十個銀幕兒子丹曾經爆料,1988年他剛來TVB的時候,月薪隻有3000港币。

然而,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這種情況很常見。當時,内地影視行業尚未成熟,演員的工資也不高。

第90版《封印名單》中的角色于華東,打了五集,賺了16000元,這在當時是天價電影的票房。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但從1980年代至今,内地電影片票房幾乎上漲,而TVB的低薪劇情片卻"穩居不下"。

以TVB最知名的《異象皇帝》為例,就在去年的千星頒獎典禮上,王浩鑫,年收入達到600萬港币,還不到"三酷"。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但這樣,他的電影在TVB的演員中付費,已經可以跻身前三。

在知名的一線女藝人中,鄧小平的電影片酬較高,但每集也隻有8萬港元。

為了在這裡普及,TVB演員嚴格不為電影付費,而是根據節目計費。演員半小時去試鏡一場演出,每場演出都有800港币的收入,對于這部800港币的演出,可能要工作三五天。

演員們還在那裡,其他從業人員的情況隻會更糟。據介紹,TVB編劇等幕後人員,包括加班費,每月隻能拿到1萬港币,實在可以說是自上而下,都很差很徹底。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圖檔來源:環球時報

與其他地區相比,它幾乎引人注目。

就娛樂而言,不要提震驚全家人一個酷,一個标志,看真正的第一線。

周迅在節目中與郭德剛對白時表示,自己出演的《如傳記》每集隻拿到60萬片酬,同樣是大台詞,比TVB演員高出十幾倍,但這是良心的代價。

據媒體報道,孫偉出演《花年》時,每集電影片酬已經達到150萬。

在日趨成熟的影視行業,當紅演員的價格也很低,但換算成人民币,每集也能拿到10萬元左右,甚至TVB一兄一妹都達不到水準。

更不用說在美國,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的幾位演員每集的報酬超過30萬美元。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沒有哪個地區,與香港其他行業相比,TVB演員真的隻是看起來很聰明。

資料顯示,在香港,最低工資已經達到8280港元,從收入來看,TVB演員和餐盤服務員每月可以依靠1萬港元的收入和難哥說。(無職業歧視)

說到購買力,這筆錢可能隻是一杯水。

上層階級學習,香港街頭小攤,炒飯價格在40港币左右,而在實惠的超市裡,100港币隻能買到十幾個蕃茄。

由于香港的高價,很多人隻能選擇分享,但即使是一目了然的香港房子,每月也能達到7,500港元。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難怪就連TVB金綠葉郭正宏,也近幾年來到大陸,才終于買得起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今年年初,TVB支柱王明軒在頒獎典禮上公開呼籲TVB為藝人募捐。事實上,低工資确實是TVB的傳統。

1967年,TVB正式開通,當時有很多競争對手,TVB一方面舉辦藝人教育訓練課程,另一方面給制片人更多的創作空間。到1980年代,随着它站穩腳跟,TVB開始轉向熱門路線并嚴格控制成本。

TVB創始人于亦福曾坦言,他隻是一個商人,而其他香港企業家誰一定要拿泰铢來比較,并沒有根本的差別,是以一美元當兩美元,永遠不要多投資。

而讓TVB将省錢進行到底,當TVB一家人時,被稱為切割經理方一華。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年輕時的方怡華

她最擅長的是嚴格削減資金。

有一段話名言,導演李漢祥拍戲要雇10個孩子吹泡泡,手一個道具,一共10元,但申請舉報後卻被方怡華半切半,生氣的李漢祥直接握手。

這種精明滲透到TVB劇組的每一個采購環節,據說如果用雞蛋,也要小心儲存,這樣才能賣回餐廳省錢。

至于道具和衣服的再利用,在TVB很常見。

比如著名的鐵碗,隻要是吃的鏡頭,幾乎離不開。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即使是連衣裙也可以在不同的群體之間來回穿梭。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在這種情況下,TVB已經形成了小錢拉動大錢的氛圍。

艱難的定價可能在1980年代幸存下來,但很難讓藝術家活着。

21世紀,内地影視的發展,TVB失去了在大陸的主導地位,也失去了大量廣東以外的觀衆。

同時,香港的電視行業競争越來越激烈,而香港的網絡政策相對自由,大量優秀的國外作品随時可以看到。

同樣限制TVB收入的還有政府的《電視節目守則》和《電視廣告守則》:廣告的植入不應太明顯。

現在大陸綜藝、商家的稱号都是直拍,主持人讀開場白要花大半時間介紹,華邵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

在TVB,這樣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2015年,僅在頒獎典禮上,嘉賓們吃的炸雞品牌就有些明顯,被觀衆抱怨擾亂了觀影品味,最終被傳媒局罰款15萬港元。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此前,TVB公布上半年虧損2.84億元。但情況有所改善,TVB去年損失更多。這樣,就更有必要削減演員。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除了外部環境,TVB的内部管理也存在問題。

首先,TVB在香港擁有壟斷地位。雖然早年與亞視有過兄弟的争執,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想演戲,很多人還是來TVB訓練,和尚多少粥少,然後優秀的藝人到TVB這裡來,難免陷入和跨店團成員的境地。

其次,TVB的審批機制過于保守。以影視劇的靈魂——劇本為例,編劇在寫之前都要彙報大綱,但負責稽核的是導演,60歲的年輕人很難了解年輕觀衆的審美需求,是以失去了很多好的劇本。

最後,它是TVB強大的山頂文化。派系紛争甚至影響了藝術家的作品合作,水準隻能停滞不前。

此外,TVB還有許多固有的動蕩操作,比如老年合同,隻要演員老了,價值不大,就會與他們簽訂新的條約,大幅降低福利和工資,并把他們踢出體系。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在TVB工作了31年的劉貴芳曾公開表示,他被削減了薪水,合同也改為兼職工作。

TvB的最佳演員無緣無故地四處奔波。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近年,随着待遇的持續下降,TVB藝人頻繁前往内地,參與多部作品。比如在《燕禧》中的敖,憑借着眼神的殺傷輕易覆寫了主角,讓觀衆喊出了精彩。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更别提最近使用大灣區哥,更别提山雞哥、笑哥張大仙,甚至低調的林小鳳都是主持人,戲曲、歌唱樣本拿到手,生意能力真能發揮。

而這五人小組,幾乎都超過50歲,但不管身體管理或商業能力如何,仍然有點線上,無愧于香港男人的稱号。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其實對于TVB藝人來說,演技不錯,真的隻是基本的操作。在昔日的輝煌歲月裡,TVB的戴清才稱之為上瘾。

請看舞台上的雜技飛行員,如果不是,誰會以為她隻是被香港姐姐,後來拿了國際、國内大獎的張萬宇。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再看這武功滿滿、揮舞着大金鞭功夫的哥哥,鏡頭更近了,可以看出他是無線五虎中的三哥苗華僑炜。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有人說,TVB的處理真的很難看清眼睛,但通過苛刻的搭建,從TVB出來的藝人,漫不經心的出來,都是挂平的。

現在很多歌迷都習慣了談論年輕的明星和充滿希望的未來,但是當這些藝術家貢獻教科書式的表演時,他們比流量年輕得多。

香港藝術家最欣賞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經商能力。

在TVB難以支援之後,許多藝術家沒有繼續表演,而是做了其他更平凡的工作:賣保險,分發傳單,洗碗。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TVB藝人李佳因為收入太低轉給崔世源當保镖

觀眾可能會發現很難了解明亮的星星如何能做這樣的工作。

其實,正是他們屈膝精神的展現:能承受,放下。藝術家隻是一種職業,根本不是高額的代金券或資本。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畢竟,"做男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快樂。帶着這種不怕失去獅子山的精神,以港人為代表的TVB演員們經曆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而這,才是他們最寶貴的品質。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資料來源:《被歲月之神偷走》

内娛拿的才是片酬,TVB掙的叫死工資

TVB節目要多元化陶:可以翻拍老劇曾志偉說參考《有太》。包明

"逃離TVB"。觀察者網絡

從歌手到電視皇後,方義華和TVB的50年人氣。棱鏡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