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複蘇、生機盎然的季節,充滿着美好和希望,正應了那句“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也是野菜大量生長的時節,不少朋友會選擇在春天來個春遊,去到鄉野田間挖野菜。野菜以其污染較少、風味獨特的特點,着實吸引了很多人的味蕾。

1、荠菜
荠菜,原産自大陸,主要生長在山坡、田邊及路旁。咱們國家自古就有采集和食用野生荠菜的習慣,在很多古籍中也能看到有關食用荠菜的記載。春天的荠菜味道最為鮮美,可以用來炒雞蛋、煮湯或是做餃子餡,都非常好吃。
荠菜
2、蒲公英
蒲公英,又叫婆婆丁菜,是一種藥食兼用的野菜。蒲公英帶有些許苦味,是以吃之前要先焯水,這樣既可以改善口感,還能去掉一些不利消化的成分。焯過水的蒲公英,可以涼拌食用,或是炒菜、煮粥、做餃子餡都可以,味道比較清爽。
野菜蒲公英
3、香椿
“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椿芽生木質”,每年的清明前後,是吃香椿的好時節,并且數谷雨節氣前的香椿最為香嫩,香椿的上市時間可以說是非常短暫。香椿的氣味非常特别,有幾分似大蒜的辣味,又有點花香味。在用香椿做菜之前,一定要焯燙處理,這樣既能保持香椿的色澤,還能去除掉裡面含有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類物質。
香椿
4、面條菜
面條菜的學名叫麥瓶草,是一種集食用、藥用及觀賞價值于一體的植物。面條菜焯水過後可以涼拌食用,也可以用來做餃子餡或包子餡。它的葉子部分較細長,跟面條有幾分相似之處,味道吃起來也是十分鮮美。
面條菜
5、馬齒苋
馬齒苋,是趴在地面上生長的,葉子又小又圓,根莖部分則是紅色的。馬齒苋吃起來口感滑滑的,味道裡帶些酸味,很多人吃不慣那股比較沖的味道。馬齒苋的葉子部分比較柔軟,可以用來做湯或是炖菜食用。
馬齒苋
6、苦菜
苦菜,是菊科植物苦丁菜的嫩葉,吃起來略帶苦味。苦菜常用于小炒或是涼拌食用,它的葉片部分較肥厚,吃起來嫩而無筋。涼拌苦菜時,可以加少許白糖、食醋、醬油和香油,能夠減輕苦菜本身帶有的苦味。
苦菜
7、魚腥草
魚腥草,又叫折耳根、臭菜,主要産自大陸南方地區。它的葉片搓碎後帶有一股很濃的魚腥味,是以也就有了“魚腥草”這個名字。魚腥草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涼拌了,如果能接受那股腥味,洗幹淨後直接涼拌即可,或是先用水煮一下來減輕其腥味。
魚腥草
8、桔梗
桔梗,可不是桔子的梗,它跟桔子可是毫無關系。桔梗比較常見的做法是用來腌制作為鹹菜食用。在北韓半島地區,人們還常用桔梗制作泡菜。經過腌制的桔梗,能将苦味去除掉一大半,吃起來是脆脆的。
桔梗
9、莼菜
莼菜,又叫馬蹄菜,屬于水生野菜。相傳清朝時期,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每到杭州地區,必以莼菜調羹食用。莼菜本身沒有什麼特别的味道,吃起來的口感是又滑又嫩,用來調羹做湯,味道會更勝一籌。
莼菜
10、蒌蒿
蒌蒿,屬于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叢生在近水的地方,也是比較常見的野菜品種。新鮮的蒌蒿,味道清香鮮美,用來炒肉尤其好吃。
蒌蒿
11、清明菜
清明菜,屬于菊科植物,因常在清明節前後采摘而得此名。清明菜的幼苗和嫩莖葉部分可以食用,無論是用來做面餅、涼拌還是小炒,都非常好吃。
清明菜
12、馬蘭頭
馬蘭頭,又叫田邊菊,主要生長在田野間和山坡上,有紅梗和青梗之分。采摘後的馬蘭頭,可以新鮮食用,也可以曬幹做成幹菜,烹饪做法也比較多元化,炒、煮、涼拌皆可。
馬蘭頭
13、苜蓿
苜蓿,屬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相傳在西漢時期,由張骞從西域帶到中原地區。一年四季,屬春天的苜蓿最嫩,口感最好。一旦過了春天,苜蓿開花後就變老了,隻能用來做牧草。嫩苜蓿葉吃起來,有股鮮香的味道。
苜蓿
14、艾草
野生艾草,屬于一種野生純天然植物,葉子和莖帶有清香的氣味。民間還有艾草能招百福的說法,是以人們會在端午期間将艾草挂于門上,寓意辟邪納福。艾草在制作青團時用得比較多。一年之中,屬3、4月份的艾草最嫩,過了這個時候,艾草的口感就開始變老了。
艾草
15、蕨菜
蕨菜,在民間有貓爪菜、拳頭菜之稱,口感清香滑嫩,味道清新,常用來炒肉絲或是做涼拌蕨根粉。在烹饪蕨菜之前,最好用沸水燙下,再放入涼水中浸泡去異味,然後再用來炒菜。
蕨菜
16、白蒿
白蒿,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集中生長在土層中。大陸農村地區有這麼一個說法,“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是3、4月份是吃白蒿的好時節,過了這個時間段,白蒿會變老,隻能拿來當柴燒了。
白蒿
17、蒿菜
蒿菜,多指茼蒿,在古代時可是宮廷佳肴,是以又被稱作“皇帝菜”。根據主産區域的不同,蒿菜還有南北之分。南方産的蒿菜,又叫大葉茼蒿,葉片較大,味道清淡,比較适合涼拌。北方産的蒿菜,又叫小葉茼蒿,葉片較小,味道濃郁,适合涮火鍋或小炒。
蒿菜
18、枸杞芽
枸杞芽,又叫枸杞頭、甜菜頭,是枸杞的嫩梢和嫩葉部分。初春時節的枸杞,剛剛長出嫩苗,這時候的枸杞芽是最好吃的。枸杞芽吃起來略帶苦味,回味微甜,用來涼拌、熱炒、煲湯都可以。
枸杞芽
19、菊花腦
菊花腦,是野菊花的近緣植物,有小葉菊花腦和大葉菊花腦之分,後者品質要更好一些。菊花腦既可以做湯吃,也可以炒着吃或做涼拌菜。有個很經典的菜,叫菊花腦雞蛋湯,是春夏時節餐桌上的一道佳品。
菊花腦
20、掃帚菜
掃帚菜的學名叫地膚,其嫩莖葉可以食用,老株可以用來做掃帚。鮮嫩的掃帚菜,非常适合涼拌食用。将掃帚菜洗幹淨後,焯燙出鍋,再切成小丁狀,放入調料,淋上熱油,攪拌均勻後,就是一道美味佳肴。
掃帚菜
21、刺兒菜
刺兒菜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在絕大部分氣候條件下都能生長。刺兒菜的嫩苗部分,可以用來炒菜,也可以用來煮湯。其根的部分,還可以用來做飼料。
刺兒菜
22、苦荬菜
苦荬菜,又叫多頭莴苣,屬于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長在海拔300~2200米的地方。苦荬菜屬于蔬菜兼飼草作物,可以用來當飼料,也可以作為蔬菜食用。苦荬菜本身帶有苦味,可以通過小炒加調料的方式,來減輕其苦味。
苦荬菜
23、泥胡菜
泥胡菜,又叫豬兜菜,它的花蕾和幼苗部分,是人們在春季常食用的野菜品種之一。泥胡菜的口感比較苦澀,吃的時候,最好用焯燙的方式來去掉這股味道。在大陸一些地方,泥胡菜是做青團時會用到的一樣重要原料。
泥胡菜
24、榆錢
榆錢,是榆樹的種子,因外形又圓又薄,有幾分似錢币,故得此名。榆錢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煮粥或煎雞蛋,還可以和面粉一起搭配做面點。榆錢的口感又甜又滑,在衆多野菜裡,算是比較好吃的了。
榆錢
25、灰灰菜
灰灰菜的學名叫藜,屬于藜科藜屬植物,它的莖和葉都是可以食用的,無論蒸煮、小炒,還是涼拌,都非常鮮美。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灰灰菜和曼陀羅幼苗長得非常像,千萬别把兩者弄混了,如果誤食後者,很容易導緻中毒。
灰灰菜
26、車前草
車前草,又被稱作車輪菜,是藥食同源的一種野菜,也是廣西涼茶裡常出現的一樣原料。除了泡水喝外,車前草還可以用來做湯、做餡、炖肉或涼拌食用。大陸北方地區的人們,還喜歡用焯過水的車前草蘸醬吃。
車前草
27、槐花
槐花,又叫洋槐花,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和5月份開花,花期一般在10天到半個月左右。槐花除了是花,具有觀賞價值外,還可以當作野菜食用。常見的做法有蒸槐花、槐花飯、槐花炒雞蛋等等。
槐花
28、野蒜
野蒜,又叫山蒜、野蔥、小根菜,在四川地區還有“狗屎蔥”的叫法。野蒜的味道較重,除了可以作為香料外,還可以用來炒肉或是蘸醬食用。
野蒜
29、地皮菜
地皮菜的學名叫普通念珠藻,外形長得跟木耳有點像,口感軟嫩滑溜,非常适合做湯食用,也可以用來炒雞蛋、炒韭菜、炒肉等,吃起來也是别有一番風味。
地皮菜
30、觀音菜
觀音菜,又叫野生韭菜、神仙菜,外形跟蘭花葉有幾分相似之處,吃起來和韭菜的味道很像,不過咀嚼一陣子後,還會品嘗出類似大蒜和大蔥的味道,甘中帶苦。觀音菜适合的做法非常多,可以參照類似韭菜的做法。
觀音菜
用大白話聊美食,我是懶喵,喜歡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點個關注噢~